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弧菌感染中国对虾患“肌肉白浊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肌肉白浊病的中国对虾的血淋巴液中分离获得的两株弧菌AE_6和AE_7,运用浸染及肌肉注射法感染健康对虾,并对发病过程及症状进行观察,证明被感染的对虾出现的症状与原发病的相同,幼虾死亡率与水体中含菌量密切相关,注射病菌的对虾死亡率达100%,抗菌药可有效地抑制病菌感染。  相似文献   
22.
侵蚀红壤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的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重建植被是土壤侵蚀区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对快速恢复侵蚀土壤质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主要研究了侵蚀红壤人工栽植马尾松林、胡枝子林和樟树林近20年后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综合评价了这3种不同植被类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的侵蚀红壤养分含量都显著增加,胡枝子林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土壤;从以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权重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来看,胡枝子和马尾松林土壤IFI值都显著高于樟树林地;在土壤剖面构造上,胡枝子林地表层和亚表层厚度显著大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地。综合来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效果最好的为胡枝子,其次为马尾松,再次为樟树。  相似文献   
23.
众所周知,中草药价格通常比西药便宜、易获得、且毒副作用小,因此是较理想的预防水生生物病害的药物。本试验使用药物:柏兰根、大青叶、黄芩、菊花、黄柏、金银花、仙鹤草;试验菌株,已感染获得成功的对虾黄鳃病、肌肉白浊病病原菌二种A、G;每种药物的抑菌效果用抑菌圈直径表示。一定浓度的  相似文献   
24.
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coli) Nissle 1917(EcN)是非乳酸益生菌中研究最多的益生菌.EcN血清型为O6∶K5∶H1,具有独特的基因组、半粗糙O6-脂多糖(LPS)表型、K5型荚膜、3种不同的菌毛(F1A、F1C和卷曲菌毛).EcN具有小菌素和铁摄取系统等特殊适应性因子,在与其他微生物竞争中起关键作用.EcN能长期稳定定植于肠道,与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发挥免疫调节生物学功能.本文就EcN的特征、定植机制、免疫调节机理和在仔猪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益生菌EcN和其他益生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动物方面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红壤侵蚀裸地不同植被恢复后林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会利  乔洁  曹继钊  毕利东  邓欢  张斌 《土壤》2009,41(6):952-956
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侵蚀地植被恢复试验区为依托,调查侵蚀裸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林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侵蚀裸地种植植被后,表层土壤酸化程度减小,土壤养分含量和孔隙度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活性增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相比,各指标的大小顺序均为樟树>胡枝子>马尾松;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前后表层土壤均以细菌为主,其中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真菌比例最高:植被恢复林地土壤有机C处于累积阶段,土壤微生物对C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6.
大连地区越冬期刺参一种新病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病害问题亦越显突出,其特点:发病时间逐年提前,病症种类逐渐增多,危害也日趋严重。2004年12月中旬刺参越冬前期在辽宁大连瓦房店地区大面积爆发一种新的刺参流行病症,发病场家达50%,20%~30%严重发病,其中以长兴岛的西房身地区最为严重,发病之迅速,死亡率之高,危害程度之大,实属罕见,几乎所有发病场家在短短1周内被迫关闭。现将此病症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以其能对从事刺参越冬生产者在此病的了解与预防上有所帮助。1 流行与病症目前该病仅在刺参越冬期发生,病发初期只是在换水时池…  相似文献   
27.
有机污染提高双壳贝类对弧菌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投饵不换水所形成的有机污染来研究有机污染提高双壳贝类对弧菌的易感性。结果表明,有机污染时间越高长,弧菌的浓度越高;弧菌的数量与有机污染环境中氨及无机氮(TIN) 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亚硝酸盐(NO-2 - N) 和总有机碳(TOC) 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试验贝类死亡与弧菌浓度呈正相关,它们对弧菌的易感性依次为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紫贻贝。  相似文献   
28.
对太平洋牡蛎弧菌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邓欢  隋锡林 《水产科学》1992,11(10):1-4
1991年6月大连金州海珍品增殖站育苗室,在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期间发生了严重的流行病,幼体发育到D形幼虫阶段大量下沉,连续几批幼体出现了类似现象。显微镜观察,D形幼虫面盘肿胀,严重者面盘脱落,取发病幼体经表面并研碎后,接种在TCBS弧菌生长培养基上,经25℃、15小时恒温培养后,分离培养出3种弧菌。我们分别对3种弧菌的群体形态特征、个体形态特征做了观察,井用3种弧菌分别感染正常的太平洋牡蛎D形幼体均获得成功,同时使用十几种抗菌药物分别对3种弧菌做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土霉素、吡哌酸、氯霉素、红霉素对3种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刺参育苗期常见流行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邓欢  隋锡林 《水产科学》2004,23(3):40-40
刺参育苗期常见的流行病有幼体浮游期疾病:烂胃、烂边和延迟变态;稚参附着期疾病:化板病和脱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