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8篇
  9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花楸树的地理分布及天然更新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查阅、实物标本核对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我国花楸树野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生境以及自然更新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在我国由南到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有少部分分布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属于湿润山地植被带类型.花楸树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分布在山地阔叶混交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落叶松纯林内或林缘以及山顶灌丛4种植被带(包括12种森林群落)类型中.花楸树是低、中山分布植物,在调查范围内,花楸树分布在海拔500~2 200 m范围内,集中分布在1 200~2 000 m间,在河北驼梁山、白石山、小五台山、雾灵山、塞罕坝,北京百花山、喇叭沟门,山西庞泉沟,内蒙古旺业甸林场,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吉林东方红林场以及山东泰山大多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上,黑龙江大亮子河林场和山东崂山则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河北雾灵山在800~1 000 m间亦有分布.除在雾灵山阳坡有分布外,花楸树大多生长在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以及沟谷环境中,其分布区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暗棕壤为主.海拔、气温、空气湿度可能直接影响花楸树的自然分布.其自然更新方式有实生苗繁殖更新和萌蘖(包括根蘖和桩蘖)繁殖更新2种,以桩蘖为主要的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92.
李俊阁  王惠林  张亮  郑健 《北方园艺》2015,(12):103-106
细菌性果斑病是由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病害,该病害是种传病害,对瓜类产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以130份甜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种子浸种接种果斑病菌的方法鉴定幼苗的抗病性,研究甜瓜种子带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没有表现免疫的材料;表现为高抗的材料有2份,为NM90-1、M867,相对抗病指数分别为0.967、0.899,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种质资源。中抗材料为32份,中感材料为54份,感病材料42份。  相似文献   
93.
紫椴花和果实化学成分及其地理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不同地点紫椴花和果实,通过系统预试验,检测出紫椴花及花蕾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糖和甙类,还检测到黄酮类化合物、蛋白质、香豆素及强心甙等,在花蕾中还含有少量鞣质.紫椴果实中含有酚类、糖和甙类,还含有少量黄酮化合物、香豆素和鞣质.对不同纬度和海拔紫椴花和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酚和黄酮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3类化学成分含量随纬度、海拔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除花中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外,紫椴花和果实中其他化学成分含量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随着海拔升高而增高.紫椴花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果实,其他化学成分在花和果实中的含量接近.化学成分含量聚类分析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比较表明:化学成分含量变异在纬度上是不连续的,在海拔梯度上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94.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不同沼液配比(沼液∶水(体积比)分别为1∶4、1∶6、1∶8)、生物炭混掺量(0.0%、0.5%、1.0%、2.0%(土壤质量分数))和生物炭混掺厚度(5、10、15、20 cm),探讨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柱渗出液电导率、土壤全氮、土壤容重、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土壤总孔隙度、pH值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配比为1∶8时,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全氮淋失无明显作用,沼液配比为1∶6时,渗出液全氮淋失幅度为34.49%~66.79%,沼液配比为1∶4时,渗出液全氮淋失幅度为4.17%~71.67%,即生物炭配施沼液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中的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的增加,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增加,而随沼液配比的减小均逐渐降低,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较CK增加幅度为8.47%~31.99%,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幅度为0.76%~3.72%,土壤有机质增加幅度为4.83%~37.17%;土壤容重随土壤中生物炭混掺量和沼液配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降低幅度为2.22%~8.15%,表明生物炭配施沼液有益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5.
