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8篇
  25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农民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农民问题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新农村,要建设新农村,就要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的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现结合我校多年从事农民培训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搞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2.
侯艳阳  董艳 《种子科技》2004,22(5):256-257
种业销售渠道模式主要有分销商渠道模式和自营渠道模式两种.分销商渠道模式是种子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开拓市场、销售产品的模式.它是由区域代理商主导,面对终端商,企业一般不直接与终端商进行业务往来,产品利润由代理商与终端商共同占有,这种模式也叫"大户制".另一种模式是自营渠道模式,也叫直营制.它是由企业自主独立经营,直接面对终端商,产品利润由终端商独自占有.种子企业很少采用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63.
植物抗虫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转基因植物商品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前景及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对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4.
云南永胜涛源乡是保持我国水稻小面积超高产纪录的特殊生态区,采用平板计数法和BIOLOG碳素利用法,研究该地区水稻根际微生物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高产水稻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总数接近对照2倍,三大类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属健康的“细菌型”土壤,水稻高产与自然土层中的微生物关系不大。高产水稻土Shannon均匀度指数(E)和Simpson指数(D)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与对照达到差异显著,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不是高产与非高产区域的主要差别。AWCD值分析表明,高产水稻土群落代谢活性总体强于对照,二者间的差别幅度由大到小表现为分蘖期 > 收获期 > 苗期 > 轮作期,水稻生长越旺盛,与对照间碳源利用能力差别越大。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 3个多样性指数综合分析表明,高产水稻土根际微生物数量更多,代谢能力更强,微生物群落分布更均匀,多样化程度更高,能够利用的碳源种类更丰富,数量占比较大、种类较集中的常见种并不是形成产量优势的重要因素;分蘖期是高产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分蘖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多、种类繁、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是高产水稻旺盛生长和高产形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5.
双亚16号是以双亚七号为基础材料,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并经田间单株决选育成。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4948.6kg、810.2kg、1220.4kg和659.2kg,比对照增产7.8%、15.5%、13.4%和14.3%。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hm2产量分别为5487.2kg、889.5kg、1426.9kg和577.3kg,分别比对照增产11.6%、18.9%、18.9%和8.6%。该品种是国内第一个应用组织培养结合物理诱变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长麻率19.5%、全麻率31.2%、分别比对照高出1.7和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35.0N。作为高纤、抗逆性强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干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湿地资源不断萎缩,水资源涵养功能急剧.减弱,直接威胁到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分析了该区湿地资源现状,探讨了湿地萎缩的原因,并结合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7.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炭疽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炭疽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供试黄瓜安全,可作为一种防治黄瓜炭疽病的药剂使用,推荐使用量为0.9~1.2kg/hm2。  相似文献   
68.
肉桂酸加剧蚕豆枯萎病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艳  董坤  杨智仙  汤利  郑毅 《园艺学报》2016,43(8):1525-1536
通过盆栽和室内试验研究了肉桂酸处理对蚕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尖孢镰孢菌菌丝生长,蚕豆枯萎病发生,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酸处理抑制了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并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加强,对叶片数和根系的抑制效应最为显著。肉桂酸低浓度处理时显著促进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而高浓度处理则抑制菌丝生长。肉桂酸在100和200 mg · L-1处理时显著提高了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数量,降低了微生物的活性(AWCD值)、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肉桂酸处理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是区分肉桂酸处理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肉桂酸处理降低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促进病原菌的增殖,加剧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证实肉桂酸是蚕豆连作障碍中的自毒物质。  相似文献   
69.
张慧荟  章慧  董艳  张青峰 《土壤学报》2017,54(6):1345-1356
为探明降雨条件下黄土坡耕地微地形径流和泥沙变化规律,通过5°、10°、15°、20°、25°坡和直线坡、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4种耕作方式组合条件下的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应用基于分形理论的重标极差(R/S)分析法对径流和泥沙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同时使用小波(Morlet)分析对各径流和产沙序列的变化主周期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径流序列的赫斯特指数变化区间为[0.567,0.798],产沙量时间序列的赫斯特指数变化区间为[0.632,0.861],两者均大于0.5,呈现长程正相关.因此,坡耕地下一时段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时间序列与过去时段变化趋势相同;4种耕作措施的径流量最大峰值均出现在28~29 min,部分耕作措施的产沙量序列可能存在30 min以上的长周期,需要更长的时间序列验证.用R/S分析法结合小波分析,预测未来的产流产沙趋势,结果具有可靠性.该研究丰富了径流和泥沙输移理论,对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连作障碍是限制蚕豆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间作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了探究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蚕豆与小麦间作对蚕豆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0(0 mmol·L~(-1))、C1(0.36 mmol·L~(-1))、C2(0.72 mmol·L~(-1))和C3(1.45 mmol·L~(-1))]对羟基苯甲酸处理下,小麦与蚕豆间作蚕豆生长、枯萎病发生、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程度(MDA含量)的影响,从生理抗性角度探讨小麦与蚕豆间作缓解对羟基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浓度提高,蚕豆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1和C2提高了蚕豆根系POD和CAT活性,降低了镰刀菌的数量,减轻了枯萎病的发生;C3降低了根系POD和CAT活性,增加了镰刀菌的数量,促进了枯萎病发生;随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浓度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证实了对羟基苯甲酸是导致蚕豆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自毒物质。与单作相比,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间作显著提高了根系POD活性(4.17%~22.22%)和CAT活性(10.53%~11.11%),显著降低了MDA含量(11.20%~52.80%);镰刀菌数量降低4.63%~23.65%,病情指数降低13.33%~50.00%,蚕豆干重显著增加15.73%~20.63%。综上,小麦与蚕豆间作通过提高蚕豆的生理抗性而减轻对羟基苯甲酸引起的枯萎病危害,促进蚕豆生长,是缓解对羟基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为间作缓解连作障碍中的自毒效应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