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紫色茎秆海芋的顶芽和侧芽作外植体开展了相关的组织培养试验,探索了不同培养基组合对紫色茎秆海芋的诱导培养、丛芽增殖、幼苗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S BA6.0 mg/L NAA0.1 mg/L培养基对紫色茎秆海芋顶芽、侧芽组培的诱导效果较好;MS BA5.0 mg/L NAA0.1 mg/L培养基对其丛芽增殖效果最佳,增殖系数达4倍多;而1/2MS NAA0.5 mg/L培养基有利于其壮苗、生根,且植株长势健壮。  相似文献   
142.
陆地生态系统CO_2和水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控制机制是理解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过程和模型开发的基础.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特征的研究对把握作物生产力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齐穗期水碳通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C_3作物冬小麦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晴天CO_2通量、水汽通量和冠层导度均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午休"的原因是晴天强光造成的"光抑制";CO_2通量对光合有效辐射呈米氏响应,其表观量子效率为0.002 997 mg/μmol,潜在最大碳通量为3.349 4 mg/(m~2·s);水汽通量和冠层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但在相同光合有效辐射下,下午的冠层导度明显小于上午,其原因在于同化产物的反馈抑制;下午的水汽通量明显大于上午,则主要受控于温度和VPD的变化.由于下午的水汽通量大于上午,而CO_2通量在上午和下午无明显差异,使得农田生态系统上午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  相似文献   
143.
葡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加速了我国优良品种的发展,同时为发展无病毒植株开辟了新的途径。以往多数用试管内扦插的方法,即在培养基中只加低浓度的生长素,待芽生根长高后再进行切段插入培养基中,这种方法繁殖系数较低。为此,试验了细胞分裂素6-BA(0、0.1、O.5、1、2、4ppm),IAA(0、0.1、0.5、1、2ppm)对  相似文献   
144.
无籽西瓜无性系快速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籽西瓜无性系快速育苗,包括组织培养加速繁殖;无土栽培建立采穗圃;利用抗病砧木嫁接生产用苗3个阶段。本文重点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技术措施。从1985-1987年3年共发展三倍体无籽西瓜37.9公顷。无性系表现长势好、根系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45.
一、合理施肥的原则 首先要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有机肥指人畜粪尿、畜禽厩肥等,一般含营养元素较全面,肥效慢而长;无机肥是指工业化学肥料,一般含营养元素较单纯(除复合肥外),肥效快而短.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6.
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当今环境和食品都存在污染,其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是污染环境和食品的重要原因,提出要恢复原生态,施肥只能用有机肥,不用化肥,因此提出通过全面发展有机农业,来保护生态环境,生产无公害的有机食品。我们认为,从增施有机肥的角度来看是值得重视的,但也决不能否定化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N_2O、CO_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基于2001年开始的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平原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定位试验,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8年10月冬小麦播种时开始,连续两个作物轮作年动态监测了秸秆整秸覆盖免耕播种(M1)、秸秆粉碎覆盖免耕(M2)、秸秆粉碎还田旋耕(X)、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F)和无秸秆还田深翻耕(CK,代表传统耕作方式)5种情况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N_2O、CO_2和CH4排放通量,并估算其排放总量。试验期间同步记录每项农事活动机械燃油量、灌溉耗电量、施肥量,依据燃油、耗电和单位肥料量的碳排放系数统一转换为等碳当量,测定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估算农田碳截存量,根据每个分支项对温室效应的作用估算了5个处理的综合增温潜势。结果表明,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是N2O和CO2的排放源,是CH4的吸收汇,每年M1、M2、X、F和CK农田土壤N2O排放总量依次为2.06 kg(N_2O-N)·hm~(-2)、2.28 kg(N_2O-N)·hm~(-2)、2.54 kg(N_2O-N)·hm~(-2)、3.87 kg(N2O-N)·hm~(-2)和2.29 kg(N2O-N)·hm~(-2),CO_2排放总量依次为6904 kg(CO_2-C)·hm~(-2)、7 351 kg(CO2-C)·hm~(-2)、8 873 kg(CO_2-C)·hm~(-2)、9 065 kg(CO2-C)·hm~(-2)和7 425 kg(CO2-C)·hm~(-2),CH4吸收量依次为2.50 kg(CH4-C)·hm~(-2)、1.77 kg(CH4-C)·hm~(-2)、1.33 kg(CH4-C)·hm~(-2)、1.38 kg(CH4-C)·hm~(-2)和1.57kg(CH4-C)·hm~(-2)。M1和M2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增温潜势(GWP)均为负值,表明免耕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为大气的碳汇,去除农事活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等当量碳,每年农田生态系统净截留碳947~1 070 kg(C)·hm~(-2);其他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的GWP值均为正值,表明温室气体是由系统向大气排放,CK、F和X每年向大气分别排放等当量碳3 364 kg(C)·hm~(-2)、989 kg(C)·hm~(-2)和343 kg(C)·hm~(-2)。故华北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是最优化的耕作措施,其温室效应相对较低,而又能保证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48.
