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林业   329篇
农学   252篇
基础科学   196篇
  215篇
综合类   1818篇
农作物   236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1150篇
园艺   234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蜈蚣草的生物学特性 蜈蚣草,为风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蜈蚣蕨、长叶甘草蕨、小贯仲、舒筋草等。植株高30—200cm,根状茎短,密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  相似文献   
172.
通过连续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对稻麦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收获时,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中固相部分所占比例,增加耕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中气相部分所占比例。就水稻产量而言,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年平均增产428 kg/hm~2,增幅为4.50%,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总之,本试验条件下,翻耕秸秆粉碎还田措施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物理结构,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3.
耕地生态补偿是当前加强耕地保护的有效举措,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本研究以苏州市为例,对其实施的耕地生态补偿政策进行剖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4.
栽培种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由于长期的人工选择压力和驯化作用,造成栽培种花生种质遗传背景渐趋狭窄,严重限制了利用现有品种进行遗传改良的效果.准确揭示栽培种花生与本区组内其它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是野生遗传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首要前提.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系遗传、能够解决低阶分类单元问题等特点,但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全序...  相似文献   
175.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出膜仔鱼活力减弱、存活时间缩短、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出现卵黄囊畸形、脊椎畸形、眼部充血等畸形症状。试验得出F-致西伯利亚鲟胚胎14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47.61 mg/L,孵化安全浓度(SC)为4.48 mg/L,导致仔鱼畸形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536 mg/L。氟对西伯利亚鲟胚胎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域中氟含量,提示天然水体中氟可能会对鱼类胚胎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6.
应用于鱼道设计的新疆木扎提河斑重唇鱼的游泳能力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斑重唇鱼的游泳能力,给过鱼设施设计和鱼类游泳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以木扎提河野生斑重唇鱼(全长TL=12~16 cm)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在(16.6±1.6) ℃水温下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及持续与耐久游泳能力。结果显示,斑重唇鱼感应流速为(0.18±0.02)m/s,相对感应流速为(1.40±0.23) BL/s (BL为体长);临界游泳速度为(1.02±0.15) 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8.58±1.65) BL/s;爆发游泳速度为(1.39±0.17) m/s,相对爆发游泳速度为(10.92±1.86) BL/s;最大持续游泳速度为0.87 m/s,最大耐久游泳速度为1.37 m/s,与平均爆发游泳速度相近。其持续游泳时间与流速呈负相关(${\rm lg}T = - 5.136{{X}} + 8.504$)。当以斑重唇鱼为主要过鱼对象时,建议为吸引鱼类进入鱼道,进口流速设计为1.02~1.39 m/s,休息池主流设计为0.20~1.02 m/s,鱼道竖缝处流速宜低于0.85 m/s。鱼道长度为1 000 m时,鱼道内平均水流速度应低于0.78 m/s。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木扎提河流域鱼类游泳能力研究提供参考,对保护日益减少的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7.
为了探讨追赶训练对鱼类野化能力的影响,以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幼鱼为试验对象,采用鳜鱼塑料模型进行每天2次、每次5 min的追赶训练,研究了追赶训练7和15 d对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临界游泳速度(Ucrit)、摄食比率、特定生长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追赶训练7和15 d后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摄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追赶训练7 d后的Ucrit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追赶训练15 d后的Ucri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追赶训练15 d后的特定生长率相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训练15 d后能提高倒刺鲃幼鱼的反捕食能力和游泳能力等与野外生存相关的行为能力,同时并不降低幼鱼的生长。追赶训练15 d的野化效果优于7 d。  相似文献   
178.
施肥水平对抽穗期水稻穗部温度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环境下, 利用2个冠层结构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 扬粳9538), 设置高、 中、 低3个施肥水平, 研究水稻抽穗期穗部温度特征, 以探讨水稻抗热避热的生态学机制。 穗部与大气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扬稻6号和扬粳9538的穗部平均温度分别比气温低3.58℃和3.04℃。 施肥水平显著影响大气 穗部的温度差, 高肥和中肥处理下, 2个品种的平均值分别比低肥的高1.54℃和0.90℃。 品种间大气 穗部温度差也存在差异, 扬稻6号平均比扬粳9538高0.85℃。 相关分析发现, 不同施肥水平下大气 穗部温度差与总叶面积指数、 穗上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和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穗部透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比如合理的施肥来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对降低穗部温度, 提高水稻抗热避热能力的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79.
应用综合比较模型,分析比较全国以及广西、云南等19个蚕区2016—2020年的桑园面积、蚕茧产值进行了分析,并分析19个蚕区的2016—2020年的规模优势指数(SAI)、效率优势指数(E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结果显示,广西的桑蚕规模优势SAI指数稳定在7,位于第一位;蚕桑生产效率指数EAE位列蚕区第1位,且稳定在11以上,效率优势显著;综合比较优势(AAI)方面,广西2016—2021年的AAI指数在9左右浮动。AHP—SWOT分析显示,广西的蚕桑产业属于第一象限机会型战略区的实力型方位域,建议采取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引领作用、继续加大优质鲜茧及高等级生丝的生产与供应、加快蚕桑机械化研发应用、加快人工饲料全龄育的研究、加快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条发展等战略措施,确保广西蚕桑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完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0.
为了实现快速繁育川中岛白桃无菌苗,以川中岛白桃当年生健壮枝条上的嫩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筛选出无菌苗培养、芽增殖和不定芽诱导生根等不同阶段激素的最佳组合。无菌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0 mg/L IBA 0.1 mg/L,出芽率达74.0%。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5 mg/L IBA 0.2 mg/L,增殖系数达7.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1.0 mg/L,生根率达86.7%,生根数为7.56条/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