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德美亚3号具有耐密、抗倒、抗病、后期脱水快、优质高产的特点,完全适合于黑龙江省共青农场"早优密"的栽培模式,现已成为共青农场主栽品种之一,同时它的种植不仅降低了德美亚1号种植面积偏大、易感病的风险,而且为种植户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哲单37号也是适合共青农场积温种植的玉米品种,为筛选适合共青农场种植的玉米密度及验证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和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农场于2011年对两个品种的密度情况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2.
旨在制备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染色体编码外膜蛋白(cOmpT)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构建的APEC cOmpT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ompT,经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约36 ku的重组蛋白cOmpT,利用尿素浓度梯度透析复性获得纯化蛋白cOmpT,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0.625 μg·mL-1,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6 400。4次免疫后取小鼠脾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多轮筛选后得到3株能稳定分泌针对cOmpT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G8、2C3和2G3,均为IgG2b亚类。3株杂交瘤细胞上清ELISA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1:3 200和1:3 2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单抗均能与cOmpT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其他受检菌发生交叉反应。运用原核表达系统对compT基因进行截短表达,对单克隆抗体针对的cOmpT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单抗1G8、2C3和2G3识别的抗原表位分别是83DQDWMDS8990SNPGTW95197TFKYSGW203。本研究成功制备了3株抗cOmpT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了鉴定,为cOmpT蛋白功能研究和APEC新型表位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对某猪场发生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病猪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对四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和动物治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为白色葡萄球菌;该病原菌对青霉素和链霉素耐药,对头孢曲松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敏感;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钠组,恩诺沙星组的治愈率为100%,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组的治愈率为90.9%。  相似文献   
24.
紫色土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暴雨事件磷素多尺度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自然小流域尺度降雨、地形、土地利用结构等对泥沙和磷素输出的影响,根据丘陵区农业小流域自然地貌与土地利用特征,设计了不同尺度的小流域监测点,分别为苏荣、截流、大兴、万安,监测面积分别为3.0,34.6,480.3,1 236.4hm~2,并选择了降雨侵蚀力(R)分别为1 411.5,595.7,391.4 MJ·mm/(hm~2·h)的3场降雨事件监测小流域内磷素流失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以居民点集镇和耕地为主的苏荣和截流小流域水文响应速度较快,暴雨事件中径流峰值出现在降雨峰值后的5~10min,较大尺度大兴和万安小流域泥沙浓度峰值与径流峰值滞后于降雨峰值0.5~3h。(2)3场暴雨径流中泥沙与全磷、颗粒态磷均存在较一致的显著相关关系(R0.6,P0.01),泥沙、全磷流失负荷在源头小流域(苏荣、截流)最高,3场暴雨苏荣全磷平均流失负荷达到0.36kg/hm~2,万安小流域泥沙、全磷流失负荷最低,全磷平均流失负荷为0.009kg/hm~2。(3)小流域径流中颗粒态磷占全磷流失量50%以上。(4)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径流量和泥沙含量可用于进行磷素流失通量预测。坡耕地、林地与水田带状组合结构可显著降低小流域泥沙和磷素流失负荷。研究结果为计算丘陵区农业小流域暴雨过程中磷素多尺度流失负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蜜蜂球囊菌似scosphaeraapis)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球囊菌转化子,本实验对影响蜜蜂球囊菌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对蜜蜂球囊菌原生质体的释放及再生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24h培养的蜜蜂球囊菌菌体,在28℃条件下,应用50mg/mL的崩溃酶,经4h酶解所制备的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达到34.00×10^5/mL。在上述条件下,采用0.8mol/L柠檬酸与NaCl的混合液作为稳渗剂,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也较高,达到53.06%。蜜蜂球囊菌以菌丝断裂方式释放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时表现为原生质体先是突出,其后延长,并最终发育成为正常菌丝。本实验首次优化了蜜蜂球囊菌原生质体制备实验流程及原生质体再生最佳条件,为深入研究蜜蜂球囊菌的致病机理及寻找蜜蜂球囊菌致病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离心泵压力脉动对流动噪声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袁寿其  薛菲  袁建平  汤跃 《排灌机械》2009,27(5):287-290
为了研究离心泵内部压力脉动和流动噪声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采用试验方法,用高频压力传感器和水听器分别采集离心泵出口脉动压力和流动噪声信号,并进行时频域和自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叶片通过频率是压力脉动和流动噪声的主频,这是由叶轮和蜗舌之间的动静干涉引起的,而流动噪声在轴频二倍频(44.8 Hz)和224.8 Hz处也有明显峰值,这是由叶轮叶片数和蜗壳壳体振动引起的.小流量和设计流量下,流动噪声频谱与压力脉动频谱形状比较相符,流动噪声可以近似看作是由压力脉动引起的;随着流量的增大,流动噪声频谱除了包括压力脉动的主频外,还包括汽蚀和湍流等引起的500 Hz以上的高频部分.  相似文献   
27.
玉米大斑病综合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是当前黑龙江省玉米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北部、西部及哈尔滨周边区域主栽品种德美亚等抗性逐渐消失,生育后期一旦遇到适宜条件,极有可能出现大的流行。几年来在防治上办法不多,药剂效果不理想,应从源头抓起做好综合防治。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28.
玉米田吨田宝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 针对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过程中的限制因素,通过调节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器官内源激素水平,改善了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形成过程,从而实现了对玉米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产量形成的优化调控,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联合国公布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造林再造林方法学中唯一用于工业或商业碳汇林的方法学AR-AM0005及其案例,探讨了tCER和ICER的选择及应用,并分析了我国企业参与建设碳汇林的障碍.  相似文献   
30.
DNA克隆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自第一个质粒载体pSC101作为第一个克隆载体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克隆载体的整体结构、容载能力和转化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综述克隆载体的发展概况,以及大片段DNA文库的构建和应用,对大片段DNA遗传转化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