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3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6篇 |
农学 | 157篇 |
基础科学 | 58篇 |
80篇 | |
综合类 | 664篇 |
农作物 | 65篇 |
水产渔业 | 49篇 |
畜牧兽医 | 241篇 |
园艺 | 128篇 |
植物保护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小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小麦的研究相对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生物技术的出现对杂交小麦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是为杂交小麦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分子标记技术依靠提供准确、稳定可靠的DNA水平的遗传标记,在杂交小麦育种研究中已用于构建遗传图谱、标定和定位恢复基因和育性相关基因、探寻杂种优势的机理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机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方面,为杂交小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针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小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种植密度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同化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云烟87,研究4种种植密度(16 665、15 150、13 875和12 825株 hm-2)对烤烟下、中、上3部位叶片光合及其同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比叶重以及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成熟期(移栽60 d以后)明显表现出密度效应。随着群体生育进程的推进,密度对3个指标的影响程度有增大趋势。降低种植密度可以减小叶片Pn下降率,延缓光合功能的衰退,延长同化产物的积累时间。下部叶除12 825株 hm-2外,其他3处理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而上部叶片均出现“午休”现象; 较高种植密度能够减轻中部叶片“午休”的程度。在15 150株 hm-2的种植密度下,中部叶片日光合总量较高,光合产物也达到较高水平,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也达到最为协调的状态,有着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4.
玉米突变体vp-like8具有明显的穗发芽性状且能稳定遗传,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用vp-like8与自交系郑58杂交构建F2遗传定位群体,利用BSR-Seq方法,将基因初定在玉米第3染色体160.4 Mb~165.6Mb区间内。参考玉米基因组信息,发现已报道的穗发芽基因Vp1位于此定位区间内。分别利用vp1、vp-like8的杂合突变体进行等位测验,发现杂交后代中正常与穗发芽籽粒符合3∶1遗传分离比。经序列分析,发现vp-like8突变体中Vp1基因在第2内含子有343 bp碱基的缺失,且第3内含子有222 bp重复序列的插入,而已报道的vp1突变体只在第2个内含子有343 bp碱基的缺失。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与正常籽粒相比, vp-like8与Vp1突变籽粒中Vp1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明显降低。以上证据表明, vp-like8是一个新的Vp1基因等位突变体。 相似文献
995.
用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的高粱品系K35-Y5与分蘖明显高于主茎的高粱恢复系1383杂交, F1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构建两混池,采用BSA (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和SLAF (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将高粱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基因定位。遗传分析表明,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参考已公布高粱基因组设计酶切方案,构建SLAF文库并测序。对高粱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电子酶切预测,确定限制性内切酶为Rsa I+Hae III,酶切片段长度为364~414 bp;测序Q30为91.70%, GC含量为45.79%,达到测序要求;与水稻的测序数据相比,高粱的双端比对效率为93.35%,酶切效率为90.60%, SLAF建库正常。共获得30.80 M reads,开发出133,246个SLAF标签,再通过分析SLAF标签的多态性,检测到319,428个SNP位点。利用SNP-index法和Euclideandistance法及取两者交集进行关联分析,最后得到一个关联区域,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54,788,026~56,740,873区间内,关联区域长度1.95 Mb。分析关联区域内的基因在2个亲本之间SNP,对这些SNP进行变异的注释,发现4个非同义突变的SNP。经验证,这4个SNP位点和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状相关。对应到Sobic.009G197901.1、Sobic.009G213300.1和Sobic.009G221200.1三个基因上,这些基因可能是与性状直接相关的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996.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探讨不同田间环境条件下,同一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型GH01为材料,研究了由播期与密度形成的9种田间环境条件下粒色及其它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籽度与胚含油量、种子含油量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7和r=-0.7458*),胚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种子含油量之间仍保持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71**和r=0.8973**)。【结论】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种子含油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随供试基因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另一些品质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因供试基因型间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997.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7:8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 2007)、安徽合肥(2007)和四川成都(2007)4个生态环境下的性状表现, 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 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4个QTLs, 涉及小麦1A、1B、2A、2D、3A、3B、3D、4A、4D、5A、5B、6D 和7D染色体。其中, 17个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7%~20.83%; 16个与最高灌浆速率相关,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31%~15.95%; 21个与千粒重相关,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16.80%。另外, 在1A、1B、2A、3B、4D、6D和7D染色体上发现10个涉及“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位点的基因组区段, 有助于了解籽粒灌浆和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将食品级惰性粉防虫杀虫技术与低温储粮技术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发挥综合技术应用效果,实现绿色储粮。食品级惰性粉对储粮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和触杀作用。低温储粮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粮温,一方面可以减弱粮食旺盛的呼吸作用,降低干物质的消耗,延缓粮食品质劣变,有效保持粮食的新鲜度、营养成分及其生命力;另一方面可以抑制虫害的生长繁殖,减少粮食损耗。将两项技术综合应用,实现大型浅圆仓夏季免熏蒸绿色储粮目的,达到低温、准低温储粮目标,降低保管员的劳动程度,减少单仓吨粮费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采后猕猴桃货架期间质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质地的影响,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在(0±0.3)℃冷藏条件下贮藏120 d后进行货架试验,研究果实的腐烂情况,并应用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对猕猴桃果肉质地参数差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能够抑制猕猴桃果实腐烂率的上升,浓度为200 mg/L的臭氧处理对果实腐烂率的抑制效果最好,货架结束时(12 d),果实腐烂率仅为13.71%;果实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相互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但黏着性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差,所以用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作为评价猕猴桃质构性能的主要参数;与对照比较,臭氧均可更好地保持猕猴桃果实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质构性能,其中200 mg/L臭氧处理效果优于浓度为100 mg/L和300 mg/L的臭氧处理组。因此,采后用200 mg/L臭氧处理猕猴桃能够保持果实较好的保鲜效果,更好地维持果实的质构性能。结果还表明,猕猴桃的腐烂率(x)与果肉硬度(y)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了拟合回归方程(y=0.244x2-24.39x+708.8,R2=0.915)用于臭氧处理猕猴桃货架期果肉质地变化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