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农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转移,经济产业政策调整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现象,它往往给农业生产者造成难以控制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迫使农民改变生产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22.
从甘肃河西地区农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毛苕子的生物学特性、本区落后的畜牧业发展状况及毛苕子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分析了在本地区大力发展小麦复种毛苕子、种草养畜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指出小麦复种毛苕子是实现本区农牧并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
以民勤绿洲退耕地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民勤绿洲退耕地生态治理的意义及其生态恢复对策,认为民勤退耕地生态治理的意义在于把绿洲退耕地生态恢复区变为新的防风阻沙林区,加强了绿洲防护;也充当了减少水分利用的生态减压区;更调整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提出了民勤退耕地生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4.
针对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城市绿化尚处一片空白,对当地硫酸盐型盐土掺拌 细沙土壤 改良,引进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适应性对比研究发现:引种地60 cm土层内均匀掺 拌细沙(原 土∶细沙=2∶1)处理土壤的含盐量、pH值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机质显著高于对 照土壤 ( P <0.05);引进树种在处理土壤的表现显著( P <0.05)优势于对照土壤的表现。从 而说明土壤拌 沙改良是当地一种行之有效而且效果显著的土壤改良方法;引进各树种适应能力由强到弱 的顺序 为:刺槐>多枝柽柳>紫穗槐>白榆>杏树>樟子松;且刺槐、柽柳、紫穗槐、白榆、杏树均极 显著高 于樟子松的适应能力( P<0.01);刺槐、柽柳、紫穗槐、白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刺槐、柽柳 均显著(P<0.05)高于杏树的适应能力,紫穗槐、白榆、杏树间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 述,研究区通 过土壤拌沙改良,能够成功引种刺槐、柽柳、紫穗槐和白榆4种园林绿化树种,在无条件 改良土壤时 可成功引种刺槐及柽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序贯法作为农药急性毒性替代方法的可靠性、可操作性以及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序贯法与霍恩氏法分别测定6种农药制剂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95%可信区间,比较2种方法获得的急性毒性分级和试验所用动物数量。[结果]序贯法测得的LD50与霍恩氏法相近,毒性分级与霍恩氏法均一致;但序贯法试验使用动物数量减少了52.3%。[结论]序贯法测定农药急性经口LD50具有明显优势,用于农药急性经口毒性检测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揭示新月形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和分离的两种过程,对甘肃河西走廊沙区绿洲边缘的新月形沙丘进行了调查观测,并在民勤绿洲边缘新月形沙丘上进行了流场观测。结果表明:1新月形沙丘的顶点与沙脊线的重合和分离两种过程交替进行,春季≥5 m·s~(-1)的NW风是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的主要原因,夏季≥5 m·s~(-1)的SE风是沙丘顶点与沙脊线分离的主要原因。重合的过程也是沙丘前移的过程。2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时,沙丘顶点的风速大于上风向旷野风速;沙丘的顶点与沙脊线分离且当旷野风速≥8 m·s~(-1)时,沙丘顶点至沙脊线之间的风速小于上风向旷野风速。3从沙丘迎风坡底部到沙丘顶部,中沙增多细沙减少;沙丘各部位的细沙粒度与≥2 m·s~(-1)的风速正相关,中沙粒度与≥2 m·s~(-1)风速为负相关;沙丘各部位粒度的不确定性是由两个相反方向的风沙流过程造成的,此过程与沙丘顶点与沙脊线重合和分离两种过程的交替进行是对应一致的。  相似文献   
27.
将水稻(鄂香1号)与甜高粱[Sorghum dochna (Forssk.) Snowden]远缘杂交后,经过13代连续自交筛选,获得一批性状相对稳定的变异株系。对其中11个(编号为DC1~DC11)有代表性的变异株系进行表型、遗传背景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各变异株系生育期(122~141 d)、株高(118.9~228.9 cm)、单株产量(27.5~40.4 g)、结实率(49.7%~89.6%)、垩白度(0.3%~14.4%)、整精米率(53.9%~68.6%)等性状差异明显。利用水稻差异性鉴定的48对标准SSR引物对受体亲本及变异株系进行鉴定,发现该11个株系与鄂香1号差异引物个数为8~15个,表明这11个株系是不同于受体亲本的新材料,该11个株系之间的差异引物个数为2~15个,表明多数变异株系之间也存在差异。利用受体亲本和变异株系与不育系C6S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部分变异株系所配杂交组合与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相比,在产量和米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表明通过远缘杂交创造的部分变异株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29.
以河西走廊典型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对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内不同光伏板位置以及电站外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干旱荒漠区光伏电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沙漠光伏电站内外共有3科7属7种植物,戈壁光伏电站内外共有8科16属19种植物,戈壁光伏电站物种数量高于沙漠光伏电站。2)沙漠光伏电站内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为电板前后檐高于正下方和电板间,电站外为距电站200 m最高,600 m最低。戈壁光伏电站内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则为电板正下方高于前后檐及电板间,电站外为距电站400 m最高,600 m最低,相同位置戈壁光伏电站物种多样性高于沙漠光伏电站。3)沙漠和戈壁光伏电板正下方地上生物量均低于各自电板前后檐,且2类电站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含水率之间呈单峰关系。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南方双季稻区晚粳稻氮肥合理施用量,通过2年(2016—2017年)田间试验,设置了6种不同施氮水平N1(0kg/hm~2)、N2(165kg/hm~2)、N3(210kg/hm~2)、N4(255kg/hm~2)、N5(300kg/hm~2)和N6(345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南方晚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晚粳稻产量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与N4产量相比,N1、N2、N3、N5和N6产量分别降低29.2%~34.9%,10.1%~11.8%,5.5%~5.7%,1.2%~4.4%,2.3%~9.0%,其中N4处理2年产量均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而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提高是晚粳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随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总积累量增加,水稻氮素的干物质生产效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和收获指数均降低,而氮素吸收利用率先增后降。随施氮量增加,晚粳稻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提高,蒸煮与食味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增加;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崩解值均逐渐降低,而消减值和回复值均呈增加的趋势。综上所述,在试验设置条件下,南方晚粳稻施氮量以N4(255kg/hm~2)为宜,其能使水稻高产、优质及高效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