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暴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卫生的破坏,现阶段疫苗接种仍是我国控制禽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需要大量安全、高效和低成本的禽流感病毒疫苗。鸡胚法制备禽流感病毒疫苗的工艺存在原料来源受限、过程复杂、个体差异、培养周期长和不易放大培养等缺陷。而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病毒疫苗,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产量,实现高密度细胞和高病毒产率,同时可保证产品质量。目前我国用于禽流感防控的疫苗为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国内细胞全悬浮工艺生产禽流感灭活疫苗单罐产能最大为6 000 L,高病毒含量抗原的提供是生产高效疫苗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目的】为了能够提供稳定的、高效的生产抗原,开展种毒驯化试验。【方法】将重组禽流感病毒H7N9 H7-Re1株分别在MDCK细胞及悬浮MDCK细胞上增殖。在MDCK细胞上通过不同的病毒接种剂量、不同收获时间、不同TPCK-胰酶浓度的试验,确定了H7N9 H7-Re1株在MDCK细胞上最佳收获时间为64 h,最佳接毒剂量为0.008%或MOI为10~(-4),最佳TPCK-胰酶浓度为2μg·mL~(-1),根据确定的最佳培养条件连续传代,并对各代次病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MDCK细胞上传至第5代时,HA可达1﹕256,每1 mL病毒含量达到10~(8.5)TCID50,每0.1 mL病毒含量达到10~(8.5)EID50,均高于其他代次。【结论】将第5代确定为MDCK细胞传代最佳代次,可考虑确定为生产用基础种毒代次。在悬浮MDCK细胞上对重组禽流感病毒传代进行了优化试验,确定了H7N9 H7-Re1株在悬浮MDCK细胞上最佳收获时间为48 h,最佳接毒剂量MOI为10~(-2),最佳TPCK-胰酶浓度为4—8μg·mL~(-1)。在实际疫苗生产过程中,可选择MDCK细胞或悬浮MDCK细胞来扩繁种毒。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德式乳酸杆菌对黄河鲤应激前后抗应激指标、血液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和HSP70、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黄河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乳酸菌(0、1×105、1×106、1×107、1×108CFU/g)的日粮,养殖8周后,进行拥挤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应激前,皮质醇浓度在1×106、1×107CFU/g乳酸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血糖和乳酸浓度在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溶菌酶活性在1×106、1×107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C3和C4在1×106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应激后,血液皮质醇、血糖和乳酸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些指标在添加乳酸菌组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血液溶菌酶活性、C3和C4浓度也有升高趋势,且在1×106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应激前后SOD和CAT活性在1×106CFU/g乳酸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MDA含量呈相反的趋势,在1×106、1×107CFU/g乳酸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应激使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均有升高趋势,在应激前后试验组的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大部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该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106~1×107CFU/g德式乳酸菌能提高黄河鲤的免疫力、抗氧化和抗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
引起犬化脓性皮肤病(脓皮病)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代谢性疾病、免疫缺陷、蠕型螨感染、内分泌紊乱或各种变态反应及皮肤干燥、裂伤、创伤、烧伤等均可继发引起脓皮病。  相似文献   
24.
民国时期,随着安徽农村经济的衰落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大量农民背井离乡,四处逃亡、飘零.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资本主义对农村经济的打击,国内统治者对农民的榨取,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和战乱、匪祸、灾害对农民的侵袭.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这一时期安徽农民离村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当时的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18种抗旱植物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后发现,草本类当年保苗率均为100%,灌木类胡枝子的成活率最高,长柄扁桃的成活率最低;灌木或小乔木类中榆叶梅的成活率最高,紫叶矮樱的成活率最低;乔木类中垂柳与丝棉木的成活率达100%,八棱海棠的成活率最低为73%。草本类的蜀葵、灌木类的互叶醉鱼草、灌木或小乔木类的华北紫丁香、乔木类的丝棉木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数值最大。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成活率与光合特性的4个指标为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表明,草本类的波斯菊、地蕾花、马蔺、蜀葵,灌木类的胡枝子,灌木或小乔木类的榆叶梅,以及乔木类的丝棉木、香花槐、樟子松等适宜在宁夏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6.
