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9篇
  9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系统介绍了木薯嫩枝扦插的主要技术方法。通过对木薯扦插前的准备、扦插、扦插后的管理以及在扦插中注意事项的介绍,旨在为广西木薯的大量繁育提供技术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92.
朝天椒新品种夏季栽培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5个朝天椒新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商品性状、抗病性及丰产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野山椒雷姆植株长势旺,产量高(705.00 kg/667 m2),抗病性强,果实商品性好;匈牙利杂交一代野山椒红香,单生,早熟,生育全期较长,果较长,产量较高(487.30 kg/667 m2),开展度良好,总体表现较好,商品外观好;匈牙利杂交一代野山椒郁金香产量中等,果长,鲜果最重,开展度较小,但果面光滑,果形美观,易为市场接受;认为这3个品种值得作为广西主栽朝辣椒品种,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4个澳洲坚果品种的蓟马成虫、幼虫发生指数的调查,提出了澳洲坚果品种对蓟马的田间抗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桂热1号在夏梢期对蓟马的抗性最强,OC抗性最差,H2、695的抗性中等。  相似文献   
94.
以澳洲坚果品种H2的实生苗为砧木,"桂热1号"为接穗,研究不同药剂处理、不同嫁接时期以及不同嫁接方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月、11月用劈接法,使用萘乙酸+吲哚丁酸1500ppm处理后嫁接成活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3月嫁接成活率可达85%以上,比常规嫁接成活率提高35%以上。  相似文献   
95.
对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主要虫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广西澳洲坚果虫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配电网通常为环状设计,辐射状运行。为了均衡负荷分配,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电压质量,须根据负荷变化情况动态调整配电网络中联络开关及分段开关的运行状态。本文以用电采集数据为基础,通过终端负荷反向推测,确定各配电线路各开关所流过负荷,电网调度员以此为依据,根据一定的调度规则,进行开关变位操作,从而改变配网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澳洲坚果果仁生物活性成分与营养成分以及矿质元素间的关系,以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收集保存的15个澳洲坚果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检测分析果实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与营养成分以及矿质元素,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方法展开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处理可能会导致澳洲坚果果仁脂肪的降解而致使脂肪含量降低;澳洲坚果果仁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甾醇与Ca呈显著正相关,与Fe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组分相关性不显著;MUFA与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组分相关性不显著;多酚与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组分相关性不显著;黄酮与总糖含量、Z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e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组分相关性不显著。试验结果明确了澳洲坚果果实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与营养成分以及矿质元素间关系,为下一步提高澳洲坚果果仁生物活性成分、改善营养组分含量等品质性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
种苗繁育技术是果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文中从播种繁育、嫁接繁育、扦插繁育、高空压条繁育以及组织培养繁育几个方面综述了多年来国内外在澳洲坚果种苗繁育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和取得的技术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河南省卢氏县河流密布、植被繁茂,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的良好栖息地,大鲵曾广泛分布于全县境内。近年来,由于盗捕走私猖厥、栖息环境遭到破坏等原因,大舰资源急剧下降。1997-1998年,我们在卢氏县开展大鲵人工繁殖研究过程中,对当地大鲵保护现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造成大鲵资源严重破坏的主因是:1.盗捕倒卖牟利现象严重。2炸鱼、毒鱼情况屡禁不止。3.采石及伐林对大鲵生存环境的危害、破坏严重。4.开矿对河流造成污染。5以研究养殖为名,用于倒卖获利情况时有发生。根据以上严重情况,现提出大鲵保护…  相似文献   
100.
池养大鲵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5~1998年在卢氏县大鲵繁育场对池养大鲵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Ⅰ~Ⅵ龄大鲵体长的增长较为均衡,年平均增长12524cm,Ⅶ龄后变慢。体重的增长明显快于野外种群,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Y=3583561+182572e-1.5272x(r=0992),V龄前后是大鲵生长的关键时期。体长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曲线方程^Y=000684X3.0257(r=09997)。池养大鲵休眠期变短,性成熟年龄与野外种群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