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0篇
  54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了研究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多糖及其羧甲基化产物的结构和抗氧化性能,使用酶解法从罗汉果中提取了罗汉果多糖,并进行了羧甲基化修饰,然后对罗汉果多糖进行了GC-MS单糖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并研究罗汉果多糖及其羧甲基化产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提取率为3.64%,羧甲基化取代度为0.41。应用GC/MS技术对罗汉果多糖进行单糖组分分析,结合面积归一法得出罗汉果多糖由呋喃糖(3.53%)、阿拉伯糖(7.22%)、甘露糖(20.60%)、葡萄糖(38.03%)、木糖(0.73%)、半乳糖(28.65%)、半乳糖醛酸(0.51%)、葡萄糖醛酸(0.74%)组成。经过抗氧化活性测试可知,与修饰前比较,羧甲基化修饰后的罗汉果多糖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2.
施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施磷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分配和间作优势的影响,为优化玉米与大豆间作系统氮、磷养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两年盆栽试验设置3种种植方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4个P2O5施用水平:0、50、100、150 mg/kg,分别以P0、P50、P100和P150表示.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  相似文献   
163.
为了解香根草在扑草净胁迫下植物体内的代谢应答机制,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了香根草在5 mg/L扑草净胁迫下叶片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扑草净胁迫5 d时,与对照相比,差异代谢物总量为121个;胁迫10 d时与对照和5 d相比,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151、48个。在胁迫过程中差异代谢物下调较多的是黄酮类、生物碱和脂质,上调数量较多是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和其他类(如微生物、糖、醇类);丙酮酸、茉莉酸、五羟色胺等物质推测在抗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中茉莉酸可能在胁迫后期起到防御信号终止的作用;游离氨基酸下调的数量要高于上调的数量。从代谢通路上看,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在叶片抵御扑草净胁迫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4.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对云南8个不同地理种群食蚊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8个地理种群共计210个样本进行PCR扩增;采用分子方差分析方法,对种群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786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共检测到5个多态位点,定义了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由7个地理种群的156个样本共享(占样本总量74.3%),单倍型H2由7个地理种群的52个样本共享(占样本总量24.8%)。碱基频率含量(A + T)为53.2%,大于(G + C) 46.8%。核苷酸多态性以东大河种群最高,其他7个群体较低。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小为0.28。种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2.74%,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7.26%,种群间的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云南地区的食蚊鱼种群整体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65.
间作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培试验,收集了不同生育期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大豆分隔间作 (根系用尼龙网分隔) 及玉米大豆间作 (根系不分隔) 下的根系分泌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在有机酸分泌种类上,分隔间作玉米苗期增加苹果酸,减少顺丁烯二酸;喇叭口期无变化;孕穗期减少苹果酸。间作玉米苗期增加苹果酸,喇叭口期减少酒石酸和苹果酸,孕穗期减少乳酸和顺丁烯二酸;分隔间作大豆苗期增加柠檬酸,花期减少酒石酸和乳酸、增加乙酸,鼓粒期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间作大豆苗期增加柠檬酸,花期减少酒石酸和苹果酸、增加乙酸,鼓粒期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减少乳酸和顺丁烯二酸。在分泌速率上,分隔间作玉米喇叭口期增加了28480%,间作玉米在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分别增加了15924%、8801%;间作大豆在鼓粒期增加了14959%,分隔间作大豆在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分别增加了11465%、2424%、38938%。间作和分隔间作改变了有机酸分泌种类,间作能更长时期提高玉米有机酸分泌速率,分隔间作能更长时期提高大豆根系的有机酸分泌速率。  相似文献   
166.
为了验证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油菜菌核病的飞防效果,科学指导油菜“一促四防”工作,2021年笔者在钟祥市旧口镇、石牌镇、丰乐镇3个油菜主产区开展飞防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在油菜盛花期施药一次,对油菜菌核病防效68.6%~94.4%,较25%咪鲜胺EC防效提高25.0%~46.5%,较25%咪鲜胺EC增产23.4~53kg/667m2,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7.
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应用GPS定位技术,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不同层次沉积物总磷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季节沉积物总磷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滇池沉积物(0—20cm)总磷(P)平均含量为2.16g·kg^-1,全湖全年在0.984.74g·kg^-1间变化,总体趋势是夏季高于冬季。沉积物总磷含量总体趋势的垂直分布为表层(0~5cm)〉中层(5~10cm)〉底层(10~20cm),除昆阳位点外,各层次呈显著性差异。5位点1年内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总磷(P)含量的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1.52-4.74g·kg^-1、1.26-3.96g·kg^-1和0.98-3.99g·kg^-1,各区域以昆阳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最高,斗南和新街沉积物总磷的含量最低。滇池不同区域沉积物(0-20cm)总磷(P)的含量分布依次为昆阳(3.59g·kg^-1)〉罗家村(1.97g·kg^-1)和海埂(1.96g·kg^-1)〉斗南(1.65g·kg^-1)和新街(1.64g·kg^-1)。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水体中磷的动态变化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68.
选择氮化学发光检测器(NCD)与气相色谱(GC)联用,建立一种高效、高灵敏度和成本较低的土壤中嗪草酮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土壤样品用V (乙腈)∶V(水)=3∶1超声提取,无需进行样品净化,空白基质外标法定量,并使用GC−MS进行确证比较。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目标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相关系数为0.999 9。对土壤空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在0.5、0.1、0.05 mg/kg 3个水平内,其回收率为90%~116%,RSD值2.38%~7.76%,LOD和LOQ值分别为0.006 mg/kg和0.05 mg/kg。所得数据与GC−MS检测结果相当,在基质干扰情况下也可准确定量。该方法提取程序简单方便,数据可靠,仪器稳定容易维护,能满足土壤环境中嗪草酮残留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9.
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Tricum aestivum)和蚕豆(Vicia faba)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根系分隔[尼龙分隔(MB)、塑料分隔(PB)、无分隔(NB)]3种种植方式,系统探讨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小麦、蚕豆根系形态变化特征,为进一步探明间作体系作物的增产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小麦产量增加;蚕豆根系直径、表面积增加。低氮量条件(N/2)下,与塑料分隔(PB)和尼龙分隔(MB)相比,无分隔(NB)小麦根长分别增加0.66%和2.61%,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56.14%和52.75%,比根长分别增加18.55%和64.92%,比表面积分别增加64.04%和82.98%;无分隔(NB)蚕豆产量分别增加26.29%和34.84%,根系干重分别增加35.1%和45.4%,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72.66%和29.12%,根系直径分别增加66.67%和14.82%,根系体积分别增加9.55%和5.91%,比表面积分别增加165.62%和134.76%。小麦产量与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呈正相关,而蚕豆产量与根长呈负相关,与根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不同间作体系,作物之间根系形态变化是影响产量变化的表面驱动因子,低氮量环境下,根系间作程度越高,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0.
糖用甜菜氮磷钾配方施肥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探讨NPK配方施肥对糖用甜菜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的影响,并通过肥料效应方程对NPK配合比率进行了优化与解析。结果表明,随着NPK肥施用量的增加,糖用甜菜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符合肥料报酬递减律;甜菜产量和产糖量的效应为NP2O5K2O,含糖率的效应为K2OP2O5N;肥料配合比率以全肥区(N 260 kg/hm2、P2O5130 kg/hm2、K2O 130 kg/hm2)为最佳,与高N区、高P区和高K区无显著差异,且产投比相对较高,可获得最高产量47.13 t/hm2、最佳种植效益17 069.34元/hm2、最高产糖量8.108 8 t/hm2、最佳企业效益33 217.32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