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2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5篇 |
农学 | 121篇 |
基础科学 | 49篇 |
39篇 | |
综合类 | 413篇 |
农作物 | 89篇 |
水产渔业 | 35篇 |
畜牧兽医 | 358篇 |
园艺 | 88篇 |
植物保护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0年 | 7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禾谷类作物改良项目是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Dry Areas简称ICARDA)的主要研究项目之一,从事大麦、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育种及其相关联的工作,自1977年“中心”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32.
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土拦库湾进行养殖6~12尾/千克大规格鳙鱼种的试验,首先在邵家鱼种场的蓄水席进行大规格鳙鱼种的试验性养殖,以便取得单位产量、饲料系数、肥料用量、生产成本等有关数据,总结出一套土拦库湾养殖大规格鳙鱼种的养殖模式,为在库湾推广大规格鳙鱼种养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现将项目技术工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4.
当前,我国水库渔业生产,由于放养的鱼类主要限于鲢、鳙鱼,这些鱼类摄食以浮游生物为主,因而水体底部的天然饵料资源利用较少。为了充分发挥底栖动物的生产潜力,提高水库杂食性鱼类的产量,我们于1977年5月对湖北省麻城县浮桥河水库的底栖动物作了调查,取得了一些资料。现将这些资料整理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36.
海南3种典型森林土壤蓄水和渗透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海南琼中地区3种森林类型(桉树人工林、橡胶林、天然次生林) 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方法]对琼中地区3年生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及15年生橡胶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均较湿润,0-80 cm土壤容重的顺序为桉树人工林(1.55 g/cm^3)〉天然次生林(1.50 g/cm^3)〉 橡胶林(1.46 g/cm^3);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天然次生林(9.03%)〉橡胶林 (6.54%)〉桉树人工林(6.36%);土壤最大持水能力为天然次生林〉橡胶林〉桉树人工林;3种森林类型0-80 cm土壤稳定渗透速率为天然次生林(3.58 mm/min)〉橡胶林(3.07 mm/min)〉桉树人工林(2.85 mm/min)。[结论]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天然次生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桉树人工林最差。 相似文献
37.
小麦细胞膜热稳定性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细胞膜热稳定性是较好地反映小麦品种耐热性大小的重要生理指标.本文利用冬、春小麦各6个亲本分别组配的6×6完全双列杂交(包括反交),对该性状(以相对热损伤率RI%表示)进行了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反交效应(R)均达极显著水平.上述三因素相对作用大小冬、春小麦分别为3.9:1:1.6和2.1:1:0.5,说明该性状的遗传虽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一定优势,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交效应也起重要的作用.(2)该性状受质核互作和(或)细胞质的明显影响.(3)一些杂种F_1的细胞膜热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存在超亲遗传现象.这将对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苜蓿干草捆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含水量为15%、打捆密度为150kg/m3的苜蓿草捆在不同贮藏时间(1、10、30、90、180、360d)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贮藏1d时相比,不同贮藏时间段苜蓿干草的C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从CP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2级。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360d时的NDF含量显著高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NDF含量(P<0.05);从N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10d之后ADF含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A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贮藏时间在30d以上的苜蓿干草DMI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30d之内的DMI值(P<0.05);从DMI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3级。贮藏时间在90d以上的苜蓿干草DDM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DDM值(P<0.05);从DDM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RFV值显著降低(P<0.05),且在贮藏180~360d的时间段内,RFV值下降幅度较大;从RFV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综合比较,苜蓿干草在贮藏180d之后营养价值大幅度下降,因此,在贮藏180d之内出售或者饲喂家畜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39.
斯琴巴特尔 苏德斯琴 鄂巍 毕力格巴特尔 辛满喜 叶茹 布日古德 马欣 阿荣 王立斌 乌兰其其格 额日登都仁 娜布其 巴达玛莲花 邰永杰 于江 韩春梅 李春明 赵保中 白韬 《中国牛业科学》2018,(4)
[目的]探讨西门塔尔牛杂交蒙古牛的产肉性能效果。[方法]对30月龄西门塔尔牛杂交二代以上犍牛和同月龄蒙古犍牛进行屠宰对比试验。[结果]30月龄西门塔尔牛杂交二代以上犍牛的平均活重、屠体重和净肉重分别达到693.71kg、415.39kg和342.39kg,较同月龄蒙古犍牛高出167.11kg、100.55kg和83.43kg;提高了31.73%、31.91%、和32.22%;差异均极显著(P0.01);30月龄西门塔尔牛杂交二代以上犍牛的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0.12和0.19%,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蒙古牛产肉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不同养分处理对大针茅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图牧吉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施有机肥、施化肥、放牧和对照(无管理措施)对草原种群特征及产草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比较对4个处理下的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不同处理对草原种群特征和产草量的影响程度不一。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化肥和放牧处理均提高了羽茅的重要值,化肥处理达到了显著(P <0.05)水平;而大针茅和毛秆野古草的重要值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一定程度上,有机肥处理提高了草群高度,而化肥和放牧处理降低了草群高度。草群盖度变化数据显示,与对照相比,化肥处理显著(P <0.05)提高了草群盖度,而有机肥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草群盖度。产草量变化情况表明,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均提高了产草量,化肥处理达到了极显著(P <0.01)水平,而放牧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鲜草产量。[结论] 有机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高度和产草量;化肥处理有利于提高羽茅的重要值、草群盖度和产草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