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探究水分与控释尿素耦合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氮素转运的影响,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水氮协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普通尿素(U)、包膜尿素(PCU)两种氮肥类型,副区为380 mm(I380)、460 mm(I460)和540 mm(I540)3个灌溉水平,以灌水量380 mm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与等灌水量的U处理相比,PCU处理增加了冬小麦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和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运转比例,PCU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两年平均增产-2.90%~20.96%。相同氮素管理措施下,I540处理较I380处理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44.40%~62.50%,对籽粒贡献率增加了12.62%~22.19%。水分与控释氮素耦合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2019和2020年PCU×I540处理冬小麦产量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3.45%~28.06%和4.17%~46.71%,但PCU×I460与PCU×I540处理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在黄淮海平原地区适量减少灌水量条件下施用包膜尿素有利于冬小麦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的累积,以更少的投入实现冬小麦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2.
为了提高干旱灾害损失评估的时效性,更好地适应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需要。根据农作物发育期与月历的对应关系,利用合肥和宿县农气观测站点冬小麦和一季稻1994-2002年的发育期、产量以及土壤水分资料,采用Jensen模型新算法模拟农作物水分的动态变化,得出农作物生长期内逐旬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计算作物全生育期内逐旬作物水分敏感系数。并利用安徽省干旱地区、干旱年农作物的实际减产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作物需水临界期对缺水最敏感,如冬小麦孕穗-抽穗扬花期和一季稻抽穗期均是对缺水最敏感的阶段,而这2个作物的苗期和成熟中后期对缺水反映均不敏感。经验证,敏感性系数计算与减产实况相吻合,因此,计算结果可作为安徽省农作物实时干旱损失评估业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 Si)和光棘球海胆S. nudus ( Sn)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通过对自繁后代(Si♀×Si♂、 Sn♀×Sn♂)和杂交子代(Si♀×Sn♂、 Sn♀×Si♂)的幼体发育进行观察,详细描述了幼体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并在18、22、26、30℃4个温度下对自繁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各幼体时期的畸形率和生长状况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海胆的受精率均显著低于自繁海胆(P<0.05), Si♀×Sn♂杂交海胆在18℃时的孵化率与自繁海胆无显著性差异(P>0.05);Si♀×Sn♂杂交海胆幼体形态融合了两种自繁幼体的特征;温度对光棘球海胆自繁和杂交海胆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中间球海胆在22℃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而光棘球海胆的最适受精和孵化温度为18℃, Si♀×Sn♂杂交海胆最适受精温度为22℃,而最适孵化温度为18℃;温度对海胆幼体发育的畸形率和生长均有显著影响( P<0.05),3种海胆幼体的最适生长水温均为18℃, Si♀× Sn♂杂交海胆在四腕幼体时期的畸形率最低,体长最小,除在八腕幼体时期畸形率最高外,在六腕幼体和八腕幼体时期的畸形率和生长性状均是介于自繁幼体之间。研究表明, Si♀×Sn♂杂交海胆在胚胎发育早期具有母本的热耐受性和生长劣势,但是随着幼体的生长发育,母性效应逐渐减弱,其在生长方面逐渐体现出父本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4.
控释氮肥对洋葱-棉花套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12—2013年在济宁市鱼台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在0、100、200、300 kg·hm-2 4个氮素水平下对洋葱-棉花套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用量200、300 kg·hm-2时,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处理棉花产量显著高于氮素用量100 kg·hm-2处理;氮素用量100、200 kg·hm-2时,控释氮肥棉花产量较速效氮肥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7.3%和7.7%;施氮2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较氮素用量1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的籽棉显著增产14.5%,但与施氮3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控释氮肥较速效氮肥更能提高0~20 cm土层NO-3-N的含量,但对土壤中NH+4-N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控释氮肥能够提高洋葱和棉花产量,施氮量为2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5.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人工林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特征,于2018年3月—2019年10月利用CNC503DR型中子仪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固定沙丘长柄扁桃林地中30个测点的0~300 cm剖面土壤含水量连续测定,运用经典统计学和时间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和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各土层土壤...  相似文献   
26.
