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S1家系密植鉴定选择方法对中综6群体、瑞德群体、黄改群体、335群体进行1~2轮改良, 获得改良群体5份, 2011年进行改良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中综6群体C1、C2与C0比较单株平均产量提高5.44%、9.62%;瑞德群体、黄改群体、335群体C1与C0比较, 单株平均产量分别提高4.42%、4.68%、0.04%。同时, 改良后的群体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变异, 有进一步改良提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52.
玉米单交种正反交F1代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杂交种现已在生产上广为利用,尤以单交种最为广泛,在玉米育种中选哪个自交系作母本、哪个自交系作父母,是否正反交组合都需要进行鉴定,在单交种种子生产过程中,有时母本奇缺而父本又过剩,配制其反交种子是否可行等都涉及到这一问题。钱洪慧(1996)〔1〕报道同一杂交组合正反交两类杂交种在穗部性状上没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玉米单交种正反交的F1代在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上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是否可以相互替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图为育种和种子生产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  相似文献   
53.
以10份玉米杂交种及对应的19份父母本为材料,在播深5、10和15 cm条件下,对出苗率、苗长、根长、中胚轴长、芽鞘长、苗重、根重和中胚轴重等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以及杂交种与其父母本出苗率的相关分析。在播深15 cm条件下,通过指标筛选出辽单588、辽单1211、辽单565和辽单575等4个玉米杂交种为耐深播品种;辽3313、辽6049、XL21、辽7980和辽2386为耐深播玉米自交系。在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中,中胚轴长和根长与田间出苗率均达到显著相关,说明中胚轴长和根长在玉米深播后对出苗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不同熟期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积温的响应关系,阐明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产量形成机理,筛选适宜辽宁中北部地区气候条件的播期与品种。2017~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选择先玉335、郑单958和沈玉21不同熟期的品种,分别在4月20日,5月5日和5月20日进行播种,分析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变异系数依次为播种期至出苗期>吐丝期至成熟期>出苗期至吐丝期>播种期至成熟期>出苗期至成熟期>播种期至吐丝期(S-R1)。与其他阶段相比,水泡期(R2)以后的GDD与产量形成相关性相对较高。随播期推迟,生育期及其GDD呈缩短趋势。与其他播期相比,5月5日播种,叶面积日温增长率达峰值后衰减幅度较低。郑单958整个生育期叶面积和干物质日温增长率分别表现“前增加后缓减”和“前缓增后缓减”趋势,生育后期衰减幅度均表现较低,干物质转化率较高,最终获得了较高的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55.
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选用3个不同株型品种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在辽宁省5个地点设6种密度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沈阳和铁岭具有相同的适宜密度,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48000、57000、67500株/hm~2;在朝阳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的适宜密度分别为57000、57000、57000~67500株/hm~2;在大连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000~57000、67500株/hm~2;在丹东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 000、48000~57000、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56.
氮肥对辽宁春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辽宁春玉米区3个主推品种铁研58(TY58)、良玉99(LY99)、郑单958(ZD958)进行3个氮素水平的试验,梯度设N0(不施入氮肥)、N1(施入纯氮112 kg/hm~2),N2(施入纯氮225 kg/hm~2)。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氮反应有差异,施入氮肥后植株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而获得产量,TY58为氮反应敏感品种;施入氮肥植株氮积累量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吐丝前后的氮素积累品种间存在差异,成熟时氮素分配比例由高到低为子粒叶片茎鞘穂轴苞叶雄穂;氮肥亏缺条件下,植株加大氮素由茎叶器官向子粒的供应比例,叶片对子粒氮贡献率最高,达28.0%~51.3%。  相似文献   
57.
以辽宁地区适栽的1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不施氮(N0)和正常施氮(N225,225 kg/hm2)处理筛选高产氮高效品种,分析其节氮和增产潜力、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特征。结果表明,DK301、XY335、ZD958、DD1331、LD585、LD706、DY485、LD1281、LD575、LD1205、TY58、DD1775共12个品种为高产氮高效型(双高效和高氮高效)品种,节氮潜力为15.4%~29.7%。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节氮潜力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在N0下与百粒重、行粒数、开花和成熟期生物重显著正相关,N225下仅与行粒数显著正相关。施氮提高各类型品种花后氮转移对子粒的贡献率(前),同时相较于花后氮吸收对子粒氮贡献率(后),双高效品种均表现为“前后相当”,高氮高效型品种均为“前低后高”。因此,在穗行数相近下,行粒数可作为筛选高产氮高效品种的一个参考指标,通过适当减氮,加强高氮高效型品种的花前氮素供应,可促进玉米节氮增效生产。  相似文献   
58.
辽单系列玉米新杂交种优化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所选用的6个辽单系列新杂交种,在试验的适宜栽培密度上差异很大,辽单43、辽单526、辽单129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 500株/hm2,辽单527的适宜密度为60 000株/hm2;而辽单565、辽单136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0 000株/hm25、2 500株/hm2。在肥料效应试验中,合理的施N肥量在450~600 kg/hm2,过多的施肥量达不到增产的目的,相反造成肥料的浪费,经济效益很低。  相似文献   
59.
玉米大斑病感、抗近等基因系SNP基因芯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骏  王延波  刘欣芳  李明  弓雪  齐欣  姜敏 《玉米科学》2014,22(5):153-158
通过SNP基因芯片(56 110个SNP)对A619感、A619Ht3抗玉米大斑病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进行显著SNP位点候选基因筛查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发现10个热点区域,分别位于bin2.06、3.02/3.03、3.04、3.07、3.08、7.03和bin9.08,38个SNP被确定与大斑病抗性相关;挖掘出24个候选基因,通过注释发现,候选基因多与各种受体类酶活性、金属离子及能量的代谢和平衡等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0.
石清琢  王延波  李哲 《杂粮作物》2005,25(5):288-289
辽单568玉米杂交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用自选系辽8121作母本,自选系辽958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中熟品种 抗病、抗倒伏,抗旱、耐瘠薄能力较强.2005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