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在中、高等级的道路控制测量中已广泛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该控制测量方法能使工作效率和控制测量精度大大提高。GPS在公路工程测量中主要应用于路线平面控制点布设和路线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了解西藏林芝市健康藏猪的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对从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屠宰场、林芝市巴宜区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实习牧场、林芝市巴宜区屠宰场采集的232份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1株分离菌株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32份样品中,共检出73份葡萄球菌阳性,阳性率为31.47%,其中在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屠宰场检出16份阳性,检出率为23.89%(16/67);林芝市巴宜区西藏农牧学院牧场检出43份阳性,检出率为34.40%(43/125);林芝市巴宜区屠宰场检出14份阳性,检出率为35.00%(14/40);分离菌经PCR鉴定、基因测序、生化鉴定,证明分离到5株产色葡萄球菌,对其中一株(Sa LZ1)进行了系统的研究。Sa LZ1菌株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不透明的瓷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球菌;PCR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产色葡萄球菌(GenBank登录号:MG576253.1)同源性最高;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其对血清菊糖、甘露醇、葡萄糖、蔗糖、乳糖等表现为阳性,对阿拉伯糖、马尿酸钠、棉子糖、木糖、尿素等表现为阴性,符合产色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Sa LZ1在接种后5~10 h处于对数生长期;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当Sa LZ1菌株攻毒浓度达3.5×109 CFU/mL时小鼠死亡率达100%,且病理切片结果表明,Sa LZ1菌株能引起小鼠内脏组织发生病变。以上结果为西藏林芝市藏猪葡萄球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猪圆环病毒3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 Bank登录的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经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PCV3的PCR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932 bp;最低的质粒检测浓度为10 copy/μL;对猪圆环病毒1型、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的核酸进行扩增,均无PCV3目的条带出现;随机抽取扩增的16份临床病猪样品目的条带进行TA克隆后测序,结果显示均为PCV3特异性目的片段,16株PCV3江苏毒株扩增序列与已报道的PCV3/US/SD2016和PCV3/CN/Hubei-618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99.6%、99.0%~99.8%,而16个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8.3%~100%。利用所建立的PCR方法检测了2014~2017年间收集的江苏省临床病猪样品938份、健康猪样品500份,PCV3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3%和0.6%;其中,2014年病猪样品中的阳性率为1.92%,后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7年达到12.67%。本研究表明,建立的PCR方法特异、敏感,可以用于临床PCV3的检测;PCV3在江苏省猪群2014年已有感染,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采集自江苏某猪场临床表现为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组织病料,经PCR检测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阳性病料经无菌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进行PCV2分离并进行测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相关基因序列分析软件进行鉴定、分析。用分离的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2株PCV2毒株,分别命名为X46和5123,两毒株基因全长均为1 767 bp,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显示两毒株分别为PCV2d和PCV2b亚型,分离株P20代毒在PK15细胞上的TCID_(50)分别为10~(5.5)TCID_(50)/0.1 mL和10~(4.5)TCID_(50)/0.1 mL。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PCV2对小鼠增重有抑制作用,对肝、脾和肾有较强的侵袭能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PCV2的致病机理及开发新型疫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8年8月份爆发的非洲猪瘟影响程度较大、波及范围较广。为考察疫病爆发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供需方面的因素,并运用2009—2018年疫病宽度指数高于0. 25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猪肉价格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疫病爆发对当期猪肉需求量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对当期猪肉供给量的影响是间接的,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存在滞后性;疫病爆发通过供需关系影响猪肉价格波动,供给是造成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而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背景】非洲猪瘟(ASF)于2018年8月在中国首次出现,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危害,损失惨重。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用来预防ASF,于是建立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于防控ASF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目的】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ASF快速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为ASF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借鉴技术手段。【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ET-28a-P30,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ASFV P30重组蛋白,以纯化的P30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融合和细胞亚克隆制备出ASFV P30蛋白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对P30蛋白进行截短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鉴定单克隆抗体所对应的抗原表位;并利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非洲猪瘟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通过双酶切和PCR验证,结果显示构建出重组载体pET-28a-P30,经测序其序列未发生突变;IPTG诱导后,P30重组蛋白主要表达在包涵体中,分子量约为33 kD。纯化的P30蛋白与弗氏佐剂1﹕1混合免疫小鼠,3次免疫后,小鼠血清效价达到1﹕102 400,说明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细胞融合和亚克隆,获得8株P30蛋白特异性杂交瘤细胞,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获得的8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叠加试验显示8株单克隆抗体均针对相同的抗原位点;截短表达P30蛋白不同片段,选取制备的2-12B单克隆抗体与不同的截短P30蛋白反应,显示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区为187—194aa。利用2-12B单克隆抗体并经过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ASF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检测了190份临床样品,并与商品化非洲猪瘟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对比,两方法阳性符合率为90.91%,总符合率为96.32%。【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ASFV P30蛋白,经过iELISA、Western Blot和IFA筛选出反应性良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8株,抗原识别表位区为187—194aa。并利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特异性高,敏感性好的ASFV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ASF的检测及其防控提供了手段和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