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7篇 |
基础科学 | 97篇 |
24篇 | |
综合类 | 95篇 |
农作物 | 7篇 |
水产渔业 | 6篇 |
畜牧兽医 | 114篇 |
园艺 | 7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 0 2年自入夏以来 ,华北和华中许多地区流行附红细胞体病 ,该病来势之凶猛 ,病状之严重 ,损失之重大 ,在养猪业、养羊业上触目惊心。关于猪附红细胞体的报道比较多见 ,但是 ,小尾寒羊感染附红细胞体病还未见报道。现就定州市某小尾寒羊饲养场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羊场共饲养小尾寒羊 12 0只 ,2 0 0 2年 8月 ,有部分羊出现结膜红肿、贫血、黄疸。初怀疑为某种传染病 ,用青霉素、病毒灵、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 2d无效 ,并且病情加重。发病羊不断增加 ,相继死亡 6只 ,遂来我院就诊 ,诊断为附红细胞体 ,经采取紧…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鹿种是季节性繁殖动物,一年只繁殖一次。我国北方地区,茸鹿发情主要在秋季(9~11月份)进行。本文主要介绍母鹿、公鹿的发情表现及发情鉴定要点,及影响鹿发情的因素(光照、温度和湿度、饲养管理、年龄和激素)。 相似文献
3.
5.
为了探究中药对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消除机制,以小檗碱为处理药物,使用小檗碱浓度为250 μg/mL (1/2最小抑菌浓度(MIC))的LB肉汤培养临床分离的禽源耐药大肠杆菌,每隔24 h传一代,共传3代。对第3代菌液以影印法分离突变菌,以微板法测定突变菌的左氧氟沙星MIC。经测定发现突变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IC由16 μg/mL降至8 μg/mL,说明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具有消除作用。为了解小檗碱作用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耐药性消除前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后共有4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30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基因表达量下调。经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调主要为:与色氨酸合成有关的基因,磷酸吡哆醛结合相关3个基因,表达转酮酶基因;下调主要为:双组份系统中多个基因,十一异戊二烯焦磷酸磷酸酶(UppP)编码基因ybjG,酰基辅酶A脱氢酶合成有关的基因。推测大肠杆菌体内酶活性降低是小檗碱抑菌的主要机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表达降低、细胞膜和细胞壁成分的改变是小檗碱耐药性消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9.
10.
消毒药液的选用、配制及使用应在检疫人员指导下进行,屠宰场应选用杀菌(毒)能力强、无毒无害、易溶于水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消毒药。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可选用烧碱、过氧乙酸、消毒威、灭毒先锋(西安乐道)中的2~3种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