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2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5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疏果和套袋是果树生产中提高果实品质常用的农艺措施,蓝莓疏果和套袋技术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探究疏果与套袋对蓝莓果实生长及品质是否有促进作用,以南方广泛推广的南高丛品种密斯提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程度疏果及是否套袋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硬度、纵径、横径,同时提升了果实的内在品质.疏果率为40%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最高;疏果率为60%时,果实糖酸比和Vc含量最高.套袋处理对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降低,但果袋高温导致日灼果和烫伤果等问题.综合考虑蓝莓果实品质评价指标,以40%疏果率和不套袋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寻求水稻稳定超高产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早熟晚粳品种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其它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就氮肥运筹与穗肥施用叶龄期,设置了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和促前控中3种栽培模式,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生产上的常规栽培模式为CK,对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同时,在江苏东海、兴化、高邮、常熟等地,以徐稻3号、常优1号、陵香优18、武粳15等品种为材料,进行(15—50)×667m2连片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栽培综合试验与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2品种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的实产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750kg/667m2)。与CK相比,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每穗粒数多、群体颖花量大,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与之相当;2模式的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时够苗,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且数量适中(适宜穗数的1.3—1.4倍),此后群体平缓消减,至抽穗期基本稳定,最终成穗率显著高于CK;其群体LAI动态与茎蘖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最大LAI均出现在孕穗期,为8.0—8.5,成熟期仍保持3.5—4.0;群体光合势与干物质积累,2模式在生育前期(移栽—拔节期)较CK低,中期(拔节—抽穗期)与CK相当,后期(抽穗—成熟期)显著高于CK;2模式在拔节期的根系干重与CK相当,抽穗期和成熟期则显著高于CK,而这3个时期的根冠比均显著高于CK,其抽穗后(抽穗—腊熟期)的根系平均伤流量与颖花根流量均显著高于CK。同时,连续2年多地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综合栽培试验以及后3年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实产均达800kg/667m2左右。【结论】揭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根本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提出了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的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3.
水稻氮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运筹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对氮素营养与水稻生育特性、氮素与水稻群体的产量形成、氮素的吸收及其利用、水稻氮素高产运筹技术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水稻氮素在栽培学与育种学研究上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以其为今后水稻大面积生产上氮素的高效得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抛秧稻特有的秧苗直立过程,以洗根手插为对照,研究了抛秧稻活棵立苗及其生理生态特点。结果表明,抛秧稻带土秧苗抛后,平躺小苗、中苗、大苗一般分别在2~5、5~6、7~10天内直立。在活棵立苗期间,抛秧稻苗体内水分、养分及光合等状况明显优于同质洗根手插苗。根、叶、蘖等生长在数量、质量上也优于同质洗根手插苗。  相似文献   
75.
两优培九不同栽培方式吸氮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两系法亚种杂交组合两优培九进行大苗移栽、中苗移栽、小苗移栽与乳苗移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群体的吸氮特性。结果表明:(1)四种方式植株含氮率一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移栽苗龄越小,下降越明显。其中拔节至抽穗期含氮下降最剧;(2)移栽苗龄减小,一生总吸氮量减少,生物、经济产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3)不同苗龄处理前期的吸氮越少,四种方式之间的差异不大,中后期是吸氮量差异形成的主要时期,苗龄越小者吸氮量越少;(  相似文献   
76.
根据沈阳地区10年生寒富苹果园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建园整地、幼苗定植、肥水管理、稀果控产、果实套袋、整形修剪及果实采收等方面的经验及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77.
不同直播方式水稻产量及其物质生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稻常农粳7号、超级稻南粳44和杂交稻甬优2638、甬优7号为材料,设置水(湿润)直播点播和条播2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水稻产量及其物质生产特点。结果表明:与条播方式相比,点播方式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和拔节期LAI显著较高,抽穗后叶面积衰减慢;冠层各层高叶面积占总叶面积比例差异较大,除距离地面20cm处外,其余层高点播方式透光率较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净积累量及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此外,点播方式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净同化率高,且茎鞘干物质输出率、表观转换率和表观转化率低。最终,4个品种点播方式水稻产量较条播方式提高5.33%,产量构成因素上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少,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点播方式在水稻产量与干物质生产和积累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8.
水稻品种生境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依据水稻品种生境敏感性 ,将水稻品种分为生境敏感型品种、生境弱感型品种和生境钝感型品种。运用于评价水稻品种对生境反应敏感性的基本方法 ,评价了供试品种的生境敏感性 ,结果是 :(1)籼粳杂交稻生境敏感性大于粳稻品种 ;(2 )不同粳型品种对生境敏感性的表现是中熟晚粳 >早熟晚粳 >晚熟中粳 >中熟中粳 ;(3)在相同粳型的品种中 ,其生境敏感性表现也有较明显差别。文中还就偏迟熟水稻品种北移种植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回顾建国后中国水稻栽培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对当前水稻栽培科学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实现水稻生产、经济与生态三者的协调与发展出发,探讨了我国水稻栽培科学今后创新与发展的几个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创新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0.
如何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根据新时期农村人口及其经济形势变化特点,强调指出必须加快城镇化步伐,并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小城镇的种种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