<正>1电力员工情绪行为的定性分析电力生产三违现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典型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劳动者的心理状态各异,境遇有别,故不同的劳动者对同样的作业,或同一个劳动者对不同的作业,所表现的行为安全性和理智性也不一致,行为的结果也有差别。据调查,造成事故的背后,难以预计事件及工程因素占12%,人为因素高达88%,人为因素中心理因素又占了很大比例。研究人的情绪、行为,掌握人的行为规律,就可能预测人的行为,控制人的情绪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  相似文献   
27.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自然地貌作为试验样地,应用诱捕法收集风蚀沙粒,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沙粒粒径后,判断各试验点的土壤组成,分析评价沙粒粒径与地表风蚀相关性。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以及沙柳林地风蚀沙粒以细沙粒为主,占比95%左右,粗砂粒占比5%左右,无粉粒,风蚀沙源主要以就地起沙为主;花棒林、沙蒿林和农田防护林带内风蚀沙粒有8%~12%粉粒,天然草地粉粒占比29.04%,放牧草地粉粒占比69.38%,细沙粒含量较少,植被固沙效果明显,风蚀强度呈下降趋势,沙源以就地起沙为主,但有部分沙源属于外来沉降,土壤状况逐步改善;柠条退耕地、废弃村庄以及封育草地的固沙效果较好,风蚀沙粒主要以粉粒为主,占比90%,风蚀沙源多外来沉积,风蚀强度降低;耕作农田中黄绵土粉粒比例一般高于风沙土,抗风蚀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8.
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网空间风速与地表风蚀特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准确了解和评价干旱风沙区在典型大风环境下农田防护林空间风速分布,以及林网内风蚀状况,分别利用三杯风速仪和诱捕法,对干旱风沙区盐池县农田防护林网空间风速与地表风蚀特征开展了林网内不同水平距离内的距地表50、200 cm高度风速分布与地表风蚀状况监测。研究表明:1)随着防护距离的逐渐增大,风蚀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风速变化规律正好相反;50和200 cm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均一致,均呈先逐渐降低后逐渐升高的变化,以12H处对风力减小作用最明显,50和200 cm高度的风速降幅分别达到了51%和46%;林带防风效益与距离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以12H(12倍的防护林带树高,下同)处200 cm高度最佳,为53.65%;侵蚀模数由林带内的轻度、1H处的强度到3H、7H处的剧烈,12H处为极强度,以3H处最大,为21 944.62 t/km~2。2)沙粒粒径以73.99、87.99、104.6μm区间为主,其中82.53%~99.93%沙粒均集中在248.9μm以下,为细沙粒,而旷野对照组沙粒粒径主要集中在104.6~148μm,沙粒明显较粗。因此,干旱风沙区沙质农田防护林网在典型大风日内对风速的减缓非常有效。但由于林网内沙物质源丰富,风蚀现象依然严重,对当地沙尘暴发生影响较大。该研究对准确掌握当地林网风蚀,科学评价林网防护功能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9.
安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供电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安全工作,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工作真正成为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凝聚力量、激励创新、促进管理、规范行为、支撑内质外形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柠条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主要的防风固沙树种,在减少风蚀、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选择林龄15 a的不同种植密度的柠条林地,利用TDR时域反射仪对不同密度柠条林地的植株间、林带行距间0~2.0 m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1 a的动态监测。综合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主要受季节影响。在光照较强、相对干旱的4—7月,柠条林土壤水分相对较高,降雨丰富的7—9月土壤水分却相对较低,土壤水分相对自然降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土壤水分从表层到深层大多数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递减的趋势;柠条地植株间土壤水分一般均低于林带间,且土壤水分随着种植密度增大显著减少,土壤旱化现象严重;单行种植、林带间距为4 m或者6 m的低密度种植模式更适合宁夏中部干旱带,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能有效减缓土壤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