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5篇
  37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1998年以来,驻马店市成功举办12届全国东西合作会议的本身,不仅在全国填补东西合作的多项空白和创造了多项第一,而且也锻炼了驻马店市各县区领导和人民招商引资的本领和技巧。他们结合本县区的实际所谈所处的招商引资的新路子,各具特色汇成了“合作”的滚滚河流。  相似文献   
232.
为了解上海市郊家鸭球虫感染状况,于2008年9~10月,从上海市郊10个鸭场采集了457份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球虫卵囊,并将球虫卵囊置于2.5%重铬酸钾溶液中培养至孢子化,根据形态与结构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10个鸭场的球虫阳性率为100%,总感染率为61%(278/457).按不同月龄统计,3月龄以内感染率为100%,6,3~6月龄感染率为82%,6~9月龄感染率为70%,9~12月龄感染率为47%,12月龄以上感染率为54%.每克粪便卵囊数(OPG)为300~112 200,平均OPG为4 841.3月龄以内鸭的球虫感染强度最高,平均OPG为37 015.观测了100个孢子化卵囊,鉴定出艾美耳科球虫3属10种,其中艾美耳属(Eimeria)5种(占36%)、温扬属4种(占52%),等孢属1种(占12%).调查表明,上海市郊鸭群普遍感染球虫,3月龄以内鸭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是鸭球虫病预防控制的重点;鉴定出的10种球虫中,未检出致病性强的毁灭泰泽球虫(Tyzzeria perniciosa).  相似文献   
233.
采用分根装置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后对中性紫色土12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SA1-2mm)含量的影响,并运用通径分析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量化比较。结果表明,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G. mosseae和G. etunicatum的菌根室土壤有机质、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 接种3种菌种都显著增加了菌根室土壤WSA1-2mm含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菌丝密度对WSA1-2mm含量有较大的直接效应(直接通径系数 0.678),而GRSP对WSA1-2mm的影响系数较小,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但以直接效应为主。菌丝和GRSP对12mm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作用大小的差异可能源于二者作用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234.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政务村务、公共服务的全过程。首先对河北省农村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给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35.
分别用25%丙环唑EC(敌力脱)、25%吡唑醚菌酯EC(凯润)、22.5%啶氧菌酯SC(阿砣)、42.4%唑醚·菌酰胺SC(健达)、35%氟菌·戊唑醇SC(露娜润)和42%肟菌·戊唑醇SC(拿敌稳)进行大田药剂防治香蕉黑条叶斑病试验。第3次施药后7d调查结果,25%丙环唑EC(敌力脱)1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EC(凯润)1 875倍液、22.5%啶氧菌酯SC(阿砣)1 000倍液、42.4%唑醚·菌酰胺SC(健达)3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SC(露娜润)1 000倍液和42%肟菌·戊唑醇SC(拿敌稳)2 000倍液与空白对照相比,防治香蕉黑条叶斑病效果分别为54.49%、63.43%、76.40%、81.14%、78.12%和74.88%;第3次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34.54%、50.31%、68.49%、78.41%、72.62%和60.32%。在生产上可使用42.4%唑醚·菌酰胺SC(健达)3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SC(露娜润)和22.5%啶氧菌酯SC(阿砣)1 000倍液喷施叶片3次,间隔15 d喷施1次,对香蕉黑条叶斑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36.
郭涛 《猪业科学》2017,34(7):105-106
清洗消毒是猪场日常而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现的重要措施,但也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往往是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我国养猪生产规模的扩大,传统清洗消毒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猪场对清洁效率和生物安全的需求。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对产床、空栏、用具场地等进行有效彻底地清洁和消毒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泡沫清洁消毒作为一种新型清洁方式,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37.
以四川丘陵蚕区桑园夏伐式养成的春秋两季桑树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氮(N)、磷(P)、钾(K)肥,调查桑树叶片、枝条、新梢等不同部位的N、P、K 3种养分的含量、吸收量及分配比例,为桑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肥料种类来看,桑树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均为N>K>P;从养分分配来看,桑树各部位在春、秋季和全年的养分分配均为叶片>枝条,其中春季为叶片>新梢>枝条。桑园按照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N、P、K肥对桑树各部位的N、P、K含量和吸收量及其分配比率有明显影响:N(X1)、P(X2)、K(X3)施肥处理2水平(X12=600 kg/hm2,X22=210 kg/hm2,X32=300kg/hm2)、处理3水平(X13=900 kg/hm2,X23=315 kg/hm2,X33=450 kg/hm2)的桑树各部位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大多显著高于处理1水平(X11=300 kg/hm2,X21=105 kg/hm2,X31=150 kg/hm2)、0水平(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合理增施N、P、K肥有利于提高桑树各部位N、P、K的含量和吸收量,推荐按照处理2水平施入N、P、K肥。  相似文献   
238.
通过3个水平上的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氯氰菊酯对紫色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氯氰菊酯对紫色土细菌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恢复":6~21d,LQ-L和LQ-M处理下的细菌数分别减少了53.1%,63.2%;11~21d,LQ-H处理下的细菌数减少了97.5%;26d后细菌数量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土壤真菌对氯氰菊酯极其敏感,处理后真菌数量显著降低,3周后恢复至对照水平.氯氰菊酯对紫色土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第1,11,16和21dLQ-M处理下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79.7%,67.7%,65.3%和26.9%.结果表明,真菌可作为指示紫色土环境污染的菌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残留态氯氰菊酯在土壤的降解有关;氯氰菊酯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间接增强土壤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239.
为有效解决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与春蚕养殖之间的矛盾,探索了“飞防”与“养蚕”错时安排的方法,即6月3-10日飞防效果最好,飞防后虫口减退率可达到99.45%、有虫株率仅为0.17%;使用26%阿维·灭幼脲(900 g·hm^-2)飞防后虫口减退率99.36%,有虫株率为0.83%,效果明显;最佳飞防时间为10∶00前。  相似文献   
240.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根装置(设置A、B根室),研究了不同锌水平下局部施磷或整体施磷对玉米生长以及锌、磷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100、200 mg/kg,分别记为P0、P100、P200),两个锌水平(0、5 mg/kg,分别记为Zn0、Zn5)。玉米生长40 d后收获,测定其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磷、锌元素含量。结果显示,无锌供应条件下,所有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供锌处理后,生物量变化也有相同的趋势。局部施磷导致施磷一侧地下部生物量显著增加。玉米植株磷含量会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锌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供锌条件下,供磷(P100、P200)一侧(B室)相对未供磷(P0)一侧(A室)锌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6.7%和16.1%;不供锌条件下,锌含量分别降低了13.1%和19.9%。玉米植株锌吸收量与根部生物量(B室)的比值随施磷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相对于均匀施磷,局部施磷条件导致B室的这一比值显著降低。局部施磷方式加剧了磷对锌的拮抗作用,抑制了根对锌的吸收,同时磷水平的提高抑制锌由地下部向地上部转运;磷、锌拮抗作用的发生是玉米植株的整体反应,而非只发生在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