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研究了草鱼苗在不同时期口服出血病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从草鱼开口至第42天,投喂用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胞疫苗制成的特异性饵料,对预防草鱼出血病有一定效果,且以早期投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2.
分析目前的基层人才制度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设和创新活力的激发具有的作用。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制度现状入手,找出制约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制度因素,提出调动农业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的制度建设建议: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创新风险保障机制;引导培养自由宽容的集体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改革科研资源配置制度;完善创新成果的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53.
为了明确赤霉素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后根系形态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澳洲坚果‘O.C’种子,在沙床上培养50 d后,对种子萌发数、株高、茎粗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用根系分析软件Win RHIZO对根系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赤霉素处理后,澳洲坚果种子的萌发率、株高及茎粗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以300 mg/L处理的萌发率最高、茎粗最大,而株高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高。(2)处理后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大于对照组;当赤霉素浓度大于300 mg/L时,根系长度达到谷值,但是根系平均直径达到峰值,说明当赤霉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300 mg/L)时,先会抑制根系的纵向生长,促进根系的横向生长;超过峰值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又会抑制根系的横向生长,促进根系的纵向生长。(3)不同浓度处理后,粗根(L4.0 mm)根长均大于对照,而细根(0L≤2.0 mm)除300 mg/L处理的略小于对照,其余处理都大于对照,以500 mg/L处理最大;细根和粗根的根系表面积均大于对照,说明赤霉素对澳洲坚果的粗根及细根都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研究马槟榔果皮、种子和叶片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马槟榔果皮、种子和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溶剂提取、浓缩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析检测,依据NIST谱库进行定性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果皮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6种,种子中17种,叶片中20种,共有成分有五甲基乙醇、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棕榈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55.
采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制的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对死皮停割的‘云研77-4’和‘GT1’进行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施药5个月后,参试的‘云研77-4’死皮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防效为23.1%,且死皮级别在3级以下的橡胶树死皮长度恢复率(45.1%)要好于死皮级别4~5级的橡胶树(17.6%),而参试的‘GT1’处理后效果不明显。对恢复产胶的植株持续割胶后,处理的产胶量与对照相比也较稳定。由此得出,该药剂对‘云研77-4’3级以下死皮的恢复效果较好,对4~5级死皮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6.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1%、0.2%、0.3%的牛磺酸,并以此4种日粮饲养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8周,探讨了牛磺酸对泥鳅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牛磺酸添加对摄食率无显著影响,对鱼体饲料系数与生长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0.1%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随着添加量增大,改善效果下降;牛磺酸添加降低了生长变异系数,其中0.1%与0.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牛磺酸添加使泥鳅肝脏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0.1%组的抗氧化能力最佳,随着添加量增加,抗氧化性能改善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57.
气刺微割技术在RRIM600胶树再生皮上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再生皮上采用每周期5刀的刺激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株净增产率7.2%,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幅不大,但在提高割胶速度、降低耗皮量等方面均表现出气刺微割的技术优势。分析认为若提高气刺频率,在RRIM600再生皮上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云南省河口地区3个不同地理方位上高、低海拔地区香蕉灰斑病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口地区香蕉灰斑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2013年3~4月。随着温度升高,病害迅速发展,8月雨季高峰期发病率达到最大值,11月温度降低,病情回落;该病在常年保持高湿条件下的河口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主要受降雨量及温度的影响;不同地理方位上病害的危害情况呈现东部地区(DI=7.23)>中南部地区(DI=7.01)>西部地区(DI=6.13)的规律;同一地理方位高海拔地区的病害情况较低海拔地区稍重。  相似文献   
59.
采用大棚饲养及连续2年定点监测、分级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动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危害的高低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与发生危害的田间消长规律成正比;12月至翌年3月份的温度、湿度为每年当中的最低值,其危害率、危害指数最低,仅为0~3.08%及0~0.77;5~9月份尽管温度都很高,但仅5~6及8~9月降雨量最多,出现了2次高峰值,危害率、危害指数达到28.67~57.22%、7.17~14.61及31.56~32.78%、7.58~8.22;大棚饲养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5~6月、8月上旬及11月成虫出土,尤以5~6月高峰值最大,大棚饲养成虫消长与田间消长呈现正相关性;热量、降雨的高低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危害及种群动态分布差异十分明显,河口东部地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河口西部地区>河口中南部地区;排除山地逆温现象最为普遍的河口中南部地区,在正常年份的降雨条件下,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其种群繁育数量越多,危害越重。  相似文献   
60.
概述云南省河口无公害绿色食品香蕉的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