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9篇
  8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该项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试验、分析了影响西辽河流域干草原退化沙地草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及采用多种措施综合改良时的优化组合。为该地区改良日趋退化的天然草场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全国牧区经过了10年《牧区饲草料地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试点建设工作,完成总投资6亿余元,其中中央投资4.29亿元,地方配套1.88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6.91万hm2,单位面积投资8 917.8元/hm2。不仅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带到了广大牧民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各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牧区灌溉饲草料地的节水增效问题;同时促进了牧区饲草料种植、加工、集约化养殖等实用技术的应用,使项目区牧民的科技应用水平和劳动技能得到了提高;有效地缓解了项目区草原超载压力,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实现提高牧区收入水平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水户参与灌溉工程管理是我国近年来在总结牧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牧区因居住分散,很多地区还没有贯彻实施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改革措施,大量牧区水利工程仍存在管理不力、老化失修、发展滞后等问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90户牧户的调查问卷为依据,利用spss采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牧民参与牧区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总结以乌审旗为代表的牧户参与下的牧区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以推动“用水户参与牧区水利工程管理”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天然草场禾草十杂类草群落的水分敏感反应期,关键灌水期、缺水损失函数、亏水敏感指数,为提高灌溉草场的管理水平,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灌溉草场的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对保护地黄瓜产量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地黄瓜的主要病害(霜霉病、角斑病、菌核病)均为单病程病害,极大地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将保水温的地膜与长时间小流量对根系直接供应水肥的滴灌相结合,有效地调节了保护地的小气候和黄瓜获得营养的方式,具有增产和抑制病害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灌溉制度设计与作物种植模式紧密联系,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作物种植模式日益多元化,各种间作、混作和立体种植模式的出现,给优化灌溉制度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田间灌溉试验的基础上,引入模拟灌溉制度的ISAREG模型研究立体种植模式下的灌溉制度,对青贮玉米与苜蓿立体种植实际灌溉制度的评价表明,其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均存在不适宜的问题,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在验证模型和参数率定的基础上模拟多种灌水方案,得出了青贮玉米与苜蓿立体种植模式下的优化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7.
北疆干旱荒漠地区青贮玉米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确定北疆地区青贮玉米在生育期内不同阶段需水量与需水规律,提出青贮玉米合理的灌溉制度,为灌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水利工程设计偏大造成的浪费。于2010年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对青贮玉米采用非充分灌溉试验,通过对非充分灌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得到该区域青贮玉米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结果表明,在适宜水分条件下青贮玉米需水量为593 mm,需水量变化规律是生育前、后期需水量较少,生育盛期需水量多,需水过程线为抛物线型,耗水强度随气温的变化较为明显,耗水强度的高峰在气温最高的8月上旬。不同处理的苗期耗水模数均为各个生育阶段的最小值,除了孕穗—开花期受旱处理的耗水模数最大值为分蘖—拔节期外,其他处理的耗水模数最大值均为孕穗—开花期。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最大为54.5 t/hm2,不同生育阶段的不同程度缺水对最终产量的影响不同,拔节期和孕穗—开花期连续受旱时,产量最小为22.9 t/hm2。孕穗—开花期受轻旱的处理水分生产率最大,为12.42 kg/m3。在水量充足情况下,青贮玉米灌水量不超过YM8的灌水量;当灌溉水量十分紧缺时,为了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应该采用YM3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气象站点偏少,相关气象资料匮乏,应用FAO56 Penman-Monteith法计算ET0在多数地区相对困难。依据内蒙古东部地区典型气象站点(通辽气象站)1974—2013年40年气象资料,以FAO56 Penman-Monteith法作为标准,以FAO~(-1)7 Penman法、Hargreaves-Samani法、Priestley-Taylor法、Irmark-Allen拟合法分别对ET0进行计算,就其与FAO56 Penman-Monteith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argreaves-Samani法和Priestley-Taylor法的计算结果要明显高于FAO56 Penman-Monteith法计算所得的结果,不适合内蒙古东部地区应用;FAO~(-1)7 Penman法结果与FAO56 Penman-Monteith法相关性最好,但是4—9月份相对误差较大;Irmark-Allen拟合法结果最接近FAO56 Penman-Monteith法(相对误差19%,R20.92),计算简单且所需气象资料最少,更适宜内蒙古东部地区缺测气象条件下ET0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膜下滴灌小麦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及根系分布特征,在河套地区开展了常规畦灌小麦与膜下滴灌小麦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墒作用明显,且其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在主要的浸润层0~30 cm均优于CK;种植模式不同时,1膜5行的种植模式的根系指标数值在各个土层内平均大于1膜6行5.9%;灌水水平不同时,充分灌溉促进了0~30 cm土层中的根系生长,而轻度水分亏缺有利于深层土壤中根系的生长.膜下滴灌小麦各处理的产量、作物水分生产率与灌溉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CK,产量较CK分别提高了19.6%,14.6%,19.5%,14.7%,作物水分生产率较CK分别提高了28.2%,27.3%,29.6%,27.3%,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了37.1%,40.7%,42%,41.8%.1膜5行的充分灌溉处理不仅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同时为产量、作物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分生产率最优,是兼顾高产与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的优良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毛乌素沙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乌审旗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以0~40 cm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经典概率统计理论和地质统计学理论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了三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绘制了三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图以及空间分布图,从而得出该地三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表明:该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的含量均极少,属于六级,土壤较贫瘠。通过对研究区土壤的采样分析,了解了研究区土壤养分的分布状况和空间变异情况,为促进和提高毛乌素沙地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精确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