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分析了目前贵州省农村户用型沼气池建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小型沼气工程联户供气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2.
杂交大豆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杂交大豆育种效率,进一步提高杂交大豆产量。本研究以5份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12份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组配60个杂交组合,对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分别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及其与F1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产量性状中亲优势组合占全部组合的55%,超高亲优势组合占30%,中亲和超高亲优势均?20%的占15%。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等产量相关性状的中亲优势组合分别占55%、56.67%和23.33%,超高亲优势率均为负值。17份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变化范围为-27.94%~56.62%,其中6份材料表现为正效应;30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为正值,占总体的50%。此外,SCA与F1籽粒产量和单株荚数的杂种优势及其性状值均相关;GCA与产量性状值和单株粒数的中亲优势呈极显著相关,与单株荚数的中亲优势、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的超高亲优势及性状值呈显著相关;各性状SCA与GCA之间不相关。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较大。产量杂种优势强的组合双亲除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兼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93.
大豆异交率性状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交率是植物不同个体间发生杂交的概率。大豆是一种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低。在杂交大豆育种实践中,要实现制种产量高、成本低的目标,最关键的技术要求是异交性能优良。从异交率研究进展、影响异交率的因素、研究异交率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4.
回顾总结了张掖市谷子育种40余年较为成功的经验,对今后的育种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想法,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5.
大豆杂交种杂交豆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豆3号是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为JLCMS8A,恢复系为JLR9。杂交豆3号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抗病性强。预备试验平均公顷产3 691.9 kg,比对照增产20.2%;两年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6.4%。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灰斑病,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斑病、大豆霜霉病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籽粒脂肪含量20.84%,蛋白质含量40.54%,蛋脂合计61.38%。该品种适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96.
花生粕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原料,具有花生的香味,适口性较好,营养价值高等优势,但由于易受黄曲霉菌污染,释放大量毒素,对动物生产造成严重的伤害。而花生粕经发酵、酶解及菌酶协同发酵技术处理,能够改善其饲用品质,提高其在饲料中的利用率。本文对花生粕的营养价值、花生粕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及花生粕未来应用前景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花生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
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12.21±0.73)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Linna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发酵豆粕和不发酵豆粕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试验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组(饲料1);豆粕取代饲料主要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其中,发酵豆粕分别替代17.6%、31.4%、45.1%和60.8%的鱼粉蛋白(饲料2~5),普通豆粕蛋白分别替代17.6%、31.4%和45.1%的鱼粉蛋白(饲料6~8)。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豆粕替代量对卵形鲳鲹的成活率和摄食无显著影响(P0.05),但当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45.1%时,会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饲料中用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60.8%时,也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增重率、饲料利用率(P0.05)。但是与豆粕替代组相比,在45.1%的鱼粉蛋白替代水平下,发酵豆粕组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普通豆粕替代组(P0.05)。  相似文献   
98.
甜菜稳产提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促进甘肃省甜菜生产发展,引进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LN90910、HYB-74、MK4081、LN90909、MK4087等丰产高糖甜菜新品种,并积极开展适宜密度、地膜覆盖、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稳产提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经组装配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引进适种甜菜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00 050~111 150株/hm^2;白色和黑色地膜全覆盖均对甜菜根产、含糖及节水有明显促进作用,黑色地膜略优于白色地膜;氮磷钾硼锌等营养素合理配比有利于提高甜菜产质量,氮肥过量不利于糖分积累;甜菜施用莱姆佳专用肥1125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含糖增加,增加纯效益2443.5元/hm^2;重茬和迎茬的甜菜褐斑病、黄化毒病、丛根病和根腐病发病率分别比3年轮作高8.7~23.6、16.5~40.8、19.8~34.0和18.2~24.6个百分点,轮作年限越短各种病害越重。示范结果表明,在张掖市甘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5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5 200 kg/hm^2,含糖率16.6%;在武威市凉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10 hm^2,甜菜根产量达到88 440 kg/hm^2,含糖率15.7%;在酒泉肃州区,示范推广面积140 hm^2,平均甜菜根产量达到88 050 kg/hm^2,含糖率15.9%;示范区平均甜菜根产量增加14.0%~16.5%,含糖率提高1.5~2.0度,成效显著。本研究为甘肃甜菜生产发展提供适宜的集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
人工控制条件下大豆不育系昆虫传粉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借助昆虫为大豆不育系传粉是杂交大豆育种的重要手段。试验以不同大豆不育系为材料,在网室、温室以及海南等条件下对蜜蜂、熊蜂和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蜜蜂、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均可作为大豆不育系的传粉媒介,以苜蓿切叶峰的传粉效率最高。冬季在温室内不宜以昆虫作为传粉媒介繁育不育系。在海南人工加光能够满足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可以在网室内借助苜蓿切叶峰传粉繁育不育系或生产F1种子。不同基因型大豆不育系间其异交结实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经多年引种试验示范,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在张掖市城郊蔬菜区地膜覆盖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37.5 t,最高产量可达67.5 t,每公顷产值为30 000~75 000元。在种植模式上,采用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或大小拱棚复种秋菜等,每公顷产值为45 000~150 000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复种指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施足基肥、根外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浅灌勤灌、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晚霜冻害及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