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篇 |
农学 | 15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49篇 | |
综合类 | 82篇 |
农作物 | 5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机械收种和人工收种两种方法的种子产量、劳动效率、收割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收种方法相比,机械收种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比人工收种产量增加了92.7 kg/hm2,增幅为16.3%;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收割机一天收获的紫云英种子数量相当于18~20人一天的收种量;节约了紫云英留种生产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比人工收种直接降低劳动成本2 175~3 000元/hm2,增加经济收入3 307~4 099元/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南方稻区紫云英种子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快紫云英绿肥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控释氮肥对杂交水稻生育后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采用微区和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控释氮肥对杂交水稻生育后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对根系衰老过程中膜脂过氧化产物和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控释氮肥,明显地增加杂交水稻生育后期的根干重、根长和根长密度,而根半径减小;提高根系活力和吸收面积,使杂交水稻生育后期根系中MDA含量降低和SOD、POD和CAT的活性提高。控释氮肥中,氮的逐渐释放,可减少具有强烈伤害的活性氧产物速率及其累积数量,提高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杂交水稻生育后期根系的衰老和吸氮能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33.
稻田土壤上控释氮肥的氮素利用率与硝态氮的淋溶损失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稻田土壤上对水稻的高量施用氮肥常常造成硝态氮(NO3--N)淋溶损失和肥料氮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土壤渗漏器、微区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15N标记控释氮肥在稻田土壤上的氮素利用率和硝态氮的淋溶损失。在两年早稻种植期间,一次性全量作基肥施用控释氮肥与尿素分二次施用的相比,两年的早稻产量分别平均提高7.7%和11.6%。在N90 kg hm-2用量下,由差值法测得的肥料氮利用率,按平均计,控释氮肥的N利用率(平均76.3%)比尿素分次施用的(平均37.4%)高出38.9%1。5N同位素法测得的控释氮肥的N利用率(平均67.1%)比尿素分次施用的(平均31.2%)高出35.9%。在早稻种植季节,施用尿素和控释氮肥的NO3--N淋失量分别为9.19 kg hm-2和6.7 kg hm-2,占施尿素N和控释氮肥氮的10.2%和7.4%。控释氮肥的氮淋失量比尿素分2次施用的降低27.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壤上施用控释氮肥能减少氮的淋失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4.
利用长白落叶松种子园10、6、112、4C、4H和14等无性系,采用正、反交制种设计,共30个组合。1986年育苗,1988年造林,1994年调查分析.6个无性系和30个组合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以及反交效应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有14和10号;特殊配合力较好的有6×112、6×14、4C×4H、10×4C、10×112、10×14、4H×14、6×4H、4C×14、112×4C;反交效应较好的有6×112、10×14C、4C×4H、6×14、112×4H、4C×14、112×14、112×4C.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紫云英与不同比例化肥减施下,土壤纳米颗粒中黏粒矿物的组成与转化,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MV)与100%、80%、60% 和40%(F100、F80、F60和F40)4个比例化肥配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将土壤分为4个粒级(>2 000、2 000 ~ 450、450 ~ 100、100 ~ 25 nm)的颗粒,研究黏粒矿物在不同粒级颗粒中的分布特征和转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土壤颗粒由>2 000 nm减小至100 ~ 25 nm,2 000 ~ 450和450 ~ 100 nm颗粒中伊利石的相对含量降低8% ~ 11%,100 ~ 25 nm颗粒中1.4 nm过渡矿物和蛭石极少甚至消失,游离铁和非晶质氧化铁的含量增加,在100~ 25 nm颗粒中最高。②紫云英与化肥减施下,化肥配施量80% 前后矿物的转化出现明显差异。化肥从100% 降至80%,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增加,增幅为14.1% ~ 51.2%,而伊利石的相对含量降低,降幅为3.6% ~ 11.7%;继续降低化肥配施量,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却降低,降幅为13.7% ~ 28.8%,而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增加,增幅为2.6% ~ 18.5%。③紫云英还田下随着化肥配施量的降低,游离铁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而非晶质铁的含量在所有粒径中均先显著提高后降低,在MV+F80处理100~ 25 nm颗粒中达到最高为9.45 g/kg。综上,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与土壤颗粒中高岭石、伊利石和非晶质铁转化有明显关系,以化肥减施20% 处理影响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6.
