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成都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璟  尹玉洁  刘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14-18015,18062
回顾了成都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史,将其归纳为4个阶段,分别为:①1949~1978年的起步时期,整修扩建了传统纪念性古典园林,新建了武侯祠、桂湖、杜甫草堂等一批公园和街道绿化;②1979~1989年的突破束缚时期,修缮扩建了"十年动乱"中被损坏的古典园林,首次编制了绿地规划,开始探索本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园林形式,以植物园、游乐园、塔子山公园、百花潭公园为代表;③1989~1999年的全面振兴时期,形成了府南河环城绿带,并在1996年编制了新一版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蜀都大道、府南河环城带状公园、新华公园、活水公园为代表;④自2000年起的继往开来时期,以"建设田园城市"为目标,城乡统筹,形成了较成熟的绿地规划理念,浣花溪公园、沙河带状公园、三圣花乡、北湖森林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金沙遗址公园、东湖公园、三环路道路绿带、人民南路道路景观是该时期的代表。从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两个层面探讨了成都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根据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游览绿地4种用地类型进行植物造景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建议,强调努力发掘地域自然文化特征是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2.
动物脂肪组织是机体重要的器官,主要负责能量的储存和代谢,同时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adipokines)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脂肪组织的功能紊乱与人类的肥胖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多年以来动物脂肪组织的细胞分化起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肌肉组织都来源于机体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分化起源更加亲近,但随着对棕色脂肪分化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在早期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前体细胞,而棕色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的分化支系更加亲近.以往的脂肪分化研究往往利用基质血管组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SVF)或肌卫星细胞等混合细胞群作为实验材料,随着流式细胞仪、转基因动物模型和干细胞表面标志抗原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混合细胞群中分离得到纯的前体脂肪细胞系,从而提示我们之前的研究可能过高的估计了这样的混合细胞群体的活体分化潜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动物脂肪组织的分化起源,有助于我们理解机体脂肪沉积的具体机制,从而为治疗脂肪代谢相关疾病以及提高动物肉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杨梅素的相互作用对绿茶茶汤色泽呈现的影响。【方法】以茶叶中主要的多酚类物质EGCG和杨梅素作为研究对象,将单独的EGCG、杨梅素以及EGCG与杨梅素混合母液分别溶于pH 5.0磷酸缓冲液,在100℃水浴中热处理10h,观察其颜色变化,采用色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3种溶液的颜色变化规律,并根据溶液的色度值结合动力学方程,建立3种溶液颜色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光谱及色度变化结果显示:EGCG与杨梅素混合母液的色泽变化较其单独母液明显,从淡黄色变成红色;EGCG与杨梅素的相互作用能加深色度的变化,且两者均对混合母液的黄变、红变起作用。互作试验表明,杨梅素能加速EGCG黄变、红变的趋势,EGCG对杨梅素色泽变化有辅助作用。结合颜色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色泽变化中杨梅素对混合母液的红变起到主要作用,EGCG对混合母液的黄变起到主要作用。【结论】EGCG与杨梅素对色泽变化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用葡萄糖代替铬制剂调控母猪繁殖性能的可行性,将6头70~80 kg大约克后备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 g/d剂量的葡萄糖,试验时间为21 d,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胰岛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分泌量,实时定量PCR检测繁殖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后,后备母猪血清中胰岛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分泌量显著增加,猪子宫中雌激素受体(ESR)、骨桥蛋白(OPN)、KISS1受体(GPR54)、孕激素受体(PGR)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等繁殖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以上结果提示,可以使用葡萄糖代替铬制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达到提高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为评价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系统对舍内空气指标和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同一批次、平均日龄为70 d、平均体重为32 kg的保育猪1224头,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06头,2个重复.对照组猪舍通风方式为负压通风、试验组为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系统.每日0时、6时、12时、18时收集舍内气象数据、有害气体浓度、微粒浓度;每3周...  相似文献   
26.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预购电系统,该系统由用户、终端、售电点、片区管理员、主站组成,各组成部分对应着不同的手机号码,号码有着不同的权限.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各组成部分之间可以利用加密的手机短信进行信息交换,进行购电、报警、查询终端状态、送电、断电等远程操作。  相似文献   
27.
试验探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形态的微量元素对其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为全无机、全有机、有机和无机各半3个试验组.试验结果表明,在肉仔鸡生长前期(1~21日龄),全有机组生产性能优于全无机组(P>0.05),从后期和全期来看,全有机组生产性能优于无机组(P>0.05);有机组腹脂率和腹脂厚度分别比无机组降低7.55%和11.64% (P>0.05).与无机组相比,有机组腿肌率显著提高22.07% (P<0.05);有机组有提高胫骨长度和宽度的趋势(P>0.05),有机组有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并有降低血清尿素氮的趋势(P>0.05).由此可见,有机微量元素可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对肉鸡屠宰性能、血清酶活和尿素氮方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接种链格孢菌前后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各3个)小穗内与抗性反应有关的SOD、POD、PPO 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接菌后,抗病品种SOD酶活性第2天达最大峰值;感病品种豫农9901的SOD最大值在第5天出现,豫麦57号和中育6号的SOD最大值在接菌后第4天出现,且酶活性低于抗病品种。对POD活性测定发现,在3个抗病品种中,豫优1号接菌后POD活性迅速攀升,直至第3天达最大峰值后迅速下降,国优1号和豫麦47号的POD活性均迅速升高,在接菌后1 d达最大峰值,到第3天第2次出现峰值,但没有第1次活性强。感病品种POD酶活性变化迟缓,豫麦57号在第3天POD活性最高,豫农9901和中育6号POD活性在第4天达到最大峰值,但没有抗病品种POD活性水平高。PPO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接菌后抗病品种PPO活性迅速上升,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第5天活性再次增强,但没有第1天活性强;感病品种接菌后2d变化不大,2d之后PPO活性急剧上升,并在第4天上升至最大,此后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说明,SOD、POD、PPO 3种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饲养模式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3种饲养模式,分别为3层笼养、网上平养和户外散养.结果表明,笼养模式的肉鸡生长速度在前期(1~21日龄)平均日增重较高,而后期低于平养肉鸡,全期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笼养和平养肉鸡相比,散养肉鸡胫骨长度、腿肌率和皮下脂肪厚度极显著降低(P<0.01);而屠宰率略高(P>0.05).以平养方式饲养的肉鸡胸肌率最高,为34.19% (P<0.01).散养模式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  相似文献   
30.
汴粉19号是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自交系Ks305作母本,以自育自交系Ks325作父本配制的早熟、优质、高产、抗TY番茄新品种,2015年通过河南省鉴定,2015-2017年进行了新品种配套轻简化绿色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一套汴粉19号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加快了汴粉19号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