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为辣椒(Capsicum annuum)新品种皖椒18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皖椒18和对照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指标,探讨了皖椒18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皖椒18中早熟;果实羊角形,果长17~20 cm、果肩1.6~1.8 cm;鲜椒单果重20~25 g,干椒单果重3.0~4.5 g;果面光滑,果指10.9,肉厚0.23 cm,心室数2~3个;嫩果颜色深绿,干椒暗红、光亮。皖椒18持续坐果力强,一般单产3万kg/hm2以上,显著高于对照8819。皖椒18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和总糖含量均低于对照湘辣2号,但红色素色价及VC、辣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湘辣2号,总体品质优于对照。皖椒18抗病毒病,高抗炭疽病、疫病和青枯病,抗病性强。[结论]皖椒18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是绿椒、红椒和加工干椒多用型品种,适宜在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等地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早兰西瓜是以W-04-8为母本、W-04-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极早熟小型西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健壮,第一雌花节位6~8节,果实圆形,黄瓤,绿色果皮上覆墨绿色锯齿状条纹,皮厚0.5 cm,有韧性,不易裂瓜,耐贮运;瓤质细脆,中心糖含量12%~14%,边糖含量10%,风味好,口感佳;全生育期80~90 d,果实发育期28 d左右;单瓜质量1.5~2.5 kg,平均产量可达3900 kg/667 m2,适宜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63.
该文从影响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胚状体植株再生以及胚胎发生机理三方面综述了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4.
<正> 小尾寒羊具有性成熟早的生物学特性,这对提高母羊一生产羔数量和增加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受饲养管理条件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同窝羔羊在到达同一日龄时的生殖器官重量和性成熟期,不甚一致。在正常饲养条件,中等营养水平情况下,测定结果如下: 据94只母羊外部发情征状的观察,初次发情在186.39±18.68日龄,最早的在155日龄即表现发情,并接受爬跨。初次发情时体重34.71±5.44公斤。据131只母羊观察,初次配种为202.41±31.81日龄,在171-294日龄之间。初次配种时体重34.71±5.44公斤,相当成年母羊体重的48.62%。各月龄子宫重量  相似文献   
65.
<正>大棚栽培西瓜是我国西瓜早熟栽培的主要方式,大棚能够提高早春季节棚温,提早种植,提前上市,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3蔓整枝,667m2种植5003蔓整枝,667m2种植500600株,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为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经过3年(2011—2013年)研究和生产示范,探索出大棚西瓜半吊蔓栽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缩节胺、胺鲜脂、烯效唑对夏季辣椒育苗的影响,该研究于辣椒幼苗不同发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胺鲜脂、烯效唑,测定辣椒株高、茎粗、干重,并计算壮苗指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缩节胺、胺鲜脂、烯效唑喷施辣椒幼苗,对幼苗生长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缩节胺浓度为300mg/L、胺鲜脂浓度为40~60mg/L、烯效唑浓度为0.9mg/L时,利于辣椒壮苗。将3种生长调节剂进行复配后,其壮苗效果优于单施,其中缩节胺300mg/L+胺鲜脂40mg/L+烯效唑0.9mg/L可用于夏季辣椒育苗调控。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索生防菌剂对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猝倒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在育苗基质中加入不同的生防菌进行发酵,在发酵后的育苗基质中加入猝倒病病原菌,进行番茄育苗。[结果]采用不同配比生防菌进行不同发酵时间处理,可显著降低番茄苗期的猝倒病发病率,且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结论]番茄育苗基质发酵20和30 d处理组优于10 d处理组,其中以EM菌: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处理组合为最佳,防控苗期的猝倒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