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34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94篇
  129篇
综合类   957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409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档案利用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探索怎样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问题,就显得很有意义。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现着重就如下八个方面,阐述自己的几点浅见。1.丰富馆藏,改善结构要想更好地向社会各界提供档案服务,档案馆、室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广泛丰富档案馆、室藏量,大力增加档案门类,改善内容结  相似文献   
112.
为迅速获得优良的温敏雄性核不育(TGMS)系,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一份优良的水稻品系GXU41的TMS5基因上2个靶点进行编辑,对编辑植株进行靶点突变检测,筛选无外源DNA的编辑TGMS系,并进行育性转换、农艺性状和米质分析评价。结果共获得12株T0代转基因阳性植株,其中靶点1和靶点2的纯合突变率分别为50%和58.4%,一个或两个靶点为纯合突变占83.3%,双纯合突变率达到25%,在T1代中筛选到无外源DNA的TGMS系。与野生型相比,编辑获得的TGMS系GXU41-5S随着温度升高小穗育性和花粉育性逐渐降低,在24℃时均表现完全不育;由于不育效应,GXU41-5S的株高增长和有效穗数增加显著,且GXU41-5S全部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一等大米的标准要求。本研究证明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是快速获得TGMS系有效途径,所创制的TGMS系对选育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3.
断根和覆草旱作条件下水稻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常规水稻与覆草旱作水稻的产量构成、根系呼吸强度以及断根对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覆草旱作水稻籽粒产量(5850.9 kg/hm[sup]2[/sup])明显低于常规水稻(6685.7 kg/hm[sup]2[/sup]),但前者的秸秆产量(5735.5 kg/hm[sup]2[/sup])高于常规水稻(5489.5 kg/hm[sup]2[/sup])。常规水稻实粒占平均单蘖总量的百分数远大于覆草旱作水稻,覆草旱作水稻叶、鞘、秕粒的比例大于常规水稻。覆草旱作的根冠比(0.116)显著大于常规水稻(0.087),前者的根系呼吸强度是常规水稻的2.7倍。旱作水稻断根后普遍有增产的趋势,而常规水稻则有减产的趋势。常规水稻断1/4、2/4和3/4根系时,平均每穴籽粒产量较不断根的分别下降23%、15%和20%。然而,旱作条件下,断1/4、2/4和3/4根系的水稻较全根的分别增产20%、7%和3%。由此可见,水稻旱作抑制了同化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叶和鞘中积累了较多的同化产物;旱作水稻根系冗余生长,消耗了大量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水稻籽粒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4.
激素因子对野生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激素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方法]以红芽大戟组培继代苗为试验材料,1/2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多效唑(MET)、生根粉(ABT)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NAA不利于红芽大戟的生根诱导,IBA和IAA单一使用的最佳浓度均为0.5 mg/L,IAA 0.5 mg/L+IBA 1.0 mg/L的配组处理对根的诱导效果相对较好;MET在浓度为1.4 mg/L时对红芽大戟生根诱导效果最好;4类生根粉中2.0 mg/L的ABT8对红芽大戟生根诱导效果较好。[结论]最佳的生根诱导激素配组为MET 1.4 mg/L+IBA 0.2 mg/L,生根率、平均生根条数和平均根粗达最大,分别为89%6、.27条和0.78 mm。  相似文献   
115.
"紫云1号"是紫色马铃薯新品种之一。2012年武隆县农委引进后,首先在火炉镇筏子村试验种植150亩,经测产统计亩产量约2.1~2.5吨,亩产值最低就能达到8400~10500元,深受广大种植户和农民朋友的欢迎。本文介绍了紫色马铃薯新品种紫云1号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6.
采用Photoshop、ArcGIS等软件对利用鱼眼照片提取森林郁闭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照片裁切、灰度处理、影像重分类等处理,求算出森林郁闭度,将该郁闭度值与采用K Mean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及野外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所得到的平均郁闭度为056,野外实测平均郁闭度为062,非监督分类平均郁闭度为065,两两之间差值均小于允许的误差范围010,证明该方法在森林郁闭度的测定中快速且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对魔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与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关系,为利用土壤微生态控制魔芋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魔芋在4个海拔高度(610、913、1205和1518m)和4个生长时期(幼苗期、换头期、块茎膨大期和块茎成熟期)软腐病发病率及其根际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和微生物多样性,应用DPS 7.05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同一海拔的不同时期,随着魔芋的生长,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块茎膨大期软腐病发病率最高;同一时期不同海拔高度,总体趋势为随着种植海拔的增加,软腐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随着魔芋的生长和发育,4个生育时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即幼苗期>换头期>块茎成熟期>块茎膨大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魔芋根际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均相应增加;海拔对魔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适当增加种植区海拔能有效调节魔芋根际微生物区系,是控制魔芋软腐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8.
2017年2—8月,在四川省夹江县甘霖镇试验研究了葡萄避雨栽培模式和露地栽培模式及物候期对巨峰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栽培模式、物候期及两者的互作对葡萄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数量有极显著影响,但栽培模式与物候期的互作对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微生物菌落数比较,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避雨栽培三大类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的菌落数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的菌落数随葡萄物候期,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真菌的数量则从萌芽期至成熟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9.
我国生猪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琛  何忠伟  高然  刘芳 《农业展望》2012,8(2):42-45,50
利用2002~2010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有关生猪散养和中等规模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与分析了中国生猪不同规模养殖模式的生产效率(技术效率)。研究发现中国生猪散养和规模养殖两种方式在不同地区的技术效率距该种模式的技术前沿面的距离差异较大,所以不能一味强调生猪规模化饲养,而是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生猪饲养模式,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0.
利用Genbank中大西洋鳕的7对微卫星引物,对太平洋鳕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这7对引物均可较稳定地扩增出条带,它们分别是Gmo2、Gmo3、Gmo8、Gmo19、Gmo35、Gmo36、Gmo37,并且扩增出的7个位点均表现出多态性,共获得6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为4~17,大小为111~227bp。在7个位点上2种鱼的等位基因的大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Gmo37在大西洋鳕和太平洋鳕中扩增出的条带的长度差异最大,基本无重合部分,分别为220~290bp和144~226bp,本研究结果以期对2种鳕科鱼类遗传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