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315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341篇
  193篇
综合类   1416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224篇
畜牧兽医   1031篇
园艺   243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为探明以山猪为素材的优质商品猪的杂交生产模式,本研究选用杜洛克和巴克夏为父本,与山猪母本杂交产出的杜山和巴山后代,以及山猪为父本再与杜山、巴山母本回交产出的山杜山和山巴山后代,以纯种山猪为对照,对以上含1/2、3/4山猪血统的商品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效率、胴体与肉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杜山和巴山二元杂交猪分别比纯种山猪日增质量提高48.5%和45.4%(P0.01);杜山和巴山的背膘厚显著低于纯种山猪(P0.05),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山杜山和山巴山(P0.05)及纯种山猪(P0.01);杜山的瘦肉率显著高于巴山(P0.05)、山杜山(P0.05)、山巴山(P0.01)和纯种山猪(P0.01)。纯种梅山猪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肉色评分显著高于杜山(P0.05)、巴山(P0.01);失水率以巴山最高,显著高于山杜山和纯种山猪(P0.01);纯种山猪的熟肉率显著高于杜山和巴山(P0.01)及山杜山和山巴山(P0.05);所有营养成分指标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所有测定结果,表明二元杂交组合杜山优于巴山,回交组合山杜山也优于山巴山。  相似文献   
122.
在鹤顶兰组培快繁过程中,细胞分裂素BA对假鳞茎诱导有极显著影响,KT和ZT的作用不明显;BA和生长素NAA均对假鳞茎的诱导和增强起明显的促进作用,且BA对鹤顶兰幼苗的增殖效果更为显著;GA和番茄汁的合理组配是鹤顶兰生根壮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3.
湖南省现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仍然不能适应产业和市场迅猛发展的需求,建设完善新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势在必行。优化布局、完善体系,改善体制、提高能力,合理配置、强化基层,升级技术、安全溯源,风险分析、预警评估,引入竞争、活化机制,加强培养、提升队伍等7个方面是建设的要点。通过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精神,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对食用农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实现管理,使湖南省食用农产品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4.
平菇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3个平菇栽培菌株和11个野生菌株为材料,通过子实体颜色差异初步分类,采用拮抗法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颜色差异较大的菌株,拮抗试验差异显著;通过拮抗法将54个菌株分为32个差异菌株;通过ITS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将54个菌株聚为2个大类,2个大类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独立进化,最终将54个菌株鉴定为36个差异菌株;拮抗试验结果与ITS序列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第Ⅵ—Ⅸ组有较大差异。因此,拮抗试验结合ITS序列分析法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125.
分析了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背景,及因稻谷库存压力大、价格高、品质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结构不均衡等原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不得不再次下调,根据最低收购价再次下调而导致的粮食种植者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6.
运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村级尺度下研究了渝东北丘陵区农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在村级尺度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都具有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40.27%和64.21%。土壤碱解氮半方差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且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4.5%,空间相关距离为61 m;速效磷以指数模型模拟最好,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45.0%,空间相关距离为47 m。土壤碱解氮在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各向异性,与地形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土壤速效磷在东西、南北方向上都有明显的趋势特征,表现出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27.
为了研究施加不同浓度的生物炭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共生体系下玉米根系及生长的影响,选用玉米正大619以盆栽方式进行试验,设置0%(CK)、0.75%(C1)、1.50%(C2)、2.25%(C3)、3.00%(C4)5个不同的生物炭施用量和3个取样期(玉米出苗30、50、70 d)。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显著降低30、50 d时玉米根系的侵染率(P<0.05)、降低30 d时的接种势和基质孢子数;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50 d时的C1、C2处理除外);施加生物炭处理在30、50 d时玉米根系指标相比同时期的对照主要表现为下降,而在50 d时C2、C3处理的根系指标则高于对照;施加生物炭提高了30、70 d时的根系活力(30 d时的C3处理除外),而50 d时由于侵染率较低且根系生长相比其他2个时期较弱,因此根系活力较低;30、50 d时,施加生物炭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30 d时的C3、C4处理及50 d时的C4处理除外),而70 d时玉米处于开花期,对养分需求量较大,C1、C2、C3处理因菌根侵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8.
引进东魁杨梅在广东河源小面积种植,观察其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东魁杨梅对河源地区的气候较为适应,幼年树1年抽生4次梢,结果树1年抽生2~4次梢,耐瘦脊、耐酸、耐旱能力强,顶端优势明显;植后3年可形成早结树冠,4年生树单株产量15~25kg,6年生树单株产量30~70kg、平均株产45.5kg;果实于6月上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24.9g,口感酸甜适中,肉厚,多汁化渣,品质优良,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9.
疫情突发,生活垃圾中的潜在病毒性/病毒性垃圾的及时、高效、安全地收运管理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关键要素之一。文中立足疫情时期生活垃圾管理通知、指南等系列规定,实证分析全城全封控和全城动态封控下潜在病毒性/病毒性垃圾收运管理,探讨全城全封控和全城动态封控下潜在病毒性/病毒性垃圾收运管理中的困境。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重点封控区域的潜在病毒性/病毒性垃圾收运管理存在着政策管理要求与现实收运管理能力协同不一问题,特别是全城全封控下潜在病毒性/病毒性垃圾难以实现日产日清的现象。提出重点封控区域的潜在病毒性/病毒性垃圾收运管理建议,为疫情时期潜在病毒性/病毒性垃圾高效收运和提级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0.
本研究旨在通过营养调控、添加益生素或牛至油,探讨替代抗生素,提高猪群抗病、抗应激能力的高效绿色添加剂组合.试验选用平均体重27 kg,健康长×大杂交阉公猪324头,随机分为6组:Ⅰ组(金霉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 mg/kg金霉素)、Ⅱ组(牛至油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 mg/kg牛至油)、Ⅲ组(益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 g/kg益生素)、Ⅳ组(营养调控组,提高日粮中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zn、Mn和Ⅰ水平)、V组(牛至油+营养调控组)、Ⅵ组(益生素+营养调控组).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V组猪生长速度最快,料重比最低,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组和Ⅵ组(P<0.05);血液中白细胞数量Ⅲ组最高,显著高于Ⅳ组和Ⅴ组(P<0.05);淋巴细胞转化率Ⅲ组和Ⅴ组较高,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Ⅳ组(P<0.05);Ⅰ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高,Ⅴ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猪瘟、蓝耳病及口蹄疫抗体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营养调控同时添加牛至油完全可以替代抗生素,猪的生长性能、抗应激和抗病力超过添加金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