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52篇
  18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选用不抗花叶病(TMV)的烤烟品种云烟85,通过田间施用干牛粪、废弃菌渣对比试验,观测其对烤烟产质量、主要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干牛粪、废弃菌渣能保持烟株后期较强的长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烤烟的抗病性,提高产量和上等烟比例,改善烟叶的外观品质,但对协调化学成分效果不明显,田间没有发现花叶病株。在废弃菌渣中检测出花叶病病毒,建议在施用前喷施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382.
2003—2004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灯蛾科昆虫40种,隶属2亚科22属。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以古北-东洋共有种为主,并包含少量的新北成分,优势种为四点苔蛾。灯蛾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阔叶红松林植被带多样性、丰富度均最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相应植被带内灯蛾科昆虫种类逐渐减少,个体数量上亦呈减少趋势;在时间分布上,全年以7月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各月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7月〉6月〉8月〉5月〉9月;长白山各植被带之间灯蛾科昆虫类群组成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383.
日光温室主要环境参数对番茄本体长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缺乏理论支撑,环境信息监测利用难,作物长势难量化的问题,以北京市春夏季日光温室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农业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温室主要环境参数(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CO_2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和番茄本体长势参数(番茄茎直径微变化、果实直径微变化和叶面温度),借助Matlab 2014a平台建立模型,对温室中主要环境参数对番茄本体长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的幼苗期各环境参数对番茄茎直径微变化的影响回归模型和结果期各环境参数对茎直径微变化、果实直径微变化、叶面温度的影响回归模型可以反映出不同环境参数对番茄茎直径微变化、果实直径微变化和叶面温度的影响程度;2)建立的番茄果实直径预测模型,训练集相关系数达到0.92,测试集相关系数达到0.88,满足预测需求;3)试验分析得到的幼苗期和结果期各主要环境参数的合理控制范围符合番茄实际生长环境要求。该研究可为春夏季日光温室番茄的生产环境调控提供参考,也为环境数据监测与环境调控机构的智能化关联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84.
以蕙兰×台兰种间杂交的种子为材料,研究适合于种子无菌播种、原球茎分化芽、生根壮苗的不同培养基.结果表明:在5种用于无菌播种的培养基中,添加IAA10mg/L的C1培养基,种子萌动率达3%,原球茎由培养120天的10.13个/瓶,平均直径1.63mm到220天增至19.86个/瓶,平均直径4.30mm;BA1~2mg/L有利于原球茎分化芽,分化率达100%以上;NAA2mg/L使生根壮苗率达100%.添加活性炭1.5~3g/L对种子成苗过程效果较好,在芽分化与生根壮苗培养中,减少MS大量元素的使用量有利于生长.兰花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80%,已获得4~5年生的杂种苗.  相似文献   
385.
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率、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少耕后,土壤容重在土壤耕层10-40 cm的范围内比对照降低22.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在土壤耕层10-30 cm范围内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并在15-25 cm达极显著水平;土壤耕层0-50 cm范围内田间持水量均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时,深松少耕后玉米田增产1 602 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86.
六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枯萎病是瓜类蔬菜重要的土传病害,目前在种植瓜区发生相当严重.本试验采集多种植物提取其粗提物,采用生长抑制法,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种植物材料中,大蒜抑菌作用最强,其他依次为合欢、楝树、桂花、洋葱、仙人掌.各种材料中的粗提物浓度越高,其抑菌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387.
口蹄疫是危害我国畜牧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其中猪口蹄疫不同于牛、羊口蹄疫,有其独特特点。本文聚焦猪口蹄疫,从其特点、全球流行情况以及我国疫苗使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猪口蹄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8.
农田水分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重要原因。及时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对于实现精准灌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方法和提高诊断精度,该研究以夏玉米为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六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获取2022年夏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的遥感影像数据,且同步采集夏玉米气孔导度和表型参数数据,监督分类剔除冗余背景后使用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得到冠层植被指数和图像纹理信息,通过贝叶斯信息准则和全子集筛选法筛选出敏感的植被指数、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及其组合,结合极限学习机、随机森林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夏玉米气孔导度预估模型,并基于最优气孔导度预估模型绘制夏玉米水分胁迫状况反演图。结果表明,多光谱图像的夏玉米冠层反射率与气孔导度呈弱负相关,植被指数和表型参数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波段的图像纹理均与气孔导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550 nm波段最佳。植被指数用于评估植被整体健康和水分状况,图像纹理用于捕捉作物空间分布、纹理和结构特征,表型参数用于立体反映作物生理和形态信息,它们在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的机理上具有互补性。基于植被指数、图像纹理和表型参数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是夏玉米水分胁迫诊断的最佳模型(决定系数为0.841,均方根误差为0.043 mol/(m2·s),平均绝对误差为0.034 mol/(m2·s) ),并显著改善了对气孔导度较低值的低估情况。绘制的夏玉米水分胁迫状况反演图呈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能够便捷准确地诊断作物水分胁迫状况,以优化灌溉策略,调整资源分配。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的水分胁迫诊断提供一种可行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9.
为探究融雪径流与冻结状态对黑土细沟网络发育的影响,该研究开展了冻结与非冻结处理黑土坡面的融雪径流模拟冲刷试验,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多次定时径流冲刷并直至侵蚀形态稳定的坡面点云,结合数字表面模型差异(digital surface model of difference, DoD)微地形变化监测方法与点云逆向工程,获取细沟网络发育过程的侵蚀面积、侵蚀体积、细沟长度和细沟密度等侵蚀参数。结果表明,冻结因素与温度变化对细沟网络发育过程与程度有重要影响:1)冻结处理的黑土坡面更容易发展出细沟网络,达到坡面侵蚀形态基本稳定后的侵蚀面积、侵蚀体积以及侵蚀细沟长度是非冻结处理黑土坡面的291%、557%和437%。2)冻结处理与非冻结处理沿坡面细沟截面形态变化差异明显。冻结坡面细沟交叉时宽深比RW/D快速减小,下切速度加快,随后宽度与深度呈比例稳定增加;非冻结坡面汇水处的RW/D随冲刷次数增加而增大,侧蚀速度加快,其他截面RW/D随着冲刷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下切速度加快。3)采用ArcGIS与点云逆向工程模型联合获取的冻结状态下细沟形态参数与发育过程DoD相对误差范围为-12.70%~4.42%,提取精度在95%以上。该联合方法在冻结土体条件下获取细沟参数具有较高精度,可作为土壤侵蚀参数高精度提取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90.
不同水质灌溉对土壤斥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物理方法消除斥水性的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后,土壤斥水性是否会很快重新出现的问题,采用自来水和3种不同生活污水为水源,对这种土壤进行滴灌,在灌溉了4个月和8个月后分别进行了斥水性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斥水性会在灌溉一定时间后重新出现,并且与灌溉的时长和水质的优劣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