37.
施用控释氮肥对油菜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控释氮肥对油菜的肥料效应,通过池栽试验,选取洞庭湖区3 种主要土壤在连续4 年“稻—稻—冬闲”后将冬闲改种油菜施用旱作控释氮肥,研究控释氮肥对油菜产量、农艺性状、生长性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潮泥及河沙泥2 种土壤中施用控释氮肥促进了油菜植株的生长发育,可获得较高油菜产量,比施等N量尿素处理分别增产12.2%和9.8%,70%控释氮肥效果明显降低。施用控释氮肥后河沙泥土壤碱解氮和有机碳含量比油菜试验前分别增加25.0%和3.2%,紫潮泥碱解氮含量提高13.5%,并均高于尿素和70%控释氮肥2 个处理。而红黄泥施用控释氮肥对油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均不及等N量尿素处理,70%控释氮肥处理的效应则更小。施用控释氮肥对紫潮泥及河沙泥的油菜生产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及土壤氮素肥力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8.
湖南中低产双季稻田硫肥施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湖南缺硫和潜在缺硫中低产水稻土硫肥施用下水稻生理生产效应,2017-2018年在长沙县干杉乡和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网室分别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硫肥处理相比较,盆栽试验施硫处理的稻谷增产1.5%~11.6%,田间试验稻谷增产0.0%~9.9%,其中,水稻增产效果表现为:河沙泥黄泥,早稻晚稻;当硫肥施用量为15、45和75 kg·hm~(-2)时,水稻叶绿素含量(SPAD值)分别依次提高1.0%、2.0%和2.7%,有效穗数依次增加,地上部硫素吸收总量逐步增加,由-0.58 kg·hm~(-2)增至2.30 kg·hm~(-2),生产效率依次下降,硫肥利用率均低于5%,其中,以施硫45 kg·hm~(-2)处理稍高,施硫45~75 kg·hm~(-2)有利于土壤硫素的平衡与富集。 相似文献
3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晚稻品种在不施肥、不施钾和供钾充足条件下产量和对钾肥的吸收利用,为双季稻区不同晚稻品种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14个晚稻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生育期生物量、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钾含量,计算钾的吸收量。结果表明:14个晚稻品种在基础地力(CK)、不施钾(-K)和施钾(+K)条件下的产量变幅分别为5053.3~6813.3 kg/hm~2、6000.0~8226.7 kg/hm~2和6240.0~8106.7 kg/hm~2。施肥和施钾的增产量分别为253.3~2040.0 kg/hm~2和-653.3~546.7 kg/hm~2。不施钾和施钾处理吸钾量分别为91.7~189.8 kg/hm~2和104.1~170.1 kg/hm~2。‘丰源优272’、‘深优9586’和‘威优227’钾肥贡献率较高,分别为7.01%、6.69%和6.96%;‘丰源优299’钾肥贡献率较低,为-9.85%。供试晚稻品种中,‘丰源优272’、‘深优9586’和‘威优227’对钾素较为敏感,施钾能使这3个品种晚稻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丰源优299’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钾,耐低钾能力较强,施钾对该品种晚稻增产潜力不大,在种植期间可以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机械收种和人工收种两种方法的种子产量、劳动效率、收割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收种方法相比,机械收种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比人工收种产量增加了92.7 kg/hm2,增幅为16.3%;提高了劳动效率,一台收割机一天收获的紫云英种子数量相当于18~20人一天的收种量;节约了紫云英留种生产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采用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比人工收种直接降低劳动成本2 175~3 000元/hm2,增加经济收入3 307~4 099元/hm2.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缓解南方稻区紫云英种子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快紫云英绿肥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