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济麦20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筛选与气候、生产条件相适应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JM20)为供试材料,设置低密度适期早播精播栽培技术(T1)、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T2)、中密度适期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T3)和高密度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T4)4种栽培技术体系。分析4种不同技术体系对JM20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JM20子粒产量以采用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最高,显著高于采用其他3种栽培体系的子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采用中密度适期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最高,显著高于低密度适期早播精播栽培技术,但与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和高密度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差异不显著。[结论]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更能实现JM20的高产高效,适宜于节水并兼顾全年产量为主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两个生长季(2008/2009和2009/2010)对小麦(济麦22)进行不施氮T1、减量施氮T2(180kg·hm-2纯氮)和按农民习惯施氮T3(315kg·hm-2纯氮)3种施肥处理,2008/2009年度各处理分别为T11、T21、T31,2009/2010年度为T12、T22、T32。观测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分析连续处理两个生长季后各处理氮肥利用率RE N、氮肥农学效率AE N、氮肥生理效率PE N和氮肥偏生产力PFP N的差异。结果表明,(1)第一生长季T21与T31处理相比,第二生长季T22与T32处理相比,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和产量均未显著下降,但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P〈0.05)。(2)持续2a减量施氮处理(T22)后,小麦成熟期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比T32和T21显著下降32.2%和26.7%(P〈0.05)。(3)持续2a减量施氮处理T22的RE N、AE N、PE N和PFP N均显著高于T32,与第1年减量施氮处理T21相比,T22的RE N、AE N和PE N显著升高(P〈0.05),但PFP N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连续减氮处理未显著降低小麦开花后旗叶的光合能力和产量,但降低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同时提高了各项氮肥利用效率指标,因而180kg·hm-2纯氮的施氮量可作为小麦持续高产条件下的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可为氮肥高效利用和冬小麦栽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花后小麦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和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T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S15)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180 kg/hm2和240 kg/hm2 两个氮肥水平(纯氮),裂区设置75104株/hm2,150104株/hm2和225104株/hm2三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叶面积指数与冬小麦光合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下部叶片叶面积指数(LLAI,倒4叶和倒5叶之和)与群体净光合速率(CAP)和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开花到花后14 d 之前,上部叶片叶面积指数(TLAI,旗叶、倒2叶和倒3叶之和)和全部叶面积指数(WLAI,下部叶片和上部叶片之和)与群体净光合速率(CAP)和产量并不呈必然的显著正相关关系(T18 显著正相关,S15相关不显著),但花后14d 至成熟期,两个品种的 TLAI和 WLAI 均与群体净光合速率(CAP)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无论是大穗型品种T18还是中穗型品种S15都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T18以225104//hm2为宜,S15以150104//hm2为宜),降低氮肥用量(180 kg/hm2)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栽培体系对冬小麦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途径,以济麦20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综合栽培体系,分别为低密度早播栽培技术(T1)、稳妥型栽培技术(T2)、中密度适期晚播限量灌水栽培技术(T3)和高密度晚播限量灌水栽培技术(T4),对4种技术体系下冬小麦的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穗数以T1最低,显著低于其他3种栽培体系;T3和T4高于T2;T4略低于T3,但差异不显著。T1和T2的穗粒数均显著高于T4,且略高于T3,但差异不显著。千粒重以T2最高,显著高于T3,且略高于T1和T4,但差异不显著;T1、T2、T3的千粒重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经济产量T2显著高于T3和T4,与T1差异不显著,但相比T1增加了5.92%。T2小麦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3和T4;略高于T1,但差异不显著。T1和T2的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T3和T4,分别高出12.2%,18.0%和8.9%,15.0%;T4氨基酸总量最低,显著低于T3。总体呈现为T1T2T3T4。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体系更能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实现小麦的高效、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风正一帆悬──记新宾满族自治区县农电局局长葛殿斌有人编过一副“政从正出,财自才来”的对联,劝诫领导者要重视政风建设,重视人才培养。认识好这点并非难事,但真正做好风正清廉也并非易事。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有时很难自制;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有时也很难自主。新宾...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目的:在高粱生产上开展氮、磷、钾丰缺指标试验,旨在研究高梁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和该地土壤的供肥情况,为科学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二、材料及方法:1.地点:仁怀市坛厂镇枇杷村陈华栋责任地内。2.供试品种及肥料:高梁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红缨子,氮肥:尿素(含N4,6%),磷肥:普钙(含P20512%),钾肥:硫酸钾(含K2060%)。  相似文献   
17.
石玉华  石永安 《农业与技术》2013,(10):245-245,255
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是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各项环保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需要,有利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推进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和谐美好家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石鑫  石玉华 《农业与技术》2013,(9):238-238,240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新建、扩建拆迁或维修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垃圾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如果处置不当,还会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垃圾的处理措施,以期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任媛媛  石玉华 《农技服务》2012,29(9):1083-1084
为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对现代政策和兖州市现状的分析,提出扶持惠农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实行专人负责制,加强宣传的惠民措施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与冬小麦对两种氮源吸收利用的关系,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中两种土壤肥力和不同施氮方式下小麦植株对两种氮源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在八个试验处理中,以高肥土壤、氮肥基施深度20 cm、底追各50%处理的籽粒产量及构成三因素最高,是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最佳处理组合。越冬、拔节、开花、花后20 d和成熟期小麦吸收肥料氮的平均比例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减,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则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增。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总量,使成熟期肥料氮当季利用率提高10.51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降低4.6个百分点,但同时也降低了生育中后期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向籽粒的分配比例。施肥深度仅对拔节前氮素吸收积累和不同氮源比例影响显著,但深施可显著提高成熟期肥料氮的利用率并降低损失率。氮肥全部底施可提高越冬和拔节期的总吸氮量,并降低土壤氮的吸收比例;底追各50%施氮方式有利于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使成熟期肥料氮的当季利用率和损失率分别提高和降低2.72和13.5个百分点,但来自肥料氮和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却显著低于全部底施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