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5篇
  36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数学在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河防通议·算法》的注释与分析成都科技大学管理系郭涛《河防通议》是我国十至十四世纪(宋、金、元三代)治理黄河的重要文献,是古代水利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总结。其中“算法”一章,则全面总结了古代土方工程中的各种体积算法,...  相似文献   
322.
地质条件的优劣,对于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至关重要,建坝前对坝址附近的地质情况的了解固然重要,而库区内的地质条件同样不可忽视。长江三峡有着优良的高坝坝址,可以兴建大型水库。因而,查明三峡地区地质情况,对于开展论证是必要的。三峡地区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山崩记载,本文仅就历史上出现的山崩情况进行初步地探讨,供有关方面参考。限于时间,本文资料收集还不够全面,也未能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工作有待深入。从奉节县白帝城到宜昌南津关,在全长二百多公里的河段内,江水先后切开三个背斜构造,形成了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谷。为叙述方便,以下将山崩区域粗略地分作三段:秭归以下称西陵峡段;巫山至秭归称巫峡段;奉节至巫山称瞿塘峡段。  相似文献   
323.
 比较六堡茶、黑茶茶粉和普洱(熟茶)茶粉对高脂血症Wistar大鼠的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药物组以及六堡茶、普洱(熟茶)茶粉和黑茶茶粉[低、中、高剂量组,即0.5,1.0,2.0g/kg(bw)]。试验大鼠灌胃授试茶样水浸提物30d后采血牺牲,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并摘取大鼠肝脏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六堡茶能够显著降低试验大鼠血清中TC, TG含量(P<0.05),普洱(熟茶)茶粉、黑茶茶粉对于控制大鼠血清中TC, TG含量效果不明显(P>0.05);普洱(熟茶)茶粉能够显著提高肝组织细胞中GSH Px酶和SOD酶活力,且能够降低MDA含量(P<0.05)。六堡茶调节血脂水平功效显著优于黑茶茶粉及普洱(熟茶)茶粉,而普洱(熟茶)茶粉抗氧化能力显著好于六堡茶及黑茶茶粉。  相似文献   
324.
为明确山东省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群体的交配型分布,本研究以标准菌株S1528(MAT1-1)和P131(MAT1-2)做对照,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对2016—2020年从山东省分离到的415株稻瘟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同时存在MAT1-1和MAT1-2两种交配型,主要以交配型MAT1-2为主,出现频率为79.28%,交配型MAT1-1出现频率为2.89%。不同年份间稻瘟病菌群体交配型的出现频率存在差异,交配型MAT1-2在2016、2017、2018、2019、2020年的出现频率分别为73.33%、82.54%、65.74%、72.53%、99.07%。不同地区稻瘟病菌交配型存在差异,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在鲁北地区出现频率最高,为87.40%,在鲁中和鲁南出现频率分别为79.67%和72.73%。表明山东省水稻稻瘟病菌株群体交配型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325.
采用来自广东各稻作区的39个不同致病型稻瘟病代表菌株,对由沪旱B经空间突变而来的优质籼稻抗源DH104进行抗谱分析.结果发现,DH104的抗谱达到100%,而8个单基因品系的抗谱均在80%以下.为了挖掘和定位DH104含有的稻瘟病抗性基因,选用广致病谱病菌GD0193对DH104进行遗传分析.用GD0193接种DH10...  相似文献   
326.
长期定位施肥紫色土无机硫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22年)不同施肥(不施肥对照、施用氮磷钾、单施有机肥、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永久休闲)处理对表层土壤(0-20 cm)硫含量的影响,为合理进行硫素供应和肥料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连续提取法提取耕层土壤的水溶性硫、吸附性硫、HCl溶性硫和总硫,并用BaS04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能显著增加土壤的总硫含量,与原始土壤相比增加65.42 mg/kg但有效硫比例低于单施化肥处理;与原始土壤相比5个处理的水溶性硫含量都有所下降幅度为0.87~1.38 mg/kg;而单施有机肥或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显著增加土壤的吸附性硫含量分别比原始土壤增加93.3%和177.4%;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能显著增加土壤HCl溶性硫含量,比原始土壤增加了161.7%。【结论】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都能显著增加土壤硫的供给,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更有利于土壤硫的累积。此外,长期施肥试验表明大气硫沉降的减少对土壤硫供给的影响需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27.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土壤真菌对转几丁质酶基因烟草防御酶和养分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转几丁质酶基 因烟草(T-Chit)为供试材料,野生型烟草(Nt-X)为对照,分别接种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和木霉 (Trichodermasp),结果表明:在不接种处理(CK)中,T-Chit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高于Nt-X,但两 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养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木霉处理(T)中,T-Chit的PAL和POD活性较不接种处 理分别提高89.1%和113.5%,此时T-Chit中两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Nt-X,分别高出31.9%和25.3%,TChit 根系全K含量比Nt-X显著降低了14.7%.在大丽轮枝菌处理(V)中,T-Chit的PAL和POD活性较不接种处 理分别提高66.9%和69.4%,此时两种基因型烟草间PAL,POD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另外,T-Chit根系全P含 量比Nt-X低17.2%,且差异显著.总的来说,真菌侵染时,能有效诱导转几丁质酶基因烟草的防御性酶活性增强, 而对转基因植株生长及营养状况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328.
为探索重庆烤烟的适宜移栽时期及气象因子与烤烟生长及品质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以巫山当地移栽时期为 对照,设置了4个不同的移栽期试验,分别对烤烟的物理特征、化学品质和产量产值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 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巫山烤烟种植的移栽期提前可以优化烤烟部分物理特性和化学品质,提高烤烟的产 量、质量和产值,并且在5月20日左右移栽的烤烟产量和产值显著高于其它移栽日期(p<0.05);主成分分析和冗 余分析表明,气象因子对烤烟物理特性、化学品质和产量产值均能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气象因子的综合效 应.研究结果为重庆巫山烤烟移栽时期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提出了一个全面直观分析烟田生态系统气象 因子与烤烟指标变量相关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9.
起垄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浓香型有机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浓香型有机烟叶适宜的栽培方法,在河南省叶县浓香型有机烟叶种植基地,通过田间小区随机试验,以纯施化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起垄方式(一垄单行和一垄双行)和种植密度(16500株/hm2和20000株/hm2)对有机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烟叶处理产量显著降低,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显著提高;4个有机烟处理间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无显著差异,产量和产值以一垄双行+20000株/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351.45 kg/hm2和58621.65元/hm2),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与纯化肥处理相比,有机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显著改善;但4个有机烟处理之间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烟感官质量方面以一垄双行+20000株/hm2处理最好,一垄单行+20000株/hm2处理最差。综合考虑烟农经济效益和烟叶品质,在河南浓香型烟区,有机烟叶栽培以一垄双行+种植密度20000株/hm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30.
由于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也在不断地发展,呈现出了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可发现当下机械工程智能化取得的成就与实际短板,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不断提高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进度。本文就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