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水蒸汽蒸馏-乙醚同时萃取装置对抗白背飞虱品种Rathu Heenati(RHT),IR64,Nabeshi和感虫对照品种TN1稻株进行挥发性次生物质提取,浓缩所得精油,经“气谱-质谱”(GC-MS)联机机检测出64个有机的化学组分,其中366主要分子结构为:9种醇,9种醛,7种酮,4种酯,3种烷烃,2种酸,烯和杂环人经合物各1种。2-已烯醛,β-紫罗兰酮,叶醇(反式),叶绿醇,3,5,5-三甲-3-环已烯-1-酮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高。将蒸馏提取物回喷在TN1稻株上,白背飞虱对抗虫和感虫稻株蒸馏提取物的趋性没有显著差异。嗅觉仪测定飞虱的趋性结果表明,单体化合物苯甲醇和己烯醛比对照丙酮更易吸引白背飞虱。在回喷TN1蒸馏提取物、丙酮溶液和未处理的TN1稻株上,白背飞虱分泌的蜜露量明显较Nabeshi和IR64蒸馏提取物处理过的TN1稻株上分泌的高。白背飞虱从掺有蒸馏提取物和挥发物单体的营养液中吸食的量均比从单纯营养液中的少;抗虫品种RHT蒸馏提取物对白背飞虱拒食作用最强,β-紫罗兰酮和己烯醛次之。  相似文献   
22.
23.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即褐稻虱的发生现况及猖撅原因分析;白背飞虱的发生现状及种群增长原因和两种飞虱今后的发生趋势。在亚洲热带国家,褐稻虱的猖獗时期为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猖撅原因,多数人认为与1966年以后广泛推广不抗虫的,矮杆高产品种密切相关;另有部分人认为,改良品种的推广,预计螟虫、叶蝉将会大发生,施用六六六、二嗪农等农药,破坏了天敌的调节作用,引起褐稻虱再猖獗等。在这些国家,白背飞虱是在褐稻虱发生程度减轻的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种群数量增加,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分析原因主要是大面积种植抗褐稻飞虱而不抗白背飞虱的品种所致。  相似文献   
24.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鼹鼠跗线螨(Tarso-nemus talpae Schaarschmidt)的形态,并根据口器结构和用紫色稻、P~(32)标记稻株、不带菌的保鲜稻叶鞘及四种稻寄藏真菌进行饲养,证实该螨为菌食sarinm sp.)饲养该螨,其发育历期分别为7.7(±0.9)、5.8(±0.7)、4.6(±0.8)及3.9(±0.8)天;雌螨寿命分别为34.8(±3.8)、24.7(±2.8)、17.6(±2.0)及11.4(±1.4)天;每雌一生中分别产卵8.8(±1.4)、41.0(8.9)、25.6(±6.3)及16.2(±2.4)粒。按最小二乘法计算,该螨卵、幼Ⅰ及幼Ⅱ各发育阶段的有效积温各为32.09、21.69及17.39日·度;发育零点各为11.21、12.66和13.06℃。在四川重庆地区,该螨能以雌成螨安全越冬,无明显的滞育现象,常以遗留在田间的稻桩、再生稻及落粒自生苗等稻残株和田间四周的几种禾本科杂草为越冬场所。越冬螨在二月下旬或三月上旬气温回升时开始活动和繁殖。调查了包括24科的67种杂草,结果在20科的50种杂草上发现该螨,其中禾本科杂草占18种。试验还表明,越冬螨和寄居在杂草上的螨均有可能进入稻田。  相似文献   
25.
杂交晚稻对稻纵卷叶螟为害的动态补偿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田间采用人工剪叶方法,测定杂交晚稻汕优10号组合不同生育期对稻纵卷叶螟不同受害水平的补偿反应。结果表明:移栽后0-55天的稻株叶片受害时间的临界补偿方程为DFtco(d)=45.119±[(241.809+0.534DF#+2)]#+(1/2);叶片受害时间的临界耐害方程为:DFtto(d)=45.119±[(105.737+0.534DF#+2+5.34DF)]#+(1/2);叶片受害程度的临界补偿方程为:DFco(%)=[(3358.75-168.95DFt+1.872DFt#+2)]#+(1/2);叶片受害程度的临界耐害方程为DFto(%)=-5±[(3632.3-168.95DFt+1.872DFt#+2)]#+(1/2)。式中DF为模拟受害程度(%),DFt为受害时期(移栽后天数)。看出,汕优10号的临界补偿反应的时间为移栽后0-29.5天(播种后41-70.5天),受害程度为0%-58.0%。临界耐害反应的时间为20.6-34.8天(播种后61.6-75.8天),受害程度为0%-26%。  相似文献   
26.
武陵山区稻瘟病流行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我国有的地区发生面积50%以上,如四川省1984、1985年大流行,两年发生面积1600万亩,损失稻各8亿公斤。武陵山区位于我国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区,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区。全区共有43个县、市(其中近40个县属于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体内共生菌的组成及共生菌对宿主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其体内的优势共生菌,采用常规PCR法对草间钻头蛛进行优势共生菌的感染检测,并研究了优势共生菌感染对草间钻头蛛子代的发育历期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通量测序细菌16S r DNA的V3、V4区,确定草间钻头蛛的优势共生菌为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和Cardinium。167头被检测蜘蛛中,Cardinium的感染率为100.00%,沃尔巴克氏体的感染率为38.92%。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草间钻头蛛F1代雌蛛的2龄期、3龄期、4龄期和总历期均极显著低于未感染的草间钻头蛛,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草间钻头蛛F1代雌蛛1龄期显著低于未感染的F1代个体,感染和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草间钻头蛛F1代雌蛛的卵期和5龄期均无显著差异。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后,草间钻头蛛F1代雄蛛的1龄期和总历期极显著缩短,2龄期、3龄期和5龄期显著缩短,而卵期和4龄期与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F1代雄蛛之间无显著差异。另外,沃尔巴克氏体感染极显著提高了草间钻头蛛的子代性比。  相似文献   
28.
二级负荷供电系统要求是两回电源线路供电,并且形成一用一备的关系。通过PLC设备在二级负荷供电控制系统中的编程运用,可以使备用电源线路根据主用电源线路的运行状况自动启动或退出供电系统,以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同时该PLC程序亦可根据需要输入信号实现手动控制。在硬件检测值超出系统设计的正常值范围时,该程序还可以自动实现停电保护并发出报警信号。此外,在区间数值预先设定的基础之上,该程序也可以实现系统自动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30.
武陵山区,夏秋干旱、倒春寒、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危及水稻生产,影响产量.在目前生产条件尚未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栽培技术上要着重于避灾,主要是选用不同熟期的“对路”水稻品种(组合),实行分带种植;推广保温育秧技术,适时早播,避过伏秋旱和寒露风;改进育秧技术,增施氮素肥料,以增强秧苗抗寒力,减轻或避免倒春寒危害.以达到武陵山区水稻高产、稳产、多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