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465篇
农学   332篇
基础科学   383篇
  177篇
综合类   1738篇
农作物   420篇
水产渔业   260篇
畜牧兽医   903篇
园艺   284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81.
为了研究猪深部输精技术与常规人工授精技术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160只"长×大"或"大×长"二元经产母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精技术输精,试验组采用深部输精技术输精。结果表明:深部输精组较常规输精组的情期受胎率提高6.53%(P<0.05);深部输精组母猪的窝平均总产仔数、窝平均产活仔数及窝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13.12±0.18、11.70±0.16和10.32±0.14,较常规输精组的10.20±0.14、9.39±0.12和9.07±0.15分别提高了2.92头、2.31头和1.25头(P<0.05);深部输精组较常规输精组窝平均产弱仔数增多1.06头(P<0.05)。综上所述,说明适度深部输精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深部输精技术的推广大约可为10 000头基础母猪场直接提高经济效益26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82.
施肥时间对毛竹林生产力分配格局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不施肥毛竹林(Ⅰ)为对照,对施肥5 a(Ⅱ)和施肥13 a(Ⅲ)毛竹林的生产力分配格局和土壤性质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3种类型毛竹林生产力排列顺序为Ⅰ<Ⅱ<Ⅲ,分别为(35 443.98±1 583.41)、(47364.87±1 735.93)、(5...  相似文献   
183.
蚕沙发酵过程中pH值始终处于碱性状态,发酵开始后温度升高,1周后温度开始下降,并一直维持在40℃以上。发酵过程中有机质略有升高,全氮含量缓慢升高,C/N基本不变,有效氮含量降低后回升,全磷和全钾含量逐渐升高,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也随之逐步升高。从发酵阶段上看,新鲜蚕沙发酵1周后,发酵物温度在50~60℃,桑叶明显腐烂,但桑杆没有变化。发酵30d后,颜色变暗,嫩桑杆腐解,温度在45℃左右,蚕沙结块,微生物区系中有明显的优势种群,恶臭气味。发酵45 d后,温度在40℃左右,嫩枝条腐解,粗枝条不能腐解,颜色变黑,恶臭气味明显减少。发酵2个月后,温度下降为40℃以下,粗枝条未能腐解,蚕沙转化为块状物或者粉状物,恶臭消失,颜色黑,质地粘稠细腻,达到腐熟状态。通过肥料加工,制得3种肥料即粉状有机肥、精制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184.
[摘要〕目的通过对消疲散散剂、水提物与醇提物的体外透皮试验研究,比较不同提取工艺的经皮渗透特性,为 剂型设计、药理、毒理试验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有效成分大黄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高效液相色谱 法定量,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比较该方散剂及水提物与醇提物透皮速度、透皮百分 率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透皮速度由快至慢、皮肤储量由高到低,散剂、透皮总量由多至少依次为:醇提物>水提 物>散剂、结论醇提物透皮速度最快.皮肤储量最多.透皮总量最多、  相似文献   
185.
[目的]为风毛菊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风毛菊亚属4个组11种24个居群植物的果皮表面纹饰进行观察,并分居群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供试植物果皮纹饰类型有条纹型、有隔条纹型和网纹型。果皮显微特征在种内个体间变化较小,组内种间存在一定差异,组间差异较明显。甘肃风毛菊和沙生风毛菊表面纹饰为条纹型,较原始;禾叶风毛菊表面纹饰为有隔条纹型,相对进化;重齿风毛菊和小风毛菊表面纹饰为网纹型,进化程度最高。[结论]果皮表面纹饰在风毛菊属植物系统分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6.
GC-MS分析澳洲坚果脂肪酸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澳洲坚果果仁中的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仁有13种脂肪酸,主要有油酸、棕榈油酸、异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69.12%),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30.87%),其中油酸相对含量高达49.69%.该结果有助于对澳洲坚果的深入研究,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87.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增产的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多次试验其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中稻适当减少基、蘖肥用作穗(粒)肥,使其前期促蘖壮蘖,中期稳长,群体适中,后期个体健壮,抗逆力增强,光合效率和N肥利用率均提高,因此头、二季均较“重底早追施肥法”显著增产,尤其与穗型较小的品种、中苗移栽、穴植双株、适当密植和增施N肥、中期增施K肥等措施并用时效果更佳。N素基、蘖、穗肥比例为5:2:3的两季增产率均高于其他参试8种单项增产措施,起关键作用的是穗(粒)肥,随施N总量增加而提高其所占比例,对两季总产的配合效应愈好。穗(粒)肥施期则根据中期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宜在孕穗期或齐穗期施用。  相似文献   
188.
贵州省优质油菜产业化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优质油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贵州省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全省常年播种面积约40万hm2,居大田作物播种面积第4位;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烤烟计划的调整和优质杂交油菜不断普及,油菜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1999年秋播面积已突破46.67万hm2.油菜在贵州农业生产中,无论对整个国民收入,还是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举足轻重之作用.因此,贵州省委、省政府早已把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列为贵州省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近年又决定把"优质油菜产业化建设”列为贵州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六五”科技攻关以来,油菜品质育种一直列为国家和省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先后育成黔油低芥1号和黔油双低1号、2号(分别为国内首批育成的低芥酸品种和双低品种),油研1号、2号、6号,贵油3号、5号,育种水平居国内领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杂交油菜的三系和两系配套,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将油菜优质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油菜优质与丰产、抗性的矛盾,实现了优质油菜的杂交化,不仅使油菜籽品质得以改善,而且产量和抗性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以贵州省育成的油研7号、8号、黔油11号、12号、贵杂2号等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已居全国同类研究应用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9.
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作为产仔数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FSHR基因2个位点(FSHRA、FSHRB)的PCR-SSCP、PCR-RFLPs多态性,利用SAS软件分析了多态性与母猪产仔数间连锁关系。找到了1个影响产仔数的新的变异位点FSHRB,该位点多态性显著地影响猪产仔数性状,即基因型BB的产仔数显著地高于AB、AA基因型。结果显示出该位点具有作为常规选育的辅助选择的有效的分子标记潜力。  相似文献   
190.
我国草地鼠害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重的草原鼠害已成为引发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并威胁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人们身体健康。防治鼠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不育剂应用及物理机械灭鼠。文章分析了各种防治方法的利弊,认为中草药植物源灭鼠剂在鼠害的综合治理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