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四川养蜂历史悠久,是全国第一养蜂大省,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首位。蜂业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蜂业的发展对于满足蜂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发展养蜂业可不占耕地,不用粮食,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四川省地域辽阔,蜜源资源和蜂种资源丰富,从业人员较多,蜂产品市场消费量大,发展养蜂业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靖远县特色养殖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并就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为了遴选适合广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选用苜蓿、豌豆、苕子、紫云英和白三叶等15种豆科牧草与黑麦草进行混播,测定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粗蛋白总产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苕子产量为12 026 kg/hm~2,与其他豆科牧草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豆-禾牧草混播组合中毛叶苕子+黑麦草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最高,分别达34 299 kg/hm~2和5 769 kg/hm~2;苕子+黑麦草粗蛋白净产量最高,为1 004.2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白三叶+黑麦草混播组合产量最低,平均鲜草产量为25 662.67 kg/hm~2;说明毛叶苕子+黑麦草是综合生产性能最优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值得在广西地区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茶文化已经不再是独属于我国的文化机制,尤其是我们能够从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感受到相关文化内涵和价值气息。当然在茶叶产业发展日益科学化的大背景下,相关词汇内容的出现,也使得这些词汇成为专门描述茶文化内涵的重要元素。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英语词汇的的特点理解,通过确定茶文化英语词汇的编制机制,进而全面、具体分析做好茶文化英语词汇翻译工作准确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5.
<正>(接上期)3.3饲养管理要求3.3.1清洁。保持蜂场清洁,蜜蜂传染病发病期间及时清理蜂尸、杂物,并将其深埋或焚烧,蜂场地面撒生石灰消毒。3.3.2消毒。消毒剂应对人和蜂安全,无残留毒性,对设备无破坏性,不会在蜂产品中有毒性积累。每季用5%的漂白粉乳剂喷洒消毒全场一次。养蜂用具每年至少消毒一次。木制蜂箱、竹制隔王板、饲喂器可用酒精喷灯灼烧消毒。塑料  相似文献   
106.
在对柠条塔煤矿工程建设特点和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技术提出了矿区的水土保持典型防护模式。主要介绍了推广价值大、实用性强、具有创新性的休闲式园林配置模式、废弃场地生境构建模式两种植物防治模式,中水利用微喷灌模式、浆砌石骨架植草边坡防治模式两种工程防治模式,以及柴草沙障网格防治模式、临时遮盖防护模式两种临时防治模式,并对这6种模式逐一从防治模式、完成的数量、防治功能、适宜推广的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7.
一万年来导致华北、西北地区天然林不断减少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西北地区历史上曾经分布着大面积原始森林,目前这一地区的天然林已经基本消失,森林遭受破坏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中主要是气候改变和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中在古代主要是火猎、火田、战争、建筑、手工业、薪炭等;到了近代,由于各种工业、手工业和日常生活消耗,使幸存于偏远之处的原始森林也遭受了毁灭。在导致我国森林减少的人为因素当中,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对森林资源的持续压力是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8.
1选育经过 1988年,用本地“麦黄李”做母本,用“三月甜”做父本进行杂交,收种子57粒。当年秋播种子,第二年春发芽,成苗11株。1989年6月,取枝条在大树上高接,进行观察筛选。1990年春,高接树开花结果,表现极明显分离现象,经逐年淘汰,仅选留两个优株继续观察,其中一株表现果顶特尖,趋父本,  相似文献   
109.
金水柑,又名鄂柑一号,是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柑新品种。当阳市1991年从湖北省果茶所引进该品种,现已发展到15万亩,成为当阳市柑桔的主导品种和支柱产业。金水柑是一个早果丰产、果大耐贮、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商品性强的优良品种,尤其适宜柑桔北缘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10.
长江上游137Cs法土壤侵蚀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长江上游地区侵蚀泥沙径流观测资料较少,难以确定不同类型土地侵蚀量。本文利用137Cs示踪法测定了长江上游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农耕地土壤侵蚀量介于758~9854t/(km2·a),非农耕地土壤侵蚀量介于310~4435t/(km2·a),紫色土裸坡侵蚀量高达12444t/(k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