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4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1篇 |
农学 | 128篇 |
基础科学 | 82篇 |
85篇 | |
综合类 | 799篇 |
农作物 | 94篇 |
水产渔业 | 66篇 |
畜牧兽医 | 581篇 |
园艺 | 148篇 |
植物保护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22.
23.
安哥拉山羊与建昌黑山羊及其杂种后代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CA/GATA/TCC) 5探针 ,HinfI酶切 ,研究安哥拉山羊和建昌黑山羊及安哥拉山羊与建昌黑山羊级进杂交的F2 、F3的DNA指纹图谱。结果 ,在供试山羊中 ,个体平均检出 1 8.2± 0 .4条谱带 ,安哥拉山羊、F2 、F3的鉴别机率分别为 1 .38× 1 0 - 12 ,1 .1 8× 1 0 - 13,0 .50× 1 0 - 10 ;群体内相似系数安哥拉山羊为0 .4 539,F2 为 0 .4 0 77,F3为 0 .61 1 1 ;亲子鉴定的父权概率W =0 .9889;安哥拉山羊与建昌黑山羊比较 ,2 .3kb和 8.6kb谱带为安哥拉山羊的特异谱带 相似文献
24.
25.
藏山羊若干行为观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全放牧藏山羊若干行为进行了昼夜连续24小时跟踪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藏山羊昼夜采食时间为541.37±93.65分。反刍为280.21±67.59分,睡眠为173.30±45.92分,游走为136.15±62.79分,站立为133.35±34.88分,其他行为占175.62±53.18分。采食、游走、站立及其他行为多发生在白天,反刍和睡眠多在夜间。反刍与采食的时间比例为0.52:1。藏山羊母性较强,好喜戏和觅群,少争斗。此外,藏山羊还有搔痒、打喷嚏、啃食异物等异常行为。研究结果,可供藏山羊的培育和饲养管理作为参改。 相似文献
26.
利用秸秆饲料资源发展"秸秆奶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口增加及耕地减少的双重制约,饲料偏紧的情况将长期存在。近年来,各地利用秸秆饲料资源,把秸秆饲料从简单的机械加工利用改为科学的方法进行氨化、盐化处理,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达到以秆代草,以秆代料,节约粮食的目的。密山市属纯农区,年可盛产禾本科秸秆40多万t,如果拿出其中的20%进行氨化、盐化处理饲喂奶牛,可解决1万多头 相似文献
27.
飞机草是一种菊科多年生的灌木,原产加勒比、中美与南美。现已在东半球的热带地区广泛生长。多年来,它普遍地被人称为泽兰属的Eupatorium odoratum L.1970年king等人把飞机草的学名更定为Chromlaena odorata。在东半球又称它为“暹罗草”。它在南亚和西非,尤其在椰园、胶园和牧场的人工草地上造成严重的危害:和作物抢水肥,抑制作物生长(Helm et. al. 1977);并能在有明显旱季的地区引起火灾。1967年飞机草在菲律宾的大片牧场中 相似文献
28.
29.
30.
新生犊牛的低温症是犊牛在出生后,因受到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临床上以低体温即测试肛温在36℃以下为特征.笔者多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21例.除1例未及时治疗而致死之外,其余20例均治愈.疗效显著,供同行一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