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9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2篇 | |
综合类 | 50篇 |
农作物 | 8篇 |
畜牧兽医 | 81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橡实象虫及其近缘种基于线粒体DNA COⅡ基因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橡实象虫(Curculio arakawai)是危害柞树果实(橡实)和嫩芽的主要害虫。基于探索害虫的系统发育和遗传进化机制的目的,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ytochrome oxidaseⅡ,COⅡ)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昆虫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序列分析表明: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的mtDNA 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7bp(不同橡实象虫样本获得的目的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包括GU945544、GU945545、GU945546),共编码228个氨基酸;mtDNA COⅡ基因表现出明显的A+T含量偏向性,密码子不同位点碱基的使用也存在明显的A+T含量偏向性,mtD-NA COⅡ基因的碱基颠换数总体上高于转换数,颠换主要发生在A←→T间,转换主要发生在T←→C间。遗传变异分析表明,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的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39.7%,氨基酸突变率为30.3%。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橡实象虫及10个近缘种间的COⅡ基因系统进化树,各物种间的拓扑关系虽然稍有差异,但系统进化关系却完全一致,即物种间分别以所在的属聚在一起,形成Curculio、Ceutorhynchus和Peritelus3个属群,其中Curculio属和Ceutorhynchus属的系统进化关系较近,二者聚在一起形成一大支,而Peritelus属单独形成一支。 相似文献
24.
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AA)和A. ipaensis(BB)是花生栽培种最可能的二倍体祖先种,而其合成的四倍体是研究花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利用A. duranensis系(PI 497262)和A. ipaensis(PI 468322),通过杂交、组织培养、寡核苷酸探针染色荧光原位杂交(OS 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创制和鉴定了一个新的种间杂种W1824,进一步对其花粉育性、减数分裂行为和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发现W1824花粉高度不育,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5 III + 3.5 II + 11.5 I,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表明PI 497262和PI 468322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暗示由上述两个系合成的四倍体花生可能具有显著高于亲本的生物产量和不稳定的染色体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25.
26.
27.
基因组中的基因和基因密码子组成不同使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间不能交叉感染。通过计算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GC含量、GC3s含量、密码子适应指数(CAI),比较分析ApNPV和BmNPV同义密码子使用模式差异。ApNPV和BmNPV的密码子偏好性均较弱,但二者的ENc值和GC含量差异显著;除碱基组成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密码子使用模式,但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均较低,在基于密码子使用频率的对应分析中BmNPV的第1、第2向量轴贡献率均低于ApNPV;ApNPV的基因表达水平与GC含量、GC3s含量以及ENc值极显著相关(r分别为0.418、0.735、-0.628,P=0.000),而BmNPV的基因表达水平只与GC3s含量呈弱相关(r=0.214,P=0.010)。分析结果显示,ApNPV和BmNPV的密码子偏好性虽均较弱,但同义密码使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8.
溶菌酶是昆虫体液免疫的重要抗菌蛋白质,在昆虫抵御外源物质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柞蚕蛹为材料,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及无菌水为诱导源,测定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的抑制活性,并根据柞蚕溶菌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DQ353869)设计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变化。4个诱导处理组的柞蚕蛹血淋巴均可以产生抑菌活性,但抑菌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诱导后72 h柞蚕蛹血淋巴产生明显抑菌效应,抑菌圈直径由小到大依次为无菌水处理组、蛹虫草菌处理组、柞蚕微孢子虫处理组、大肠杆菌处理组,且雌蛹血淋巴的抑菌活性较强。4个诱导处理组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在诱导后4~8 h内迅速上调,雌蛹和雄蛹中的表达量分别在诱导后24h、8~12 h达到最大,其中,大肠杆菌诱导溶菌酶基因表达上调迅速,但持续时间短,而蛹虫草菌和柞蚕微孢子虫诱导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高。研究结果说明柞蚕的免疫应答时间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因诱导源而不同,雌雄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9.
本实验对(60)Co-γ射线1~100×0.258C/kg照射量辐射柞蚕蛹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研究.柞蚕蛹解除滞育后,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经照射后,发现60Co-γ射线对柞蚕蛹呼吸代谢、血淋巴中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对雌性个体影响比较大,对血淋巴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当照射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对各种代谢均有抑制趋势,高照射量还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甜菜夜蛾已成为我国的一种间歇性局部发生的杂食性害虫。但90年代以后,此虫害呈上升趋势。甜菜夜蛾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危害期为7-9月的高温季节,一般可造成作物减产15%左右,严重者可减产40%,更有甚者达80%以上。1999年甜菜夜蛾在我国黄淮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仅山东省发生面积就达100万hm^2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多亿人民币。近年来在我国北方也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为此,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甜菜夜蛾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