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31.
贺斌 《现代农业科技》2012,(8):273-274,276
根据对抚顺市酸雨监测数据的分析,对"十一五"期间抚顺地区酸雨的污染特征、变化趋势和污染来源进行研究,以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2.
贺斌  刘亚俊 《种子科技》2018,(3):113-114
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及示范应用,是临沧市农科所在广泛调研油菜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相关项目支持下,经过省市区共同研发、相关县区农技推广部门共同参与技术论证集成创新的一项实用技术成果。该技术适应性强、生产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3.
广东省是经济强省也是农业大省。为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等,使得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凸显。为揭示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来源,阐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该研究基于1991—2021年历史统计数据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广东省各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负荷,阐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1991—2021年广东省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排放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2018年以来各污染物排放量出现小幅度降低。与1991年相比,2021年农业源COD、NH3-N、TN和TP排放量分别增长至1.9、1.9、1.7和2.2倍。2)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是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种植业对农业源NH3-N、TN排放量的贡献率最大(占比分别为48%、52%),而畜禽养殖业对农业源COD、TP排放量的贡献率最大(占比分别为90%、51%);此外,水产养殖业对农业源各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在10%~16%之间,但其排放量及贡献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客观分析了1991年来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可以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通过连续两年在AciNPV自然流行区采集回收病毒的结果证实:在AciNPV自然流行区采集回收病毒,也能取得良好的采收效果。宿主种群密度以>15条/50cm标准枝,以20~30条/50cm标准枝为最佳;采收时间:3龄幼虫占10%~20%,4、5龄幼虫占80%~90%,林间AciNPV自然流行率达到20%,4、5龄幼虫感病死亡率>10%,感病死亡株率>50%时为最佳采收时间;在15~20℃的气温条件下采收最好,可连续采收12~15天。  相似文献   
35.
贺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48-49,64
[目的]筛选出适宜滇西南各产区的最佳栽培模式。[方法]在滇西南油菜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德宏、沧源、凤庆、腾冲、景谷等区域,比较不同栽培模式的成本、效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油菜生产劳动力和肥料投入占总投入的91.25%,属于高劳动强度农业生产;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油菜单株产量、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降低,增加密度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以直播为主的滇西南常见轻简化栽培模式平均节约生产成本48.14%,增加纯效益55.10%,提高投入产出比57.74%。[结论]该研究为滇西南油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探索‘云油杂12号’在临沧产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集成临沧生态条件下的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设7. 5、11. 25、15. 0万株/hm23个密度水平,207. 0、310. 5、414. 0 kg/hm23个氮肥水平,36. 0、72. 0、108. 0 kg/hm23个磷肥水平,76. 5、114. 75、153. 0 kg/hm23个钾肥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比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的株高和分枝部位随着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高;主花序长随着种植密度和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低密度高肥力下(密度7. 5万株/hm2,氮磷钾施肥总量高于603. 0 kg/hm2),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极值显著大于高密度中等肥力(密度15. 0万株/hm2,氮磷钾施肥总量低于461. 25 kg/hm2)条件的极值。但低密度高肥力和高密度中等肥力条件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本试验油菜产量最高的组合是A2B3C2D2,因此在临沧移栽油菜产区,建议每公顷种植11. 25万株,氮用量在414. 0 kg,磷用量在72. 0 kg,钾用量在114. 75 kg为宜。  相似文献   
37.
中国沙棘克隆生长格局对不同灌水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克隆生长调节对策和寻找最佳灌水强度,对中国沙棘种群在不同灌水强度条件下的克隆生长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加,子株数量(密度)、一级萌蘖根茎、萌蘖根总长度、萌蘖根条数以及萌蘖根分枝级数均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先增后减)变化,种群生长格局呈现出"游击型"→"集团型"→"游击型"。  相似文献   
38.
黄土高原中国沙棘克隆种群高度结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土高原中国沙棘种群演替规律,以人工林为材料、以高度替代年龄为手段,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和"样地编年序列法"对种群结构类型及其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高度结构可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结构动态遵循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恢复型、增长型的顺序变化过程。上述结果与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分析一致,两者都揭示了中国沙棘通过林窗更新恢复种群结构稳定性这一特殊而重要的事实。其中,克隆种群结构由增长型经过稳定型发展到衰退型,这一过程符合阳性树种的普遍演替规律。而在衰退型种群中,中国沙棘通过克隆繁殖调节恢复增长型种群结构则体现了克隆植物的特殊性。同时,克隆种群稳定性恢复的实现与克隆植物独有的"生理整合"及"觅养行为"等优越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AciNPV的传播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林间调查,AciNPV的垂直传播,主要通过成虫、卵进行,但在成虫期、卵期不表现,主要表现在幼虫期。成虫传病父体的传播能力大于母体。经卵传病:四级卵的传播能力>三级>二级>一级卵。AciNPV的水平传播扩散主要通过宿主(春尺蠖)种群密度和行为,中间介体——天敌昆虫:姬蜂、寄生蝇、蚂蚁、虫春蟓,寄生和捕食时进行传播。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风的作用也是AciNPV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以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在超高产区云南临沧和对照地重庆北碚(长江流域)产量形成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收获期云南临沧油菜株高低于重庆北碚,茎粗、光合效率、单株干质量、产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重庆北碚;经统计分析得出超高产油菜经济产量高主要是通过增加单株有效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栽培及代谢调控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