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9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3篇
  16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61.
为探索森林群落乔木层与林下大熊猫取食竹的相关关系,利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与林下泥巴山筇竹(Qiongzhuea multigemmia)生长指标进行调查,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和线性混合模型(LM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郁闭度对一年生、多年生泥巴山筇竹笋的基径,以及泥巴山筇竹活竹株数、死竹株数和笋高度的影响差异均显著;乔木株数对泥巴山筇竹发笋量、死竹株数和活竹株数的影响差异均显著;乔木平均高度对泥巴山筇竹发笋量、一年生和多年生泥巴山筇竹的高度及基径的影响差异均显著。(2)泥巴山筇竹发笋量随乔木株数和平均高度增加而减少;活竹株数和死竹株数均随乔木层郁闭度和乔木株数增加而减少;一年生泥巴山筇竹平均高度随乔木平均高度增加而减少;一年生泥巴山筇竹平均基径均随乔木层郁闭度和乔木平均高度增加而减少;多年生泥巴山筇竹平均高度和基径均随乔木平均高度增加而增加;泥巴山筇竹笋高度随乔木层郁闭度增加而增加;多年生泥巴山筇竹平均基径和笋基径均随乔木层郁闭度增加而减少。本研究能为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62.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地区不同引种白蜡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特性的影响,为伊犁地区优良白蜡引种和选育及区域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新疆伊犁地区自然条件下8种3年生引种白蜡(鲁蜡1号、2号、3号、4号、5号、6号、红叶白蜡、金叶白蜡)苗木的光合日变化,以相同年份大叶白蜡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生理生态因子与光合特性的关系。【结果】引进的8个白蜡品种除金叶白蜡外均表现出了比本地大叶白蜡更优的光合特性,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Pn)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各品种Pn受不同生理生态因子影响,其中气孔导度(Gs)为大部分品种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8个引进白蜡品种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合特性,尤以鲁蜡3号、6号最佳,在伊犁地区的光合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263.
划分物种种内单元的地理空间边界,对于实现有效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相岭山系及其周边地区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图层为基础,使用habCluster包,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种内单元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大相岭山系共被划分为20个大熊猫种内单元。这些种内单元的划分结果,良好地体现了研究区域被低HSI值的栅格所分隔的情况,可作为对大熊猫生境斑块的指示。大熊猫种内单元与现有保护区的叠加分析表明,大相岭自然保护区被划分至3个大熊猫种内单元,瓦屋山自然保护区被划分至4个大熊猫种内单元,羊子岭自然保护区被划分至2个大熊猫种内单元。对跨大相岭-瓦屋山种内单元,需要不同区域与级别的行政主管部门通力配合协调一致,以加强对该区域野生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对大相岭泥巴山种内单元,需降低道路对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其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研究为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的保护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作为对其他区域的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管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264.
樟树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和绿化树种,目前营造的樟树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生长参差不齐、生长较慢、出材率不高等问题。改善樟树人工林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培育樟树大径材已经成为目前樟树人工林培育和改造的主要任务。以16年生的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9个20 m×30 m的固定样地,按照样地内立木总株数开展强度间伐(间伐40%)、轻度间伐(间伐20%)和对照组(不间伐)3组间伐试验,伐取解析木分析樟树人工林生长过程,探讨间伐前后樟树林分径级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轻度间伐与强度间伐的试验样地,间伐生长2年后年,平均单株胸径年增长量分别为1.18 cm、1.42 cm,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间伐前;间伐后各试验样地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年增量均为0.5 m左右,但冠幅生长则显示出显著差异,强度间伐样地的单株平均冠幅达3.8 m,高出对照组31%。(2)分析3组样地的林分径级结构发现,样地内的被压木生长势明显不足,大约有25%的下层林分(胸径小于12 cm)胸径基本没有增长;而强度间伐样地胸径20 cm以上的林木数量大幅度增加,达到了420株/hm2,样地内占比4...  相似文献   
265.
针对堰槽组合设施在遭遇洪水、水位较高时引发的坡脚掏蚀、岸坡冲刷崩塌等问题,将设施两侧堰顶设置一定坡度,形成向槽内倾斜的臂坡,使水流向设施中部集中,减少对两岸边坡的冲蚀。采用水力性能试验的方法,对3种臂坡(0,1/16和1/8)在12种流量(6~61 L/s)条件下的中垂面水深、弗汝德数沿程变化规律、臂坡对设施泄流能力的影响及流量公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臂坡下的堰槽组合设施水深沿程变化相似,随着臂坡的增大,中垂线上游水位壅高增大,两侧堰靠近岸坡一侧的堰上水深减小,明显减少了水流对两岸边坡的冲蚀;2)臂坡对临界流断面位置影响较小,集中出现在排淤量水槽梯形窄段的后半段;同一流量下,堰槽组合设施的流量系数随臂坡的增大而减小;同一臂坡下,堰槽组合设施的流量系数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3)相对水头较小时,流量系数变化明显,相对水头较大时,流量系数相对稳定,将流量系数分为变动流量系数和稳定流量系数2个区,并分别拟合出不同臂坡条件下的流量计算公式,与实测流量相比,臂坡为0、1/16和1/8时,相对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分别为2.22%、2.37%和2.2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88%、0.95%和1.15%。此外,在流量为11 和21 L/s时,臂坡的增大使得流量公式计算值的相对误差由-2.22%降至-0.44%和由2.35%降至-0.24%。综上,臂坡的存在能够减少水流对两岸边坡的冲蚀,对临界流断面的影响较小,增大臂坡还可有效提高堰槽组合设施在小流量情况下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