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黄土区梯化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覆膜作物、牧草地和撂荒地模式下梯化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黄土区梯化坡地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区甘肃省陇西县梯化坡地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土地利用方式(玉米地、苜蓿地、撂荒地2 a,撂荒地4 a和荒草地)按不同坡位(挖方段、中间段、填方段)进行土壤取样,对0—4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在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容重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中玉米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容重最小;土壤机械组成均表现为:细砂粒黏粒粉粒粗砂粒;土壤含水量、容重、黏粒和粉粒均表现为:挖方段中间段填方段,而粗砂粒、细砂粒、有机碳、速效钾和水解性氮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土壤pH值均值变化为苜蓿地最大,撂荒地最小,且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和有效磷均值均表现为玉米地最大,水解性氮均值表现为:苜蓿地玉米地撂荒地2 a荒草地撂荒地4 a。[结论]覆膜玉米地表现出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及养分的促进作用均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且填方段的土壤更加肥沃,耕作中应注重加强对挖方段的施肥。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兰州市城郊林草地土壤碳通量变化规律,定量估算土壤碳排放量,为城市与城郊区碳排放和碳循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兰州市城郊“小青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刺槐、苜蓿和沙打旺为试验样地,利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三种林草地土壤碳通量进行长期连续监测,分析土壤碳释放特征,阐明土壤碳通量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兰州市城郊三种林草地土壤碳通量最高值出现在每天下午14:00左右,最低值在凌晨6:00左右;早上10:00和晚上20:00左右的土壤碳通量值与日均值基本一致。苜蓿草地年度土壤碳排放量为2321.30g m-2,高于刺槐林地1.24倍、沙打旺草地1.48倍。(2)三种林草地之间的地表温度变化和5 cm深处土壤温度变化规律一致,均无显著差异(P> 0.05),地表温度和5 cm土壤温度都与土壤碳通量具有显著的正指数相关关系(P <0.05),其中刺槐林地土壤碳通量对温度的敏感性最高。(3)三种林草地土壤碳通量与太阳辐射强度显著相关(P <0.05),刺槐林地土壤碳通量与降雨量呈抛物线状显著相关(P <0.05)。【结论】兰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