以兰花‘霞光’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R)、蓝光(B)、绿光(G)和白光(W)等不同光质的配比组合光对组培苗进行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质对兰花‘霞光’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红蓝绿复合光(RBG)、单色红光(R)和红蓝复合光(1RB)对组培苗的株高、叶长、叶数、根长、根数等有影响,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1RB处理下植株的干重显著高于CK。(2)与CK相比,在白光光源(W)下,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3)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霞光’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比之下,LED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的‘霞光’组培苗长势最好,可替代普通荧光灯光源,作为‘霞光’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49.
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华北平原作为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水肥精细管理农田,高水高肥管理下其碳排放量高于秸秆还田的固碳量,其生态系统正在以每年77 g(C)×m~(-2)·a~(-1)的速度损失碳。华北平原农田400 kg(N)×hm~(-2)·a~(-1)的过高氮素投入是造成其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其土壤N2O排放强度在氮肥施入量为136 kg(N)×hm~(-2)·a~(-1)时最低,且在施氮量为317 kg(N)×hm~(-2)·a~(-1)时可获得最高作物产量。华北平原土壤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消耗主要发生在0~90 cm土壤剖面内,90 cm土层主要作为土壤包气带中的缓冲层而存在。当前降低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除了合理施肥和灌溉,还需要改变固有的农作制度,实行减免耕等保护性措施,并将减排和固碳同步进行。对华北平原温室气体净排放研究,今后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在地-气之间加强冠层尺度温室气体的原位连续在线监测研究,并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到此研究中以达到追踪其来源和比例构成的目的。2)在土壤包气带中,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探索土壤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来源比例,探索剖面土壤温室气体产生和消耗对土壤-大气界面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机制。3)将模型研究应用于土壤-大气连续体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相似文献   
150.
玉米螟人工大量繁殖研究: Ⅰ.一种半人工饲料及其改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是报道1962~78年我国玉来螟半人工饲料的研究。新7号饲料配方为大豆糁15克,玉米糁19克,啤酒酵母粉9克,多维葡萄糖7.5克,山梨酸0.5克,甲醛0.2毫升,琼脂2克,水120毫升。山梨酸用直接加入沸腾琼脂液的方法以完全消除溶剂的不良影响。玉米糁能显著提高蛹重。卵块接种于饲料在28~30℃,70~90%相对湿度下初孵幼虫经21天左右不用加添或更换饲料即发育至老熟。雌蛹平均体重105毫克,从卵到羽化的平均得蛾率为34.4%,单雌平均产卵量10块左右,与美国用麦胚饲料饲养欧洲玉米螟的结果相似或略佳。但百克饲料的得蛾率只及美国的1/2弱。卵块质量良好,已在玉米品种抗螟性鉴定中推广应用。F_(17)的未交尾雌蛾性诱物在田间条件下对自然雄蛾有强烈引诱力。玉米螟人工大量繁殖技术的研究成功对开展多途径的防治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