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水稻机械精量有序抛秧栽培是指通过有序抛秧机进行水稻分行分蔸有序抛栽的机械化种植方式,解决了传统抛秧栽培田间种植无序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以手插秧和手抛秧模式作为对照,通过2018—2019年的比较试验系统探究了精量有序机抛秧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精量有序机抛秧较手插秧增产22.4%~28.3%,较手抛秧增产2.8%~8.9%。生长发育特性方面,精量有序机抛秧群体通风性好,生育后期的干物质同化积累能力强,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手插秧和手抛秧分别增加52.8%和23.4%;叶片衰老较慢、库充实度高,与手插秧相比,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20.9%~64.2%;与手抛秧相比,结实率增加3~5个百分点,进而促进其高产。然而,精量有序机抛栽培模式下抛秧机及配套育秧技术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以进一步发挥高产潜能,同时围绕精量有序机抛秧技术的立苗缓青特征、分蘖发生特性和根系生长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9月份我省牲猪大部分地区遭受“红皮病”疫情的侵袭,给牲猪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现将笔者在猪场从事猪病诊疗的实践经验,谈谈对红皮病猪防治的认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再生稻齐穗后刈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头季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影响,在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选取湘两优900和甬优4149为供试材料,设置刈割时间分别为齐穗后10(P10)、15(P15)、20(P20)、25(P25)和30 d(P30);留桩高度分别为10(H10)、20(H20)和30 cm(H30),研究不同处理下再生稻头季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全株生物量随刈割时间的推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P25和P30处理的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P10和P20处理,V-score评分均在80分以上,且感官品质优良,发酵品质良好,相对饲用价值较高;留桩高度H10和H20处理头季的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H30处理,V-score评分均在80分以上,且感官品质优良,发酵品质良好,相对饲用价值较高;再生季产量随刈割时间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P10和P15 处理再生季的产量显著高于P20和P30处理;留桩高度H20和H30处理再生季的产量显著高于留桩高度H10处理。综上所述,以收获全株青贮饲料为主要目的时,头季宜采取齐穗后25~30 d、10~20 cm留桩高度的刈割处理,此时,生物量高,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较好;以收获再生季稻谷为主要目的时,头季宜采用齐穗后10~15 d、留桩20~30 cm的刈割处理,再生季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分析水稻群体茎蘖数量动态变化过程及分蘖动态特征,该研究使用双Logistic模型分别描述分蘖发生与死亡过程,建立水稻群体分蘖动态模型;根据水稻分蘖过程的时序特征定义描述分蘖过程的特征指标,并推导出分蘖特征指标的计算式;基于不同基因型品种、种植方式、种植时期、种植密度下水稻分蘖动态数据集检验模型优度和适应性;并应用分蘖动态模型和指标探索分蘖动态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在不同种植方式、种植时期和种植密度下的分蘖动态数据拟合优度较好,标准均方根误差SRMSE服从均值小于5%的Gamma分布,并且99%的SRMSE小于10%。基于所建模型计算的分蘖特征指标(包括模型参数)对种植密度有很好的响应;留一法检验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较好,观测值与模拟值的R2=0.96。所建模型能够精确描述水稻茎蘖数量演变过程,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适应性和可解释性,可用于分析基因、环境、农艺措施对分蘖动态的影响,分蘖特征指标可望成为分析基因与环境互作的重要表型参数,对指导水稻精准栽培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旋转式多层苗床的结构和育苗环节的农业生产特点,设计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旋转式多层苗床控制系统,实现温湿度、光照等数据的采集,以及旋转、喷雾、灌溉、补光设备的基本开关控制和定时控制等功能。系统有效提升育苗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精细化程度,降低农民的劳动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16.
甘蓝为武汉地区冬春主栽蔬菜品种,春甘蓝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幼苗越冬,次年5~6月份收获.从定植到收获约半年之久,这影响一茬冬菜生长,减少农民收入,影响菜地冻凌深翻,带来土壤板结.为保证5~6月上市又克服上述矛盾,于2001年春进行了春甘蓝不同播期和品比试验,以探讨不同的上市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湖南省沅江市本地养母猪的不多,出售仔猪的猪场更少。每年过完春节后,大部分生猪散养户急急忙忙地去外地引进仔猪,开始第二年的生猪生产。这样可以在夏末秋初高温季节之前出售,避开高温引起饲料转化率低、死大猪的风险。而此时引进的仔猪正好赶上湖南多雨多湿又冷的季节,硬件设施和技术管理不到位的猪场生猪容易发病,造成猪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在农作物病害图像识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害识别关乎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是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的飞速发展,利用深度学习从图像中识别出农作物患病类型的方法已逐渐成为主流。主要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作物病害识别方法进行综述,简要地介绍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收集一些常用的病害图像公开数据集。根据训练样本采集环境的不同,从实验室和野外两个方面概述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病害识别方法的进展,指出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出该研究领域存在数据量不足、任务难度大、深度学习模型网络结构复杂3个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提出建立大规模、多种类、多类型病害数据库和设计高性能的深度学习模型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机械有序穴直播、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推进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精量化和有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机插秧、有序机抛秧、有序机穴直播三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甬优4949和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机械种植方式的水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均表现为机插>有序机抛>有序机直播,其中有序机抛处理的全生育期比机插缩短3~4 d,但比有序机直播处理长10~11 d,全生育期的差异来源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阶段的天数相差较大。有序机抛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机械种植方式,两个品种分别较机插秧、有序机穴直播增产7.86%~8.50%、14.06%~15.08%。增产的原因一是在不显著降低每穗粒数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机插秧、有序穴机直播增加14.70%、12.20%,差异达显著水平;二是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指标较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机械有序抛秧栽培的生产效益比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高。综上所述,有序机抛种植方式在水稻种植上早发性好,有效穗足,比机插秧、机穴直播更具有产量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20.
荸荠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荸荠的种植情况和收获现状,阐述了荸荠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各种荸荠收获机的特点,揭示了我国荸荠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荸荠机械化收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