为探求沼液穴灌条件下土壤入渗特征及适宜入渗模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沼液配比(沼液∶水,体积比,1∶4、1∶6、1∶8及纯水)、穴孔直径(3、5、7 cm)和土壤容重(1.35、1.45 g·cm-3)对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影响沼液穴灌入渗的因素和湿润体变化规律,同时应用Philip入渗模型对沼液穴灌累积入渗量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沼液穴灌累积入渗量均随沼液配比和土壤容重的增大而降低,随着穴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大,当入渗历时180 min时,土壤容重1.35 g·cm-3和1.45 g·cm-3的CK处理累积入渗量分别是沼液配比为1∶4、1∶6、1∶8处理的3.62、3.12、2.77倍和3.47、2.64、2.16倍;湿润体形状随穴孔直径的增加逐渐由水平轴大于垂直轴的椭球体趋向于水平轴小于垂直轴的椭球体,土壤容重1.35 g·cm-3和1.45 g·cm-3对应各穴孔直径(3、5、7 cm)的垂向最大湿润距离(V)与水平最大湿润距离(H)的比值(V/H)分别为0.929、1.081、1.111和0.957、1.048、1.064;幂函数能够准确描述湿润锋最大湿润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能够较好描述累积入渗量与土壤容重、穴孔直径和沼液配比的关系,偏回归系数检验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hilip入渗模型能够准确描述沼液穴灌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决定系数(R2)在0.98以上;Philip入渗模型中的土壤吸渗率(S)随穴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加,随沼液配比和土壤容重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稳定入渗率(A)为负值与沼液的粘性及所含有的有机悬浮颗粒有关。基于以上分析,在农业生产中建议实施方案为:土壤容重1.35 g·cm-3、穴孔直径5 cm、沼液配比1∶6和土壤容重1.45 g·cm-3、穴孔直径7 cm、沼液配比1∶8。  相似文献   
96.
温室小型西瓜调亏灌溉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理论与方法,建立调亏灌溉综合效益多层次多目标模糊评价模型;利用信息熵理论求得各层评价指标客观熵权,结合专家法的主观权重获得模型各层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并运用该模型对2007年秋季温室小型西瓜不同亏水处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西瓜果实膨大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的品质,但重度和中度的水分亏缺会降低果实产量,在果实成熟期采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对果实品质和产量影响不大,在苗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采用0.75Ep、0.75Ep、1.25Ep和1.00Ep的灌溉标准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调亏灌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7.
巧玲花是我国北方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落叶花灌木,北京百花山具有丰富的巧玲花资源。调查分析表明,其分布在海拔1 200~1 800m范围内。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百花山6个不同海拔梯度(1 200~1 300、1 301~1 400、1 401~1 500、1 501~1 600、1 601~1 700、1 701~1 800m)的巧玲花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百花山地区不同海拔巧玲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在1 500~1 600m的中海拔地区的群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75.43%),而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62.82%、73.08%);UPGMA聚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海拔呈一定的相关性。相邻海拔的巧玲花群体间遗传距离相对较近,而高山草甸与其他海拔的群体间表现出较远遗传距离,根据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的结果分析,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89.06%)。综合以上结果认为,海拔的不同引起了生境条件的变化,进而影响巧玲花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水平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低-高-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8.
一、发病情况闽候县竹岐镇某养殖户饲养1000余只肉鸡,3月龄时开始发病,每天死亡3~4只,用磺胺类药、庆大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2002年7月到我站就诊,此时鸡群已死亡200多只,淘汰部分病鸡后,仅剩100余只。该批鸡仅注射过新城疫疫苗。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二、临床症状病鸡消瘦,拉黄绿色稀粪,鸡冠歪倒一侧,精神不振。三、剖检变化头部出血,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肌表面有条状出血;肝表面布满粟粒大小的白色结节,凸出表面,按压有弹性;脾脏肿大呈三角形;肾脏肿大;肠道浆膜有点状出血;胰腺有出血点。四、实验室诊…  相似文献   
99.
乔民国  郑健 《节水灌溉》2022,(12):15-23
为获得不同亏缺灌溉条件下合理的沼液替代化肥施用方案,采用水-沼液一体化技术,以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秋季(2020A)和2021年春季(2021S)开展了两季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灌溉水平:0.5 Ep(W1)、0.7 Ep (W2)、0.9 Ep (W3),Ep为20 cm蒸发皿蒸发量,3种施肥方案:土壤混掺生物炭+沼液(F1)、化肥(F2)、沼液(F3),共9个处理,探索不同灌溉量和施肥方案对温室番茄生长、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对番茄综合营养品质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W2F3处理可有效促进番茄株高、茎粗及干物质质量的形成,并可在高产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同施肥方式下,番茄株高及茎粗与灌溉量成抛物线关系,在灌溉水平为0.7 Ep时最大;番茄总干物质量及产量在F1和F2施肥方式下与灌溉量成正比,在F3施肥方式下随灌溉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相同灌溉水平下,施肥方案F3可获得最优的果实品质。W3F2处理(0.9 Ep,化肥)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但W2F3处理在产量仅降低0.3%(秋季)和0.9%(春季)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00.
郑健 《山东饲料》2013,(24):146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概述了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基本特征,进而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地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几项策略,可以为相关人员熟悉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