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27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目的]探索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方法进行真菌和茶云纹叶枯病原菌培养,对比研究从生态茶园和非生态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结果]根据叶面真菌对病原菌的作用.将病原菌分为桔抗菌、共生菌和协生菌3类。两类茶园中这3类菌的构成比例无明显差异,非生态茶园中这3类菌分别为72.9%、5.1%和22.0%,而生态茶园中为72.5%、4.4%和22.1%。非生态茶园中弱拮抗作用的菌株为优势菌株,比生态茶园高9.8%,而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的比例非生态茶园比生态茶园中低7.4%。两类茶园中对病原菌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菌株构成也不相同,生态茶园中为6.8%,而非生态茶园中为5.9%。[结论1该研究为茶园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2.
2018—2022年3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区3个茶树主栽品种名山特早213、福鼎大白茶和名山白毫131的茶园内,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分别采取茶蓬不同部位叶片,镜检并计录害螨种类及数量,每7天调查1次。调查结果表明,当地茶园主要害螨为茶橙瘿螨、茶跗线螨和柑橘始叶螨;茶橙瘿螨和茶跗线螨主要分布于芽下2、3叶,柑橘始叶螨主要分布于成熟新叶和中下部老叶。茶橙瘿螨和柑橘始叶螨主要发生于4—6月,茶跗线螨可发生于5—7月和9月,同一茶园内,茶跗线螨发生晚于茶橙瘿螨和柑橘始叶螨。因此,4—7月和9月为茶园主要害螨发生高峰期,应加强监测预警和防控。  相似文献   
133.
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基于东北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黑土活性有机质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措施的影响下土壤有机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撂荒处理(CK0)土壤有机质较初始值提高了35.62%;单施化肥处理有机质提高最小,为10%~15%;其次为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20%;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土壤有机质提高效果最显著,为66.38%~92.13%。黑土活性有机质分布规律为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低活性有机质分别占有机质含量的3.80%~10.28%、1.59%~12.32%、8.71%~27.45%。以撂荒处理为参考土壤,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高于参考土壤;氮磷钾肥配施处理(NPK)高活性有机质及其高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与参考土壤较为接近;单施氮肥处理(N)、施用氮肥和磷肥处理(NP)、施用氮肥和钾肥处理(NK)、施用磷肥和钾肥处理(PK)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及总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均低于参考土壤。采用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提高黑土活性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4.
‘甘露1号’是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新梢色泽黄绿,具有发芽特早、发芽整齐、芽形肥壮、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含量21.70%、氨基酸含量4.20%、咖啡碱含量4.10%、水浸出物含量50.40%、儿茶素含量14.27%,适制绿茶、红茶、黑茶和白茶等茶类,尤其适宜加工蒙顶甘露等卷曲型名茶,加工的卷曲型名茶外形紧细,满披白毫,香气嫩香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甘甜,叶底嫩黄成朵。抗寒、抗旱、抗病虫性较强,适宜在与四川具有相似气候条件的茶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35.
滴灌施肥对免耕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解决黄淮海平原麦区冬小麦滴灌用水量和合理的水肥配合等问题,以山东省桓台县免耕农田为试验点,系统研究了滴灌施肥对土壤水分垂直运移、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墒补灌和生育期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以常规漫灌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65 mm(W1)、98 mm(W2)、130 mm(W3)、195 mm(W4)和260 mm(W5)5个滴灌梯度水平处理。在130 mm滴灌水平下,分别于冬小麦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5个生育时期设置相应的氮磷钾肥料配比,采用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的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试验。氮、磷、钾4个水平分别为:0水平(0、0、0),1水平(94.5、42.4、59.2 kg•hm-2),2水平(189、84.7、118.3 kg•hm-2)和3水平(270、121、169 kg•hm-2)。【结果】测墒补灌试验结果表明,W1、W3和W5处理滴灌后土壤水分主要向下运移至60、80和100 cm以下土层。滴灌量越大,土壤水分垂直运移深度越大。滴灌量260 mm时存在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W1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滴灌处理,滴灌量130 mm以上的处理,整个生育期0-80 cm土层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滴灌施肥处理与常规漫灌施肥处理相比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有效穗数,不同滴灌处理中灌溉量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滴灌量130 mm时,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滴灌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以W3处理最高,达2.28 kg•m-3;对滴灌施肥试验的拟合结果表明,试验区冬小麦最佳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206.63、86.72和88.07 kg•hm-2。【结论】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免耕冬小麦采用测墒补灌和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小麦籽粒产量,较常规对照分别提高了57.46%和21.13%。主要原因是滴灌后水分向下运移至作物根区内,减少了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促进了作物对随水施入肥料的吸收。合理的滴灌施肥配比下总体可节水51.85%,节约氮肥23.47%、磷肥28.33%和钾肥47.89%。  相似文献   
136.
