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8篇
  25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间作小麦蚕豆不同生长期根际有机酸和酚酸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靖秀  郑毅  汤利  王戈  董艳 《土壤学报》2016,53(3):685-693
有机酸和酚酸是根系分泌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根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系有机酸和酚酸的分泌及其在根际中的含量与作物种类、营养状况、耕作方式有关。但人们对种植方式(间作)改变根际过程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间作条件下根际有机酸、酚酸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小麦蚕豆间作是云南最常见的间作模式,它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且其间作优势的形成与地下部根际效应密切相关。为了探讨间作对根际的影响,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分析了盆栽试验条件下小麦蚕豆间作不同生育期根际有机酸和酚酸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阶段(57~120 d),间作改变了蚕豆根际有机酸的含量,尤其在蚕豆分枝期(57 d)、结荚期(120 d),间作根际有机酸总量是单作的21.7倍和1.95倍,其中主要是促进了柠檬酸和富马酸在蚕豆根际的累积。在生殖生长阶段(120~169 d),间作提高了小麦根际有机酸的含量,尤其在孕穗期(120 d)、灌浆期(142 d),间作根际有机酸总量是单作的3.73倍和2.3倍;其中主要是改变了乳酸、富马酸和乙酸在小麦根际的累积。此外,间作降低了小麦根际酚酸的含量,抑制了酚酸在小麦根际的累积,但对酚酸种类没有影响;间作也改变了蚕豆根际酚酸的种类,其中主要是促进了蚕豆根际香草酸和丁香酸的累积、减少了香豆酸含量。总之,间作可能通过改变根际有机酸和酚酸的累积而改变根际过程。  相似文献   
142.
连作障碍中化感自毒效应及间作缓解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作障碍是典型的土壤-植物负反馈现象,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连作障碍形成机理与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之一,连作下土壤中自毒物质累积通过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酶活性等生理过程而抑制作物生长;同时自毒物质还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促进病原菌增殖,加剧土传病害发生而导致连作障碍危害加重。利用植物化感作用而采用的间作模式,可为克服作物连作自毒物质引发的土传病害发生提供环保、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笔者从营养和生理角度分析间作提高作物的抗性,从根际微生物-自毒物质-病原菌互作角度阐明间作缓解连作自毒效应的机理,为理解间作系统地下部根际生态过程与连作障碍缓解及制定合理的间作模式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揭示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互馈机理。  相似文献   
143.
近年来,焦作市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厘清发展思路,积极创新实践,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全市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达1165家,涉及粮食、蔬菜、怀药、经济苗木、畜禽养殖等产业,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2家,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4家。全市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1864万元,拥有注册商标的有11家,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有6家,涌现出修武县金丰、博爱县杨天其等一批发展态势良好的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44.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除虫菊叶片与花序,以及花序5 个开放时期(花蕾期、初开期、平开期、盛开期、开放末期)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成分与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从除虫菊叶片与花序中共检测到19 种挥发性次生代谢物质,分别属于4 个类别:单萜类、多萜类、绿叶挥发物类以及其他等;绿叶挥发物与多萜类是其中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化合物类别;(2)在除虫菊花序的不同开放阶段,各类挥发性成分的释放规律不同;花序挥发的次生物质比重最大的(E)-β-法尼烯的释放量在初开期达到最大值;绿叶挥发物类在花蕾期的释放量最高,并且随着花序的发育其释放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单萜类与其他类别的挥发物则都是在盛开期后的释放量有所升高。研究结果为了解除虫菊挥发性次生代谢物质成分奠定了基础,为除虫菊抗虫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5.
146.
[目的]筛选出可适于配合型生物饲料高温加工需要的酵母菌株.[方法]通过对国家允许使用的酵母菌6株进行高温损伤耐受性试验和高活性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筛选到可耐受45℃高温并保持108个/ml的高活菌数的菌株2株DQFC2117-1和DQFC2122-2.[结论]筛选出的菌株DQFC2117-1和DQF℃2122-2可作为配合型生物饲料加工所需要的耐高温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47.
合适的培养基pH可维持离体培养所需的酸碱环境,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为了优化百子莲体胚诱导期培养基pH,并初步揭示不同pH对百子莲内源激素、碳源代谢、氧化胁迫等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百子莲小花梗为外植体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梯度pH(5.6、5.8、6.0、6.2)对幼胚(YSE)、成熟胚(MSE)诱导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pH处理下YSE、MSE生理特性的差异,并将pH、体胚数量、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YSE、MSE阶段较佳的培养基pH分别为6.0和6.2。YSE诱导阶段,内源IAA含量与YSE数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GA1含量与YSE数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MSE阶段,pH与MSE数量、IAA氧化酶活性、蔗糖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IAA氧化酶活性与MSE数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GA4含量、蔗糖含量与MSE数量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H2O2与YSE数量呈负相关,与MSE数量呈正相关,POD活性与YSE数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本研究优化了体胚诱导期的pH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内源IAA可能是不同pH环境下调控YSE、MSE诱导数量的关键因子,GA4、蔗糖含量在MSE诱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8.
为了解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对甘南牦牛的免疫保护情况,试验应用ELISA方法对30头牦牛不同免疫阶段的血清进行了抗体监测。结果表明:除免疫前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外,在一免后30天和二免后30,90,150天均能达到群体免疫保护水平,且在二免30天时最高,持续2~3个月后有下降趋势,在免疫5个月后下降至70.00%左右,但仍具有保护力。说明用甘南牦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免疫牦牛产生的抗体水平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且能维持较高水平,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9.
以百子莲小花梗为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Ca)、胚性愈伤组织(EC)为试材,测定不同pH处理Ca、EC内源激素、糖、活性氧及保护酶差异,研究梯度pH(5.6、5.8、6.0、6.2)对Ca、EC增殖的影响,以期揭示培养基pH对百子莲离体细胞增殖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再生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a、EC继代阶段较佳pH为5.8,Ca增殖阶段,pH影响GA4、麦芽糖和果糖的积累,而GA4含量、麦芽糖和果糖与细胞团直径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999和0.900.EC增殖阶段,结合态IAA、GA4、总糖、·OH含量与EC细胞团直径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20、0.931、0.911.pH可通过调节离体细胞激素代谢、糖代谢、胁迫信号影响百子莲细胞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50.
微生物肥料对几种烤烟病害及烟叶含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对几种烤烟病害进行调查,同时分析了施用微生物肥料对烟叶含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能不同程度减轻野火病、炭疽病和赤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以施用保得土壤接种剂和叶面增效剂的处理对病情发展有较好抑制作用,而对花叶病毒病抑制效果不明显。施用微生物肥料的烟叶含钾量高于对照,烟叶含钾量与野火病、炭疽病和赤星病病情指数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