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8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1篇 |
农学 | 37篇 |
基础科学 | 29篇 |
73篇 | |
综合类 | 331篇 |
农作物 | 18篇 |
水产渔业 | 21篇 |
畜牧兽医 | 204篇 |
园艺 | 46篇 |
植物保护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842.
含乙酸木质素的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来自乙酸法制浆废液的木质素进行了提取和纯制,并采用红外光谱和GPC研究了乙酸木质素的结构和分子质量。以乙酸木质素代替部分聚乙二醇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采用TGA、DSC和拉伸实验对乙酸木质素合成的聚氨酯(PU)进行了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乙酸木质素具有典型的聚多元醇结构,虽然有部分被乙酰化,但它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而且分子质量较高;用木质素作原料合成的PU与典型的纯PEG型PU相比,木质素的添加使PU的玻璃点转变温度(t)升高和在600℃以下的分解百分率下降,说明以乙酸木质素为原料的PU高分子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同时,添加乙酸木质素的PU的强度和伸长率与纯PEG型PU相比有所下降,而且随木质素含量增加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乙酸木质素的加入对PU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3.
844.
小尺度荷电锥—射流场强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微小尺度荷电喷雾燃烧系统,进行了组合电场下乙醇的荷电雾化实验,得出了稳定的锥-射流雾化模式,并基于该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借助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的关系,采用椭圆积分的方法,求解出组合电场下射流区的场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环形电极在射流区产生的场强在喷嘴中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最大,环形电极圆心处的场强为0 V/m,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场强随着半锥角的增大而增大。环形电极的半径远大于喷嘴半径,极距较小,环形电极在射流区产生的场强与喷嘴电极所产生的场强相比可以忽略。在球坐标系φ为0°~49.3°范围内,射流区的电场强度电场分布是轴对称的极不均匀的场强,喷嘴中心处值较小,周围场强较高,利于雾滴荷电,改变环形电极电压参数,对射流区的场强分布没有影响,但对雾化区的场强起到了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4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结构蛋白及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由冠状病毒引起,患病仔猪以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给生猪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故防制PED非常重要。PEDV S、E、M、N蛋白是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在体外能自我装配成病毒样颗粒(VLPs),并能刺激机体产生抗PED中和抗体,所以研究PED结构蛋白对PED新型疫苗研制至关重要。本文对PEDV结构蛋白分析及疫苗研究进行了综述,为PEDV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6.
根据鼎湖山森林植被带(SL)、灌丛—草甸过渡带土壤剖面(GC)有机质含量,有机质Δ14C、δ13C值,土壤粘粒含量及孢粉分析结果,研究华南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深度分布特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的深度分布特征与土壤剖面的发育过程密切相关,随深度增大,有机质的来源数量不断减少,而成土时间增加,分解作用导致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幅度增大,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土壤有机质14C表观年龄随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δ13C值与有机质含量的深度变化具有明显对应关系,这些都是土壤剖面发育过程中有机质不同更新周期组分呈规律性分解的结果。粘粒的深度分布反映土壤剖面淋滤淀积的特点,表明土壤剖面经受了长期成土风化。土壤剖面的上述特征均为剖面发育过程中不断沉积、不断成土的结果,表明土壤剖面成土演化对于有机质深度分布具有显著制约。 相似文献
847.
丘陵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降雨径流易发区和水土流失敏感区。诸多因素使农业面源氮排放成为丘陵区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难题。为此,本研究以目标区域的产业发展为前提,基于丘陵小流域氮素流失特点,以氮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针对农村生活源、农田种植源和畜禽养殖源分别构建了生活污水的稻田安全消纳净化技术、生态种植串联沟渠塘堰的立体消减技术和种养结合的畜禽粪污多级循环全消纳技术体系,提出了"产业治污"运行及管理模式,即:根据流域环境承载力确定产业结构和规模,建立"企业订单+基地+农户+专家团队"的产业控污机制和"村企合一参与式"的治污管理体系。并基于国家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专项,在湖北省竹溪县竹溪河源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中进行了具体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实践证明,"产业治污"模式实现了目标区域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有效削减丘陵区农业面源氮排放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