天府28号新品系是从四川群体茶园自然变异个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经品种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茶叶适制性和抗性研究.表明具有发芽较早、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应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是我省新育成的早生、优质、高抗和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7.
控释肥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控释肥施用条件下作物产量与土壤氨挥发特征不明晰的问题,以东北春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格氨管法(DTM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农民常规施肥处理(施氮量为180 kg N·hm~(-2),FP)、控释肥施氮量180 kg N·hm~(-2)处理(CRF180)和控释肥施氮量144 kg N·hm~(-2)处理(CRF144)]下土壤氨挥发动态变化特征、土壤氨挥发总量及玉米产量。结果表明:受施肥和降雨因素的影响,每个处理氨挥发峰值均出现在施肥后(基肥和追肥)第1~2 d、第11~12 d左右;FP处理在12~14 d后氨挥发速率降低至零,但CRF180、CRF144处理仍有少量挥发。全生育期FP、CRF180、CRF144处理来自氮肥的氨挥发量依次为19.9、23.8、19.6 kg·hm~(-2),差异不显著(P0.05),损失率分别为11.06%、13.22%、13.61%。CRF144处理和FP处理产量都保持在12 t·hm~(-2)以上,其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但CRF144处理能够显著地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P0.05)。综合考虑氨挥发量与产量,在现有施氮量基础上减少20%,并且施用控释肥是该地区春玉米农田减肥增效适宜的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138.
植物中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2+是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重要的第二信使,在植株受到外界逆境胁迫时,细胞中的钙信号经钙传感蛋白(CaMs、CaMLs、CBLs和 CDPKs)传递到下游组分引起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响应环境的各种变化。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DPK)是Ca2+传感器,可以将细胞内Ca2+信号传递到可以与14-3-3蛋白相互作用的靶蛋白从而刺激靶蛋白发生磷酸化。CDPK在植物生长的诸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花粉管的伸长、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的应激反应。大多数CDPK具有明显的亚细胞分布,使它们能够“感受”局部Ca2+浓度的变化并与其靶细胞发生特异性作用。14-3-3蛋白是一类通过磷酸化激活的真核蛋白,它可以与不同靶蛋白相互作用,调控植物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14-3-3蛋白作为CDPK的靶蛋白和CDPK交叉磷酸化形成CDPK/14-3-3复合物,进一步调节植物初级代谢、开花和激素合成。将从CDPK的结构、亚细胞定位、靶蛋白、生物学功能,特别是CDPK与14-3-3之间的交叉调节及其在植物信号通路中的协同作用方面进行全面的综述,旨在为未来CDPK研究提供参考和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9.
正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的各类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导航系统"。有的是凭借感觉器官,有的是依靠体内的磁场感应组织。气味、月光、气流、温度等都可以成为这些飞禽走兽的"导航助手",使得它们个个都能变成"导航高手"!独特的感光器官勤劳的小蜜蜂有一套精密的"导航定位系统",可以随时随地帮助它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使得它不管飞行了多远的距离,都能在完成采蜜工作后飞回蜂房。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