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3篇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豫东平原夏玉米耐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9、2010年夏玉米耐淹测坑试验,探讨不同淹水历时及排水情况对夏玉米长势、产量形成因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系数在不同处理的情况下,差异显著;百粒质量和穗粒数随着排水历时增加而减少,减产幅度增大;排除地下水情况下淹水历时应低于6d,这样经济产量减幅可控制在5%以内;没有排水条件下,淹水历时应小于4d,...  相似文献   
52.
在降雨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分析了春玉米在膜下滴灌、覆膜漫灌、喷灌及不灌(雨养)4种灌溉方式下的产量和灌溉用水差异,同时对各种灌水技术各项成本投入进行了详细核算。通过各项灌水技术投入产出对比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干旱半干旱区,玉米膜下滴灌的节水增产增效最具优势,在考虑粮食单产水平为重要...  相似文献   
53.
干旱是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防雨棚桶栽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方案,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玉米植株形态指标、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玉米的生长发育。高水分处理(T10)均具有较高的株高、叶面积;轻度胁迫对各项指标影响不大;随着胁迫的进一步加深,各个形态指标均呈下...  相似文献   
54.
在晋中地区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植株形态指标、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玉米生长发育,充分供水处理(T2)具有较高的株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LAI);随灌水量减少,各个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0次灌水处理(T6)降至最低;2次灌水且灌水量最高处理(T4)耗水量最高,但产量却低于T2处理;T6处理产量明显降低,耗水量最小;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通过产量、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WUE)对比分析,认为生产上(2010年)适宜节水灌溉方案为拔节、抽雄期各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900 m3/hm2。  相似文献   
55.
针对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灌溉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新型的既节水又节能的负压给水技术。对负压给水技术的研究背景、系统组成、工作特性、产生过程以及系统的维持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以期为现代化灌溉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通过田间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控制下限,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马铃薯形态指标、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马铃薯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变化趋势一致,中水分WM处理植株形态指标最高;耗水模数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各测定时期处理间的耗水模数均存在差异;马铃薯日耗水强度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块茎形成期日平均耗水强度达到最高,为5.80 mm/d;高水分WH处理WUE最低,中水分WM处理WUE最高,达到6.05 kg/mm,其最高值与产量的最高值并不对应。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合理灌溉及增产节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播期对夏玉米生育期、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夏玉米的生育进程、形态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间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差异显著,晚期播种的玉米LAI峰值推后。随着播期延迟,收获期相对延迟、生育期缩短,穗长、穗粒数减少,百粒质量下降,产量降低25.4%~30.3%。"郑单958"夏玉米在豫东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5日-6月24日。  相似文献   
58.
2015年焦作广利灌区灌溉试验站设置了夏玉米不同水分处理的桶栽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夏玉米单株生物量、水分积累量及水分生理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单株生物量和水分积累量随播种后天数的动态变化呈现S型曲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70%左右田间持水量下地上部生物量、水分积累量最高,其动态累积模型的特征参数值最为协调,产量最高。在拔节期之前,夏玉米水分生理利用效率在不同水分处理间保持在0.8~1之间,拔节之后迅速下降并维持在0.3左右,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可以作为一个评价夏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9.
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选取的东北地区9个代表站1973-2003年的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31年间逐月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及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影响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31年间东北地区ET0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年内ET0值分布以5-8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影响ET0的主要气候要素为日照、风速和温度。  相似文献   
60.
中国玉米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中国春玉米需水量变化在400~700mm,自东向西逐渐增加,低值区在东部牡丹江一带,高值区在新疆哈密一带。夏玉米需水量变化在350~400mm,济南附近为高值区;春玉米需水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即拔节-抽穗阶段,日耗水量达4.5~7.0mm/d。夏玉米需水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同样在拔节-抽穗阶段,日耗水量达5.0~7.0mm/d。春玉米和夏玉米生长期棵间蒸发量分别占需水量的50%和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