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9篇
  8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张娜  屈忠义  郭克贞  邬佳宾  徐冰  姜梦琪 《土壤》2016,48(2):286-290
作物系数是估算作物需水量的一个重要参数,科学地确定作物系数对准确计算农田作物耗水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及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Penmman-Monteith公式、ENVIdata-DT草地蒸腾自动测量系统确定充分灌溉条件下毛乌素沙地青贮玉米及紫花苜蓿的逐日参考作物蒸散ET0与实际蒸散ETc,计算青贮玉米及紫花苜蓿的逐日作物系数,得出青贮玉米在整个生育期的作物系数均值为0.91,且在各生长阶段相差较小。苜蓿第一茬及第二茬作物系数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递增的规律,且在6月27日第一茬收割之后,作物系数大幅减小,第一茬的作物系数均值为0.87,第二茬为0.85。并通过播后天数、累积积温逐日模拟苜蓿及青贮玉米生育期内的作物系数,结果显示,在以播种后天数、生育期累积积温为自变量的拟合模型中,决定系数R2介于0.59~0.72,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2.
河套灌区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其近期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形势严峻,发展节水农业是唯一的选择。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总面积119.03万hm2,近年来实际引黄灌溉用水量在40~45亿m3,引黄灌溉面积57.4万hm2,灌溉用水在流域用水总量占有较大比例。通过研究河套灌区节水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意在寻找灌区节水薄弱环节,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和经济水平,提出节水农业近期发展重点,以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3.
根据2005~2006年实测土壤水分资料和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了饲草料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建立了考虑多个因素对土壤水分影响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含水率变幅较大,主要是受大气降水的影响,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波动,除大气降水的影响外,还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有关;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用神经网络建立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对于不同条件的地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确定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方法]针对井渠双灌对作物需水规律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共设10个处理,处理1~10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50、225、300、293、293、286、286、279、279、272 mm。[结果]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生长初期作物系数0.25、发育期0.69、生长中期1.14、生长后期0.58;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为599.57 mm。整个生育期内需水强度2.60~5.99 mm/d。[结论]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条件下主要作物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田间试验,研究了井渠双灌条件下河套灌区小麦和向日葵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Jensen模型最能较好地表达研究区小麦、向日葵井渠双灌条件下各生育阶段水分的量化关系。小麦和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均需灌水4次,灌水量分别为67.5、75、75、67.5mm和75、67.5、67.5、52.5mm。小麦拔节—开花期、向日葵现蕾—开花期适合井灌,灌水量分别为75、67.5mm,相应其他生育阶段均采用渠灌。  相似文献   
66.
西藏高寒牧区草地灌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灌溉是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手段,对其效益的正确评价有利于牧区草地灌溉工程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西藏高寒牧区草地灌溉工程效益评价的薄弱环节,以拉萨市当雄县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入手,对其综合效益进行初步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到2020年当雄县8 873hm2草地灌溉工程建成后综合效益达到60.29,较现状增加了18.91。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高寒牧区草地灌溉工程综合效益。当雄县案例分析表明,草地灌溉工程综合效益显著,在高寒牧区的推广建设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67.
镶黄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镶黄旗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该旗总面积的44%。有部分区域水土流失已达到极强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高达9000t/(km2·a)以上,沟壑密度2km/km2,植被盖度仅为15%。镶黄旗敖古特勒经调查分析是该旗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典型代表,对这一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分析,主要研究了降雨、坡度、坡长、植被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关系;人类生息活动、畜牧业生产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治理措施测  相似文献   
68.
牧草抗旱机理与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因长期处于亏水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抗性,存在一个较宽的对水分利用相对较高的生理耗水阈值,本文从这一水分生理角度出发,在充分研究牧草生理生态适旱系列变化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几种干旱半干旱草地的经济耗水量,并制定出相应的经济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69.
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研究并建立了草地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以期为全面开展草原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为定量化土壤变量空间变异复杂程度,以半干旱区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形与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2个试验区(600m×800m、280m×200m)内的土壤含水量、EC、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分形维数。结果显示,土壤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Co/(Co+C)值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