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7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14篇
  45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冬小麦灌溉制度对土壤贮水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足墒条件下冬小麦播种时200cm土体总贮水量为619.6mm,有效贮水量为329.5mm。冬小麦播种 ̄拔节期主要消耗0 ̄100cm土层内土壤有效贮水;由于有效贮水能满足作物需水,因此拔节期不出现土壤水分亏缺。拔节 ̄开花期对照(CK)耗水深度为200cm土层,起身期灌1水(I-1)处理为160cm,其他处理为130cm;至开花期CK和I-1处理0 ̄60cm土层内已呈现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开花 ̄成熟期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不同深度灌水条件下冬小麦根系的分布规律及吸水能力,设置5个灌水控制因子,分别为地面灌溉、根系分布深度的40%、60%、75%、90%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地表向地下延伸,冬小麦的根长密度大致呈指数分布;深层灌水显著增加100 cm以下土层冬小麦的根量,各时期100 cm以下冬小麦的根长密度大小关系为T5T4T3T2T1;冬小麦的蒸腾强度(总吸水速率)随灌水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灌水深度为根系分布深度的75%时吸水速率最大;单位根长潜在根系吸水速率(系数Crp)在冬小麦的生育期内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抽穗期出现最大值;不同时期各处理冬小麦单位根长的吸水速率表现为:返青期和拔节期各处理间差异较小,抽穗期各处理间差异较大,且大小规律为T2T1T3T4T5,灌浆期各处理间大小关系为T1T2T3T4T5,单位根长潜在根系吸水速率在地面灌处理下最大。  相似文献   
33.
围绕如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发展,提出了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新型智慧互联的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支持各类"新农人"的农业互联网创业的意见建议,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链重组,构建驱动农业竞争力提升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34.
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丽霞  王璞 《玉米科学》2016,24(1):50-55
玉米氮效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不尽一致,导致对玉米基因型不同的分类结果。玉米氮效率研究主要集中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叶片对氮素的还原同化、氮素在植株体内的积累和分配以及地上部生长势与氮效率的关系方面。以子粒为主要收获对象的玉米,穗、子粒发育状况对玉米产量起着关键作用,有关穗、子粒发育对玉米氮效率贡献率的大小、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穗、子粒发育的差异以及内在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较少。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子粒发育与氮效率之间关系、子粒发育尤其是顶部子粒的早期发育(决定穗粒数的形成)对氮素的反应、氮高效品种顶部子粒的早期发育是否优于氮低效型、氮素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子粒发育的影响机制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凯润对不同密度下夏玉米根叶衰老及子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密度和化控措施,以郑单958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密度下喷施凯润对夏玉米生育后期根叶形态及子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凯润有助于维持玉米后期根系功能,灌浆中期67 500株/hm2密度下玉米根长、表面积、体积及根重分别增加40.37%、36.54%、37.56%、10.64%,差异显著(P0.05);喷施凯润后两个密度下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提高8.71%~71.72%,维持了后期叶片持绿性,促进群体生物量的积累,且67 500株/hm2密度下差异显著;喷施凯润后灌浆中后期子粒体积和干重增加,促进了子粒灌浆,67 500株/hm2密度下玉米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增加6.55%、4.06%、7.35%,其中穗粒数差异显著。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加快夏玉米后期根叶衰老,凯润能够缓解根叶早衰,促进玉米生物量积累和子粒灌浆,喷施量为400 m L/hm2时,在67 500株/hm2密度下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6.
花后前期高温对玉米强弱势籽粒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丽晓  张萍  王若男  王璞  陶洪斌 《作物学报》2014,40(10):1839-1845
采用籽粒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花后高温对玉米强、弱势籽粒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加快了强、弱势籽粒前期的灌浆速率,但降低了中后期的灌浆速率,导致粒重降低,且对弱势粒影响尤为显著,高温处理强、弱势粒成熟期粒重分别比对照低5.8%、17.4%;高温显著降低了籽粒不同灌浆时期的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使淀粉含量降低,强势粒的淀粉含量降低幅度小于弱势粒;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后强势籽粒中的3-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显著下降,赤霉素(GA3)含量则无显著差异,而弱势粒IAA、ZR含量显著降低,但GA3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弱势粒干重受损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7.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京都“冬小麦一夏玉米”种植制度下秸秆还田十分普遍,然而氮肥施用却常常过量这一现状,探讨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个因素,不施氮、传统施氮和优化施氮3个氮肥水平。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夏玉米的籽粒体积增加了17.38%~19.69%,高速灌浆持续期较对照延长5~7d,夏玉米产量提高显著,尤其是秸秆还田 优化施氮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385.1kg/hm。;秸秆还田优化施氮的穗粒数达到598.19粒/穗,与秸秆不还田不施氮处理相比增加了27.3%,秸秆还田传统施氮处理的千粒重最大,达到239.75g/1000粒。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秸秆还田 优化施氮”是京郊地区适宜采用的一种增加作物产量的优化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38.
苗期土壤水分亏缺后玉米光合生理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模拟土壤水分亏缺试验,研究了玉米在土壤水分亏缺后光合生理的恢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光合生理在复水后30 d内均可以恢复正常生长.轻度亏缺处理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强度在复水后0~10 d可恢复正常,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在复水后10~20 d恢复正常,但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qP、qN)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恢复相对较为缓慢.重度水分亏缺处理玉米光合生理指标恢复滞后于轻度亏缺处理.轻度亏缺处理复水后玉米净光合速率的恢复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重度水分亏缺处理玉米净光合速率的恢复在复水0~10 d主要受非气孔因素影响,复水10 d后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9.
2008年,河南省在139个县(市、区)实旖了阳光工程。共培训结业2775人,转移就业25.3万人。本文对参加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0.
基于大量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临时样地和解析木数据,选用林木大小和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构建起单木树高生长量回归模型,模型相关系数R2为0.516。结果表明,影响华北落叶松单木树高生长量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林木生长、立地条件。利用检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树高生长量模型进行检验,预测值2.77 m要略高于实测值2.74 m,t-检验差异不显著,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