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2篇
  39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对植物进行三维重建通常利用立体视觉原理,由于立体匹配无法自动完成,加大了对植物构型时空变化的研究难度。根据体素颜色赋值法,设计了记录植物空间变化的体素三维重建系统,并利用其重建出植物点云数据,提出了针对植物体素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分类及提取植物构型信息的算法,基于OpenAlea利用植物构型信息,建立植物构型模型并实现可视化模拟。采用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枝条作为样本对该三维重建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自动重建枝条构型组织茎叶的点云,抽取植物构型信息的算法能快速正确得到枝  相似文献   
202.
防护林对减轻风沙灾害,改善和恢复干旱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为优化干旱区防护林配置,该研究以旱柳、梭梭和油蒿为研究对象,设计A型(高密度)、B型(中密度)、C型(低密度)3类乔灌混交林模型,每类林带依据林龄(5、10和20 a)设计3种高度,共9种乔灌混交林模型。在12 m/s风速条件下进行风洞试验,分析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的风速频数、风速流场、有效防护面积。结果表明:不同配置的乔灌混交林背风面风速流场差异显著,等密度林带高度增加,带后相同位置的风速减小、气流越平稳,树龄5 a的中密度和低密度林带风速分别集中在7.2~7.6、7.5~8.5 m/s,树龄20 a的中密度和低密度林带风速分别集中分布在4~5、4.5~5 m/s;树龄10 a的中密度和低密度带后最大风速与高密度林带相似,但最小风速分别为高密度林带的5.88、7.27倍,说明高密度林带降低风速作用明显,但风速随着林带距离的增加恢复迅速;不同密度林带的防风效能最佳区随带高的增加而向后移动,林带高度增加,林带密度优势减弱。因此,中高林龄的中密度乔灌混交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203.
对油用牡丹茎秆的穿刺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油用牡丹果荚的高效采收提供依据。以洛阳地区采摘的丹凤白品种的油用牡丹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构仪测定油用牡丹茎秆强度,分析茎秆穿刺力、直径、相对含水率等物理特性参数,以及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化学组分的含量。以穿刺力为试验指标,探究穿刺位置、相对含水率、穿刺速度对茎秆穿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茎秆直径的增加,茎秆的穿刺力明显增大;随相对含水率的提高,穿刺力逐渐下降;穿刺力与穿刺速度呈正相关。在茎秆的化学组分中,木质素含量的平均值最高(24.980%),其次为纤维素含量(17.269%),最后为半纤维素含量(16.935%);相对含水率对穿刺力有显著影响,而穿刺位置和穿刺速度对穿刺力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油用牡丹茎秆穿刺力学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4.
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果穗产量组分性状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玉米果穗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性状是制约玉米产量的重要组分性状,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测量方式,或通过截取果穗横断面图像自动计算穗行数等参数,操作复杂、测量效率低、主观误差大,且无法保留完整的原始考种材料。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可见光二维成像获取果穗三维表型性状参数,结合果穗颜色特征及果穗的生物学规律,分别建立投影修正模型、穗行数快速估算模型、行粒数计算模型等,精确计算穗长、穗粗、穗行数以及行粒数等性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粘连果穗处理,秃尖的识别率高,且对光照环境要求低,穗行数及行粒数的零误差率在93%以上,测量速度可达30穗/min以上,能够满足高通量考种的需求,特别是保留了原始果穗考种材料实现无损测量,对于实现高通量考种及精细化育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5.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是当前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已成为国内外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标准。笔者在浏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概念、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公式和评估标准与结果表达等方面,分析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6.
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构建适合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指标体系,依据大岗山森林生态站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及多年科研成果、2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及社会经济公共数据估算大岗山"九五"和"十五"期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结果表明:"九五"期间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平均为1亿8495.00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7.89万元/(hm2.a),"十五"期间为1亿9180.00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8.09万元/(hm2.a),总价值增长3.70%,单位面积价值增长2.63%;在7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九五"和"十五"期间大小顺序依次均为涵养水源>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积累>森林游憩与生态文化,"九五"和"十五"期间各森林类型总价值大小顺序均为毛竹林>杉木>硬阔类>软阔类>针阔混交类>灌木>马尾松,单位面积价值大小顺序均为硬阔类>软阔类>毛竹林>灌木>马尾松>针阔混交类>杉木。  相似文献   
207.
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水文功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该文通过浸水法和野外观测,调查了宁夏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研究了持水能力与过程, 并对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分的枯落物进行了截留及蒸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达4.87~30.86 t/hm2,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 各植被类型的最大持水率相差较大,一般介于177.68%~387.42%,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0.9~7.6 mm,最大拦蓄量为0.36~4.96 mm,有效拦蓄量为0.23~3.82 mm,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浸水实验表明:枯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长,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2005年6月19日—7月26日,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枯落物层的截留量占同期降水的比率为1.98%,平均日蒸发速率为(0.12±0.058) mm,占林分总蒸散量的8.28%;枯落物层的蒸发速率随含水率增加呈S形曲线增长。   相似文献   
208.
根据GenBank上发布的水貂IgG中Fc段的序列(L07789.1),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于扩增水貂Fc段基因。从水貂脾脏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水貂Fc段基因,获得大小约606 bp的片段,将其连接T载体并测序。然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Western blot进行抗体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水貂IgG Fc与Fc犬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0.5%。Western blot显示水貂IgG重链可以和抗犬IgG有效结合,遗传进化分析得出哺乳动物中水貂与犬IgG Fc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以上分析和相关文献得出用犬的诊断试剂可以检测水貂疾病,或用犬的抗血清进行水貂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209.
郭浩  刘灿 《山东饲料》2015,(5):56+148
汽车发动机生产过程中,对于缸体周围壁体的结构稳定有着严格的控制。在使用较为广泛的V22缸体中,对于铸造的上表面在热源升高的过程中会出现裂缝,随着温度不断升高,裂缝也相应增大,在缸体周围设置的散热网片进行架设使得排气口温度降低,利用冷铁的处理工艺,在根据实际的操作模式下得出V22缸体利用冷铁处理的方式将覆盖面的热量降低20%,同时在散热系统的帮助下改良缸体的裂纹情况,最终达到缸体局部热节的温度控制和缸体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10.
本文从氟对人体的危害、茶叶中氟的来源和分布、茶叶降氟等3个方面对黑茶降氟进行综述并进行展望,提出适当提高砖茶原料嫩度,并结合应用微生物制剂处理是今后黑茶降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