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4篇
  6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亚热带典型小流域景观格局对耕地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宇志  郭颖  张育灿  张桥  郑超  孙慧  柴敏  郭治兴 《土壤》2019,51(1):90-99
土壤pH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土壤酸化是造成土壤退化的重要因素且成因较为复杂,景观格局是生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以样点缓冲区作为研究单元,基于2010年的759个耕地表层土壤样点pH和1980s土壤pH分布,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地统计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流域耕地土壤酸化时空变化特征,定量探究景观格局对耕地土壤酸化的时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010年流域耕地以酸性土壤为主,土壤样点pH均值为5.79,86.03%的样点和97.3%的耕地土壤pH6.5;不同耕地类型土壤pH均值:水浇地(6.03)水田(5.68)旱地(5.62);各类土壤的pH均值:河积土田(5.92)水稻土(5.84)赤红壤(5.66)紫色土(5.55)黄壤(5.40)红壤(5.39)。②1980—2010年土壤酸化显著,31.23%的样点和24.76%的耕地土壤pH下降;水田和旱地土壤酸化显著,水浇地有pH上升的趋势;除河积土田外各类耕地土壤酸化显著,黄壤最显著,红壤次之。③流域自上游往下游,耕地土壤pH递增且分布变得更复杂,上游和中游东西两侧及下游东侧的pH较小,且在1980—2010年酸性土壤向外蔓延趋势显著;中游中部及下游西侧出现了pH升高的复杂组合。④除旱地、灌木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之外的类型景观格局指数都与耕地土壤pH存有显著相关性,pH与水域和道路密度景观水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选出各类景观的土壤酸化敏感性景观格局指数,发现自然林的破坏,水田、园地和水域的破碎化,不透水建设用地的零散分布有造成耕地土壤酸化风险,大片水域的流水更新与水田的集聚化可降低土壤酸化风险。本研究可为耕地土壤酸化防治与景观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2.
为实现早熟中粳优质新品种"青角22"在上海市青浦区作国庆稻种植的规范化生产,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过5年的技术探索、2年的高产典型示范和2年针对性的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从生产目标、生产基本要求、栽培管理措施等环节,初步形成了与"青角22"特征特性相匹配的高效栽培技术规范,以供各种植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3.
本文以研究区当家甘蔗品种台糖22(ROC22)、柳城5136(LC5136)、粤糖236(YT236)为材料,设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研究施氮量对不同品种甘蔗生长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增加,3种甘蔗的茎重和产量先增加后无显著变化。ROC22和LC5136在施氮量为351.9 kg/hm2时较为适宜,而YT236在234.6 kg/hm2时较适宜;ROC2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LC5136和YT236增产8.6%和40%。(2)随施氮量的提高,LC5136和YT236的产糖量呈先增加后无明显变化的趋势。ROC22的产糖量在施氮量为351.9kg/hm2时显著大于无氮处理的,但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ROC22的平均产糖量分别比LC5136和YT236高20%和57%。(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OC22和YT236的氮肥利用率呈递减趋势,施氮量为117.3kg/hm2时利用率最高。而LC5136的肥料利用率呈递增趋势,施氮量为469.2 kg/hm2时利用率最高;ROC22的氮肥利用率比LC5136和YT236的均高出10个百分点。综合考虑甘蔗产量、产糖量、氮肥利用率的情况,氮肥用量为351.9kg/hm2时,对ROC22和LC5136较适宜,而在234.6kg/hm2时,对YT236较适宜。在研究区种植甘蔗ROC22明显优于LC5136和YT236。  相似文献   
124.
水稻新品种“秀水13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水134”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11年3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熟期适中、增产潜力大,耐肥抗倒力强、条纹叶枯病轻、综合抗性好、米质较优的特点,适宜于青浦及上海郊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其栽培技术要点主要为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采用平衡促进施肥法等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5.
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长期演变特征可为选择合适种植制度以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2个国家和省级农田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种植制度试验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的水稻—水稻—黑麦草(RRR)、水稻—水稻—紫云英(RRC)、水稻—水稻—大麦(RRB)、水稻—水稻—冬闲(RRW)和水稻—水稻—油菜(RRO)5种双季稻模式,烤烟—水稻(RT)、水稻—冬闲(RW)、水稻—油菜(RO)和水稻—绿肥(RG)4种一季稻模式,棉花—油菜(CR)、大豆—红薯(SS)和玉米—萝卜(MR)3种旱作模式,研究其土壤基础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双季稻模式有机质含量高于旱作模式,长期习惯性施肥条件下,除RRO、RT和RW有机质含量下降外,其余均有上升。RRW、RRO、RT和RW全氮含量相对较高但均有下降,其余则均有增加。RRO和RG碱解氮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均呈增加趋势。RRO和RRW速效磷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年均增加约1.23~4.76 mg/kg。双季稻模式速效钾含量均有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除RT和MR增加外呈下降趋势或无明显变化。双季稻模式综合肥力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均有上升。研究表明,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变化差异较大,双季稻模式应控氮重钾,一季稻模式应减施氮磷,旱作模式应培肥地力和控施磷肥。  相似文献   
126.
对杂草稻蔓延原因、杂草稻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效开展杂草稻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7.
以长秸秆刨花作表层、短刨花作芯层,生产三层定向结构麦秸板(OSSB),探讨表芯层刨花的不同配比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SSB板材性能达到LY/T 2141-2013《定向结构麦秸板》中干燥状态下承载型板材的要求;改变表芯层刨花的配比,可以调控OSSB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8.
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外来植物黄顶菊入侵对非耕地和耕地,以及对玉米根系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旨在揭示黄顶菊入侵农田和贫瘠荒地的机制。本试验比较了距根系不同距离土壤的微生态变化;分析了根系土壤3大微生物类群结构、5种土壤理化性质以及5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非耕地黄顶菊根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4.44、6.88、2.64倍,耕地中分别为对照的5.31、13.78、7.56倍;非耕地黄顶菊根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对照的13.23、6.67、21.40倍,耕地中分别为对照的9.27、2.15、2.24倍,可见黄顶菊对非耕地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更为明显;非耕地中黄顶菊根表土壤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脱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9.44、5.39、1.64、1.74、4.62倍,说明细菌非常活跃。耕地中分别为对照的2.26、3.45、1.53、0.95、4.89倍。另外在玉米与黄顶菊互作时,其根表土壤速效氮、磷、钾分别为非互作条件下的63.54%、64.70%、80.71%、,黄顶菊入侵明显降低了玉米根表速效养分。综上,黄顶菊入侵增加了其根系周围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降低了附近玉米根表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9.
针对畜禽粪便(半)开放式堆肥臭气扰民问题,通过设计一种过程除臭装置以减少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除臭设备由翻抛机上的高位喷洒单元和低位喷洒单元组成,其中,每个喷洒单元包括除臭液储存罐、增压泵机、输送管路、输送管路支架、喷头和控制系统.低位除臭单元除臭剂为小分子有机酸,高位除臭单元除臭剂为功能微生物菌剂.翻堆时,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