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网格化管理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将村庄划分为不同的网和网格,建立了浦东新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信息系统,使信息能够在不同的网和网格之间进行有效的流通。该系统的应用加快了事件上报、响应和处理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对村庄改造设施可视化管理、对事件处理流程可跟踪的目的,从而实现美丽乡村自主管理。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甾醇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消化、抗氧化、免疫及肠肝形态的影响。制备 5 组等氮等脂饲料, 分别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 0% (CON)、0.10% (P1)、0.19% (P2)、0.38% (P3) 和 0.76% (P4)的植物甾醇, 对体均重为(9.37±0.02) g 的克氏原螯虾进行 6 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 P1 和 P2 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 CON 组(P<0.05), 且 P2 组实验虾的生长性能最佳。P3 组实验虾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 CON 组, 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 CON 组(P<0.05)。P1 组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 P2 组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 但与 CON 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植物甾醇添加水平提高, 肝胰腺和血淋巴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上升趋势, 丙二醛含量呈下降趋势。相较 CON 组, P1 组肠道结构更加健康完整, 植物甾醇水平达到 0.19%及以上时, 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与肠道组织形态出现受损状态。 随着植物甾醇水平提高, 肝胰腺的 NF-κB 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1 组 Hsp70 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研究表明, 本实验条件下添加 0.10%~0.19%植物甾醇可以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消化, 改善肠肝组织形态, 提高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3.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品种的抗倒性能差异,为小麦生产中品种选择及其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8个小麦品种,副区为2个密度处理,分析小麦茎秆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及抗倒伏能力的差异。[结果]小麦种植密度由基本苗300万·hm-2增加到450万·hm-2,小麦株高、基部节间长度及重心高度分别增加1.77%、6.11%和3.59%,基部节间直径及节间壁厚分别降低5.56%和10.25%,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4.14%、7.60%和13.68%,机械强度下降17.59%,倒伏指数上升14.77%,最终导致倒伏率及倒伏程度显著上升,增幅达295.08%和53.57%。从品种来看,‘矮抗58’和‘洛麦23’的植株较矮,重心高度较低,基部节间长度较短,节间直径和节间壁厚较大,茎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较高,机械强度较大,倒伏指数较小,‘矮抗58’未发生倒伏现象,‘洛麦23’发生少量倒伏,产量也较高;‘烟优361’的植株和重心高度较高,节间直径和节间壁厚较小,茎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最低,机械强度最小,倒伏指数最大,倒伏率和倒伏程度最高,产量中等。相关分析表明: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与抗倒性能显著相关,木质素含量对抗倒伏的贡献最大。[结论]密度过大不能达到增产效果,反而增加了倒伏概率。‘矮抗58’和‘洛麦23’的植株较矮,重心高度较低,基部节间粗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抗倒性能较好,产量较高,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关中地区小麦品种穗部温度的演替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关中平原过去80年主推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开花期、花后7 d、花后14 d、花后21 d、花后28 d和成熟期穗部温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开花期和花后穗部温度随审定年份的递进分别呈现逐渐升高和降低趋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开花期穗部温度与穗粒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正相关,而花后穗部温度与之均呈负相关。这说明穗部温度在开花期较高、在花后较低时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可作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5.
王进  王笑 《农业工程》2019,9(8):38-40
针对大棚温湿度对蔬菜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及系统测试。该温湿度监测系统采用STC89C52单片机对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光耦温湿度继电器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温湿度的当前信息可以在1602液晶屏准确显示,并且能够接受手机端送来的指令,完成与手机端的信息交换。实现了对温湿度的自动监控和控制,有效地提升了温室大棚监控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6.
润稻118是于2015年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熟中粳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中种公司科企水稻联合体试验,2017年同步生产试验,2018年完成审定试验审定程序后正式定名润稻118,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好、灌浆速度快、米质优良等特性,适宜在沿淮及淮北等地区种植。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试验及示范种植情况,阐述了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生物富硒强化技术是提升小麦功能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研究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冬小麦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18-2019年在陕西关中灌区,选用小麦新品种‘西农511’在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分析籽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使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0.15~1.44 mg·kg~(-1)。籽粒硒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次数以1次为最佳。喷硒处理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对品质影响主要表现为稳定时间的增加,增幅为14.5%~351.46%。土壤硒含量对于叶面喷施硒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不同地区间喷硒后籽粒硒含量差异显著。因此,喷硒可以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在关中灌区,推荐富硒植物营养素施用量不少于2.7kg·hm~(-2),施用量为6 g·kg~(-1)。  相似文献   
68.
69.
食物种类及温度对发头裸腹溞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特种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天然枝角类的产量显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苗种培育的需要 ,室内集约化培养势在必行。发头裸腹氵蚤[1](Moinairrasa)是习见的淡水枝角类 ,习居于湖泊、池塘以及缓流的江河中 ,其生长、繁殖迅速 ,在天然水域中往往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爆发 ,是一种良好的集约化氵蚤种。本文通过食物种类和温度对发头裸腹氵蚤种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为淡水枝角类的大规模培养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栅藻的培养栅藻来自本院微生物藻种实验室 ,用中科院水生所研制的配方HB4 培养液培养 ,每天 10小时光照 ,温度…  相似文献   
70.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施硫时期对小麦颖果和胚乳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各施60 kg·hm~(-2)硫肥对小麦颖果发育形态、胚乳中蛋白和淀粉分布与积累的影响,以不施硫肥为对照。[结果]施硫使小麦灌浆中后期颖果长度、宽度、周长、投影面积和干、鲜质量增加,发育后期颖果投影面积增加了0.5%~18.7%;在孕穗期施硫显著增加胚乳细胞数,相对增加量为92%~97%。胚乳中蛋白体总面积因施硫而增加,而小淀粉粒总面积则降低。施用硫肥提高了籽粒各层蛋白质含量,主要调控皮层和外胚乳中淀粉含量。各施硫时期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分布及含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孕穗期、播种期、开花期、拔节期。[结论]施硫提高胚乳细胞数,增大籽粒库容;提高了灌浆中期蛋白体的比例,有利于成熟籽粒蛋白质的积累,并以孕穗期施硫处理调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