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以2号菌株(杏韩)和24号菌株(广杏)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试材,对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子实体数及单菇重等性状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杂交F1代性状广泛分离,大部分性状平均值低于亲中值,属于数量性状遗传.但后代性状的变异系数有较大差异,均盖径的变异系数(38.86%)和均单菇重的变异系数(30.31%)较大,说明其遗传潜能较大.(2)杂交后代菌丝生长速度与单产无显著相关性,现原基时间与产量成正相关性,菇峰期与生物学效率极显著负相关.(3)F82菌株子实体单产最高(186.0 g)显著高于双亲,其生物转化率达到66.4%.  相似文献   
62.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 g,与其他配方有显著差异.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氮源添加量在35%~40%为适合比例.  相似文献   
63.
毛木耳新品种‘申耳2号’是由2007年采集于内蒙古赤峰的野生资源经人工驯化育成,属于中高温品种。发菌周期短,抗杂菌能力强,易形成原基,适应性强,每袋产量770 g左右。子实体烘干后正面为深棕色,背部为灰白色,适合制干品销售。  相似文献   
64.
综述了食用菌遗传转化方法、启动子和选择标记,并分析了食用菌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5.
全国各地都已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人口和产业都不断地向城市中心聚集,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成都和重庆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两大城市,由于其空间结构的差异,它们的聚集效应也都不同.论文的研究从各自的空间结构入手,对它们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两个城市的聚集效应.最后得到打造成渝经济带是最佳发展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66.
该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瓶栽杏鲍菇菌种制作的工艺流程、技术关键、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推荐了栽培菌株的同时,简要比较了固体菌种及液体菌种的优劣,以期为瓶栽杏鲍菇工厂化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对瓶栽食用菌的车间、床架、加湿设施、空调设施、通风设施、照明设施、原料搅拌设备、装瓶机、灭菌锅、接种机、搔菌机、抑制机、挖瓶机、栽培瓶及周转筐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栽培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生态农林业的新宠儿——菌根食用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根食用菌作为一种非木质林产品,相对于其它木质林产品,其经济价值正逐步提高,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同,结合实际研究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对菌根食用菌的研究特点、种植园的建立和经营管理特点以及这种新型生态经济林的独特经营方式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9.
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19株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DC.ex.Fr.) Quel]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采用外类群参考的情况下,供试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448到0.857之间,其中栽培菌株的相似系数较高,以0.72为阈值时,分成两个类群:来自台湾(3)、三明(5)、武汉(15、16、17)、上海(19)和日本(1、12)的8个菌株构成一个类群,而另外2株台湾菌株(2、6)和1株武汉菌株(18)以及一株来源不明的13号菌株构成另外一个类群.栽培菌株与其它菌株相似程度较低,而且在子实体形态上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0.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香菇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以香菇栽培种Le1和野生种70#为亲本,通过原生质单核本杂交选育出申香8号。它具有优势,高产,抗逆性强和栽培适应性广等特点,已开始在我国香 主产区应用,成为香菇主栽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