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145篇
基础科学   176篇
  183篇
综合类   1091篇
农作物   146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634篇
园艺   234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正>水稻在国际上有100多个国家都广泛种植,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都是以水稻作为主粮。水稻具有高产、稳产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秦皇岛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夏季降雨量较多,十分适合大规模水稻种植。水稻种植离不开种子,近些年秦皇岛农技部门也在不断加强水稻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一、种子处理的重要作用水稻种子处理是一项减灾、防灾、增产、优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为川西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川西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以下简称原始林)及其在1950—1969年和1970—1989年采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以下简称次生林)的林下(不包括主林层,因其树种组成相对单一)乔灌草群落生态学调查资料,基于APGⅢ谱系框架,构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乔灌草系统发育树,选用广泛使用的谱系多样性指数——净亲缘指数(NRI)和最近类群指数(NTI),量化和评估不同演替阶段林型的乔灌草分层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结果】原始林亚林层物种组成谱系离散(NRI 0; NTI 0),即共存物种亲缘相疏,而原始林其他层次(草本层、灌木层与小乔木层)物种组成倾向于谱系聚集(NRI 0; NTI 0),即共存物种亲缘相近; 2个不同采伐年代形成的次生林的草本层和亚林层的谱系结构呈现出林型间相似但层次间相反的模式(草本层:谱系离散;亚林层:谱系聚集),灌木层和小乔木层则表现为层间相似但林型间相反的模式(1950—1969年:谱系聚集; 1970—1989年代:谱系离散);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NRI与NTI均极显著正相关(0.698≤R2≤0.769,P 0.001);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分层谱系结构(NRI与NTI)与物种多样性(香侬多样性指数H')的关联分析绝大部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林下乔灌草谱系结构与H'的局部多项式回归分析发现,原始林和1970—1989年采伐后次生林中的H'与NRI、H'与NTI的相关变化趋势表现出相似的波峰-波谷变化模式。【结论】川西亚高山原始暗针叶林及其采伐次生林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在层次间和林型间存在差异性。环境过滤是驱动原始林中草本层、灌木层和小乔木层物种谱系组成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竞争互斥则塑造亚林层中的物种谱系组成。次生林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结构及对其驱动的生态学过程大致与原始林相反,表现为环境过滤主导亚林层的谱系结构,竞争互斥主导草本层的谱系结构。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林下乔灌草层次谱系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03.
对平欧杂种榛母树的根蘖进行压条处理后,分别用圃地土、河沙、木屑作为繁苗基质,比较分析不同繁苗基质对根系发育时期、苗高、根径、木质化根条数、木质化根长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繁苗基质采用木屑时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最好,综合比例达到77.6%;繁苗基质采用河沙时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好,综合比例为65.3%;繁苗基质采用圃地土时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较差,综合比例为57%。平欧杂种榛压条繁殖时采用木屑做繁苗基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4.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抗褐化物质对‘洛阳红’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生根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培养基中附加2.0~3.0mg/L BA与0.5mg/L IAA或0.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而附加玉米素ZT效果不佳;20~25℃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30℃下试管苗很快老化、枯死,不宜采用;1/2MS附加0.2mg/L NAA或2.0mg/L IAA与2.0mg/L IBA配比可促进‘洛阳红’牡丹试管苗不定根诱导;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中附加0.5g/L PVP可有效减轻‘洛阳红’牡丹组培苗褐变,促进继代苗分化、生长,但对生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5.
采用HSC法对苏棉13号在1996-1997年江苏省早熟抗病棉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平均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苏棉13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同时提出苏棉13号关键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索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为改善该区耕地集约利用方式,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及其12个盟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 ①从全区层面分析,1985—2018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耕地集约度由63.30增长至88.12,增幅高达39.21%,耕地集约利用总体呈波浪式增长。②从空间层面分析,通过自然分界法将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巴彦淖尔市和呼伦贝尔盟为高度集约型(Ⅰ级),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为较集约型(Ⅱ级),呼和浩特市为一般集约型(Ⅲ级),赤峰市、通辽市为较粗放型(Ⅳ级),乌兰察布市、包头市、乌海市为粗放型(Ⅴ级)。③从驱动因素分析,人均GDP、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用于农业支出以及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显著正向驱动作用,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以及治理水土面积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显著负向驱动作用。[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未来应规范耕地流转,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协调产量与生态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07.
 针对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发动机功率不足,以及有限的石油和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结合柴油机的结构特点、醇类燃料的特性,在不改变原机结构的前提下,增设一套醇类燃料(甲醇或乙醇)供给装置,醇类燃料供给装置供给的醇类靠排气温度加热气化并同进气流一同流入气缸。醇类燃料供给装置与原供油装置相互配合,实现辅助燃料(轻柴油)引燃,主要燃料为甲醇或乙醇,从而在达到不降低发动机功率的状况下,醇类燃料替代柴油,并且有效降低排放的目的。试验表明:此方法简单可行,除在单缸柴油机上采用外,可向多缸机推广应用,这对解决能源紧缺,降低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改善高原地区发动机动力性,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茶树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有关磷酸盐转运体参与硒吸收的分子机理研究较少。克隆茶树CsPHT1;3基因,并探究该基因的特性及对硒浓度和价态、pH、时间的响应,以及在不同聚硒茶树品系中的表达情况。基因特性分析表明,CsPHT1;3属于磷酸盐转运蛋白PHT1亚家族成员,定位于质膜且具有PHT1蛋白保守结构域GGDYPLSATIxSE。在不同器官中表达模式分析表明,CsPHT1;3在成熟叶和根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不同浓度和价态硒诱导结果表明,CsPHT1;3在茶树根系中于1 d和7 d显著受低浓度Se4+诱导表达;除处理后3 d外,茶树根系中CsPHT1;3显著受Se6+诱导上调表达且基本不受Se6+浓度影响。不同pH处理茶树结果表明,茶树根系中CsPHT1;3在pH=5时对Se4+响应于24 h达最高;在pH=3时对Se4+响应于48 h达最高;而在pH=7时,对Se4+响应于72 h达最高。硒酸钠处理不同聚硒茶树品系结果表明,CsPHT1;3在不同品系的叶...  相似文献   
109.
110.
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季节动态及优势寄生虫种的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6种寄生虫,分别为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vistulae Prost)、西伯利亚副双身虫(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Bychowsky et Nagibina)、双穴吸虫幼虫(Diplostomum sp.)、绦虫幼虫(Cestode sp.larva)、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 Wang),隶属于3门,5纲,6目,6科,6属。春、夏、秋三季,均发现双穴吸虫幼虫,夏季及秋季的感染率高于春季;维氏指环虫春季的感染率高于夏季,而秋季没有检出;西伯利亚副双身虫、对盲囊线虫、绦虫幼虫和椭圆尾鲺仅在夏季发现,且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