施氮量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品质、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设施基质栽培番茄的品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以番茄品种‘STP-F318’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氮肥用量(N0~N5分别为:602.55kg/hm~2、572.42kg/hm~2、542.30kg/hm~2、512.17kg/hm~2、482.04kg/hm~2、451.91kg/hm~2),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品质、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有利于提高番茄叶片的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SPAD值在N2处理下最大,为54.98,而净光合速率在N3处理下最大,为18.39μmol/m~2·s,较对照N0处理分别提高13.20%、10.88%。与N0处理相比,各氮肥处理改善了番茄品质,其中N4处理Vc含量最高,为3.32mg/kgFW,番茄红素含量提高了4.72%~9.84%,糖酸比以N2和N3处理表现较佳,分别为8.39、8.72。产量随施氮量减少呈先升后降趋势,N3处理产量最高,为180601.98kg/hm~2,较N0处理增产16.65%,其次N2处理增产14.97%。植株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17~0.57)∶(1.28~2.09)。由此可见,当氮肥用量为512.17kg/hm~2时,既能够保持较高的番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又具有较优的品质,为基质栽培番茄氮肥优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不同包膜类型控释氮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通过6a的连续池栽定位试验,以施用普通尿素(Urea)处理为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包膜类型控释氮肥(CRUs):树脂包膜尿素(PCU)、硫包膜尿素(SCU)、硫加树脂包膜尿素(PSCU)及减氮30%树脂包膜尿素(PCU70%)在田间条件下的氮素释放特征以及其对轮作第12季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控释氮肥的田间养分释放特征满足了小麦各生育期对氮素的不同需求,与速效氮肥相比,在等量施氮条件下,3种控释氮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PCU、SCU和PSCU处理比Urea处理分别增产了13.5%,17.1%和20.2%,但3种控释氮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树脂包膜尿素在减氮30%的条件下,与常量速效氮肥相比,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2)控释氮肥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优于普通尿素,其中SCU和PSCU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的效果好于PCU;(3)控释氮肥能显著增加冬小麦中后期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在小麦开花期,PCU、PCU70%、SCU和PSCU处理的无机氮含量比Urea处理分别高出23.7%,17.2%,32.5%和30.1%,一次性基施满足了冬小麦各生育期尤其在生育关键期对土壤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28.
为探索聊城市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农业功能分区,以2017~2020年采集的74个表层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了8种重金属元素(Cd、Hg、As、Cu、Pb、Cr、Zn和Ni)、BHCs、DDTs和BaP的含量。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作为评价标准,采用污染指数法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农业功能分区研究。采用ANOVA和LSD多重比较,确定了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来源。依据山东省土壤背景值进行了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3个DDTs污染样点和1个Cd污染样点外,其他样点均处于清洁水平。在空间分布上,DDTs和Cr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BaP和Hg存在显著差异。农业功能分区结果表明,绿色食品种植区、无公害食品种植区、观察种植区和污染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8.13%、9.45%、6.52%和5.90%。土壤环境生态风险水平以轻微为主,占总面积的77.03%。Hg和Cd在生态风险评估中占有较大比率,应高度警惕和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29.
探讨生物炭与秸秆还田两种还田方式对潮土区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秸秆资源高效农业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CK,无秸秆及生物炭还田),秸秆还田量为玉米秸秆干物质量的0.5(S0.5)、1.0(S1.0)、1.5(S1.5)、2.0(S2.0)倍,生物炭为等量玉米秸秆炭化(450℃)后还田...  相似文献   
30.
旨在探究脲甲醛的养分控释特性与反应因素的响应关系及其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生长的影响,为脲甲醛精准合成和科学施用提供依据。采用响应曲面法中心复合设计建立了缓释有效氮、活性系数与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响应模型,并应用盆栽试验探究了模型优化脲甲醛产品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脲甲醛肥料缓释有效氮和活性系数主要受尿素甲醛摩尔比影响,其次是反应时间。(2)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脲甲醛缓释有效氮和活性系数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缓释有效氮P0.05,活性系数P0.01),最终确定了具有最高AI且缓释有效氮最大的脲甲醛合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U/F为1.48,反应温度为45.26℃,反应时间1.71h,在此条件下缓释有效氮可达12.63%,活性系数67.86%。(3)与等量尿素处理相比,优化脲甲醛产品与尿素7∶3掺混显著增加油菜产量23.93%~24.50%,单施全量脲甲醛产量差异不显著;减氮20%条件下,与全量尿素施肥处理比较,优化脲甲醛和尿素掺混处理显著提高油菜产量8.38%。本试验条件下,根据响应模型优化合成的脲甲醛和尿素掺混施用可满足油菜整个生育期的氮素需求,提高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