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为改善圆竹的表面视觉性能,利用天然松香在不同温度下浸渍处理圆竹,采用定量色差和光泽度测量法结合感性眼动追踪法,评价了不同温度下松香处理对圆竹表面视觉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分析探讨了松香对竹材表面视觉特性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对松香适当的加热有利于其在圆竹表面形成连续的薄膜,提高圆竹表面光泽度,当温度为50 ℃时达到最大光泽度19.6,比对照组提高了122.7%。同时伴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圆竹表面亮度逐渐降低,并且颜色从黄绿区间逐渐向红蓝区间转变;此外当温度高于60 ℃时,圆竹皮层受损脱落,在圆竹表面形成条纹,并且条纹的密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眼动追踪实验和主观评价结果表明,高光泽度会产生不适感,纯色表面受到大众的喜爱,而条纹表面的圆竹会受到小众的喜欢。 相似文献
32.
33.
34.
苜蓿、无芒雀麦单播与混播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建立试验小区,研究科尔沁地区不同生长年限的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 cv.Gannong No.1)、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单播与混播草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动态,旨在为该地区人工草地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牧草生长年限延长,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氮含量仅在0~10cm土层呈增长趋势,而在10~30cm土层呈下降趋势;草地类型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积累有明显影响;无芒雀麦单播草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速效氮平均含量最低,混播草地则更有利于土壤速效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35.
为大力推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笔者在2011年随考察团到英国考察了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现状.通过考察和分析,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中国农业行业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6.
2株猪源益生性肠球菌对酸和胆盐及热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动物肠道中的有益优势菌,研究了2株分离自猪肠道的益生性屎肠球菌(E1,E7)的耐受特性。本试验设pH 2,2.5,3,4的4个处理组,以pH 7为对照组;设胆盐浓度分别为0.2%,0.4%,0.6%,0.8%,1%的5个处理组,以不含胆盐的培养液为对照组;温度设50,80,90℃,以37℃为对照,分别作用5,10,15,20 min,经该3种方法处理后各取100μL培养液用细菌稀释计数法测定活菌数。结果表明:E1,E7都有较强的耐酸能力,在pH 2时,作用2 h后仍能检测到活菌。胆盐浓度达到0.4%时,E1,E7仍有一定的耐受能力,随胆盐浓度升高至0.6%时,活菌数由108.2CFU/mL降到102.5CFU/mL。2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经不同作用时间处理后呈不同的生长态势。 相似文献
37.
针对北方寒旱地区冬季期间温室南侧边际区域土壤温度较低的问题,采用试验和模拟的方法,在温室中部设置无保温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区(保温材料埋深30和60cm)和水泥砖保温区(保温材料埋深30cm),对各试验区距地表5、15、25和55cm土壤的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距地表5cm土壤温度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影响,并与含水率呈负相关;2)距地表15~55cm土壤温度受保温结构作用影响较大,无保温组的土壤温度始终低于有保温组的土壤温度,最大土壤温度相差1.2℃;3)相同埋深下,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性优于水泥砖,2种保温结构的温室南侧边际区域最大土壤温度差值为0.3℃;4)对模拟运用瞬态法求解,模拟值与实测值在y=x函数线上最小拟合度为0.961,最大均方误差为0.037,表明所建模型模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旅游生态位理论主要用于省内或省际城市等大地理空间,鲜见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跨界旅游区内景区之间竞争量化的研究。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立跨界旅游区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构建其旅游生态位评价模型,并对武功山范围内萍乡、宜春和吉安三大景区的生态位宽度及其重叠度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萍乡武功山、宜春明月山、安福武功山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26 3、0.451 6、0.222 1,三大旅游景区相互间的生态位重叠度数值均高于0.95,处于近乎完全竞争的状态。提出基于生态位的武功山脉旅游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39.
茶文化旅游作为最能契合全域旅游休闲及体验要求的产品形式之一,能实现茶业与农业、工业、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江西拥有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但也存在品牌涣散、人才欠缺、形式单一等问题,从而使江西茶业没有形成规模及品牌优势。该研究为实现江西茶业产业链的拓展,尝试融合全域旅游理念,从江西茶文化的地域差异性和多元化角度出发,提出江西茶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